罷免案為何擱淺呢?一個違法賭博的人怎會“得到了公眾的認可”?按理說,市領導指示了,市紀委建議了,代表又做了違法的事,選民怎能作出了相反的選擇?是因多數選民認為,陸魏源平時熱心選區公益事業,不是好賭博的人,偶爾的行為不應作為代表合格與否的必要條件,在選民中口碑較好,要罷免他“面子上、感情上都過不去……”。
之所以說“罷免案”擱淺好,并不是贊成陸代表的賭博行為,而是為“罷免案”擱淺程序過程的依法、按程序、尊重民意的價值體現而叫好。其實,不管是人大代表還是普通公民,違法都要受到法律的懲處,市委指示,市紀委建議,選民卻不買領導的“賬”,作出了相反的選擇。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然而,這種不帶任何“組織意圖”、完全由選民自己投票罷免代表的方式,充分發揮了選民的民主選舉權利,充分體現了選民自己的愿望,是民主的真正體現,其深遠意義不容低估。
“罷免案”擱淺從一個側面說明,“任何組織和個人”的意志不能有強迫或操縱的成分,不能凌駕于公眾意志之上。一個市的紀委根據市委領導的指示致函下轄縣的縣委,建議依法罷免一名縣人大代表的職務,程序合法。建議“依法罷免陸魏源的縣人大代表職務”,前提是“一切依法依照現有法律程序進行”,這就是說,只要“依法按程序辦理”,無論結果如何,都應予以尊重認可。罷免不罷免代表,結果要讓群眾來評判,以“群眾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標準,把“戒尺”交到了群眾手中?!叭舜蟠砹T免案”擱淺正是充分發揚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較好結合的最好例證。
“罷免案”擱淺是大多數民意的真實反映,也是尊重民意和以民為本執政理念的具體體現。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理,卻不能罷免一個參與賭博人員的人大代表職務,這個結果看似讓人有些難以接受,但其價值令人欣慰。筆者認為,倘若通過這樣一個“罷免案”的擱淺,能夠促進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完善、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能夠讓更多的民意得到充分真實地表達,倒是希望類似這樣的“擱淺案”能夠多些、再多些。
?。ㄗ髡邌挝唬航K省徐州市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