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首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不和諧的問題也只有通過發展、通過宏觀調控來解決。審計緊緊扣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來做好工作,就是最直接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中國國情和改革開放實踐提出的。切合當代世界發展趨勢的發展觀,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對于和諧社會的內涵,2005年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中央黨校舉辦的省部級領導“和諧社會專題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將其概括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審計是社會經濟領域中各種組織內部矛盾和關系的有效制衡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必須加強審計監督工作。我們要充分發揮審計監督的職能作用,在正確處理宏觀與微觀、全局與局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關系中有所作為。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思路,不僅會帶來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改變,也客觀地要求各級政府在資源配置、要素流動、資金分配等方面進一步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提高效益。這就要求審計部門必須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指導,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出發,著眼于發展,按照“發展抓項目、改革抓企業、保證抓黨建”戰略方針要求,突出審計重點,正確履行職責,強化審計執法,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我省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和社會的持續全面進步。從審計機關的職能和特征分析,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發揮作用:
一、把注重檢查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在促進宏觀調控方面發揮作用。
構建和諧社會首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不和諧的問題也只有通過發展、通過宏觀調控來解決。審計緊緊扣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來做好工作,就是最直接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審計工作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切入點,就是要緊緊圍繞政府工作中心和宏觀經濟調控的總體目標,關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要從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著眼,關注財政資金支出結構,關注政府性資金支出效果,加強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體育及重點專項資金的審計監督。近年來,我們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結合國家宏觀政策措施的調整,積極開展了多項審計和審計調查,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今后,我們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經濟工作中心,謀劃、開展審計工作。在揭露和查處嚴重違規違紀問題的同時,注重從機制、體制上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有效促進被審計單位科學規范管理資金,確保政府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落到實處。
二、積極開展效益審計,在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方面發揮作用。
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是保持國民經濟全面協調持續發展的需要。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強審計監督,建立財政績效評價體系。國家審計署把效益審計提到了審計工作的重要位置。我們始終要把加強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放在審計監督的突出位置上,大力開展效益審計。當前要把效益審計重點放在財政性資金的管理使用上,放在我省重點建設項目實施上,放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上,重點揭露管理不善、決策失誤造成嚴重損失和國有資產流失等宏觀管理上的重大問題;要堅持在效益審計中對公共資源的管理狀況和管理秩序進行分析研究,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經濟性、效益性、效果性進行全面、綜合的檢查與評價。要繼續加強對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外資運用和財政專項資金、財政轉移支付、國債建設項目及公路、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嚴肅查處會計信息特別是損益失真及各種弄虛作假行為和重大違法違紀問題,提高工程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益。
三、加強對國家有關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審計監督,在維護群眾切身利益方面發揮作用。
統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著力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維護群眾利益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審計工作必須以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準則。扶貧、救災、環保、撫恤等專項資金關系到千家萬戶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穩定的大局,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為此,今后在制訂審計計劃時,要更多地考慮這些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有關的突出問題,針對盲目投資、重復投資、低水平投資、投資結構不合理問題和土地征用及房屋拆遷問題開展審計工作,繼續加強對教育亂收費、農村征地、城市拆遷、企業改制等方面的審計和審計調查,及時發現宏觀調控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其中具有規律性和普遍性的現象。對審計中發現的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不僅要嚴肅查處,充分揭露,而且要加以剖析,查找原因,提出從源頭上制止問題發生的審計建議,促進依法加強土地管理,制止亂占濫用耕地,保護農民的利益;促進解決群眾普遍反映的上學難的問題,切實減輕群眾的負擔,確保職工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四、加大對事關千家萬戶各種社會保障資金和“三農”資金的審計力度,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三農”問題方面發揮作用。
社會保障是關系改革發展穩定的一項重要工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是我國的當務之急。社會保障體系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其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群眾是高度關注的。目前,我國只有占人口總數10%的民眾能夠不同程度地享受到國家的社會保障待遇,很多社會矛盾的引發是由于社會保障面狹窄造成的。隨著社會保障體系、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公共安全應急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各級審計部門要對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扶貧救災資金這些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資金加強監督,密切關注這些社會保障資金政策、對象、范圍、方式的變化,關注這些資金的管理和安全,關注這些資金的去向和使用績效。要在探索完善社會保障政策方面加強調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各項社會保障和救助措施落到實處。我省絕大多數人口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因此,針對我省“三農”資金量多面廣的特點,各級審計機關要特別重視對“三農”資金的審計,以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
五、不斷深化經濟責任審計,在領導干部政績評價中發揮作用。
黨的十六大從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的高度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已經正式寫入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的《決定》中。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上來說,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最重要的是要促進領導干部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在經濟責任審計中,要按照正確的政績觀的要求,特別要注意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在審計中,不僅要看GDP的增長,還要看一個地區的社會、人文、環境指標;不僅要看城市的發展,還要看農村的發展;不僅要看當前的發展,還要看可持續的發展;不僅要看經濟,還要看社會穩定;不僅要看明顯的政績,還要看潛在的政績和負債風險,全面、客觀分析評價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在干部的監督、管理、考核、推薦、建議、選拔、使用、教育、獎懲全過程中充分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促進形成正確的政績導向。
六、在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加強社會管理、建立廉潔政府方面發揮作用。
在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政府要適應社會發展趨勢的需要,逐步建設成民主、服務、透明、法治、廉潔的政府。作為政府組成部門,我們在自身的建設上必須按照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實現自身的轉型,并且要在建設廉潔政府方面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審計機關作為政府的組成部門,首要一條就是要按照憲法和審計法的規定,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責。這就要求審計機關必須增強依法行政意識,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始終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工作方針,按照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深化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審計,加大對被審計單位遵紀守法、遵守廉政紀律情況的審計監督,促進政府、部門、公職人員勤政廉潔,尤其是促進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率先垂范,從更高層次上發揮審計監督的職能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樣一個長期的歷史性任務當中,審計機關和審計干部要更新管理觀念,研究管理規律,在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方面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要加強和改進對社會組織的管理和監督,重點搞好社會中介組織行為的執法監督,促進其健全功能,規范行為,為市場經濟建設提供積極有效的服務。
(作者系甘肅省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