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股市特有的國有股一股獨大現象導致無人對產權負責,監事會形同虛設,應引入獨立監事制度作為公司治理結構建設的長遠之策。
我國的上市公司一般由國有企業改制而成,根據投資主體身份的不同,人為地將股份分為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和外資股,并強調國家要高比例控股。如大多數上市公司內部國家股的比例高達53%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以上。另外,是將股份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把絕大多數國有股納入非流通股的范圍。如我國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80%-90%是國有股占主導地位的公司,其中尚未上市流通的國有股比重高達60%以上。這種國有股一股獨大且不流通的狀況造成上市公司與控股大股東之間的不正當關聯交易,控股股東恣意掠奪中小股東情形經常出現。而作為大股東的國家對財產的控制力非常弱,其派出代表的權利與義務嚴重失衡,往往是有權無責,其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無人對產權負責。中國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由于都不是真正的所有人,缺乏獲取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動力,不但不能積極經營,甚至有些還會不擇手段牟取私利。因此,我國的內部人控制實質是“大股東控制”,而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真正的“管理層內部人控制”。而在公眾流通市場,我國上市公司的股份卻極度分散,機構投資者未能形成規模,中小股東無法與大股東抗衡。因此,上市公司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如董事會和管理層操縱股價、挪用上市公司的巨額資金、上市公司與中介機構共同造假、出具不實的財務報告、信息披露不規范等行為,大大影響了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嚴重動搖了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信心。如何制衡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權力?誰來維護中小股東的正當權益?這些問題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深入思考。
一、我國上市公司雖然建立了監事會制度,但執行情況并不理想,監事會形同虛設
主要原因有:
(一)國有股的股東缺位問題造成了監事會中缺乏真正的資產代表者。
(二)監事會缺少控制董事會的實質性權力,其職權僅限于業務監督權等方面。
(三)對監事會成員缺乏激勵和約束機制。
(四)絕大部分監事是由企業領導任命或內部選出,其獨立性難以保證。
(五)監事會成員的素質普遍不高,其教育背景和知識結構都難以與董事會抗衡。
(六)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的信息不對稱也使得監事難以發揮監督作用。
二、在我國引入獨立監事制度的措施
基于以上各方面原因,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的監事制度勢在必行。筆者認為,應該引入獨立監事制度。
(一)從組織結構上保證獨立監事人格和行權的獨立性
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的“內部人”現象更為嚴重,這是導致監事會形同虛設、不能發揮應有作用的重要原因。為了避免獨立監事的選聘受制于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者,獨立監事的委派應通過證監會進行。也就是說,在證監會下設一個新的機構——監事管理局(簡稱監管局),其職責主要是向上市公司委派獨立監事并對委派人員進行績效評估、薪酬發放等相關事務、制定獨立監事執業守則和行為規范、進行獨立監事的資格認證和年審等。同時,輔助成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獨立監事協會。協會作為獨立監事行業的自律組織,負責組織業內人士的交流和獨立HnUIJsrm5UmmGCNdZulmBw==監事資格認證的考試,提供專業培訓和職業指導等服務,并協助監管局對獨立監事進行自律管理。
(二)從獨立監事的來源和選聘上保證其行權的獨立性
要真正發揮獨立監事的作用,把獨立監事作為一種專門性的職業。可以參考現行的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注冊稅務師的選聘辦法,公開招聘包括法律、財經、科技、管理等在內的各類人才,并對其從業年限和資格做出限定,通過考試的可獲得相應的從業資格。獲得從業資格的人員在成為獨立監事之前,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實習等環節培訓后,方可被監管局委派到上市公司。證監會下設的監管局根據上市公司的具體情況,在其所掌握的數據庫中選出數名候選獨立監事 (至少多出所需名額1-2人),上市公司董事提名委員會審核提名,最后進入股東大會表決程序,并以累積投票方式產生,從而最終決定獨立監事名單。獨立監事在監事會中必須是強勢群體,即三分之二以上的監事會成員必須是獨立監事,且應來自不同的領域,以便在獨立監事之間建立起相應的制約關系,并在專業構成上形成互補關系。
(三)獨立監事的薪酬制度
俗話說: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應規定所有獨立監事的津貼不直接從上市公司領取,由監管局向上市公司直接收費,其中一部分用于任職獨立監事薪資的發放,剩余部分作為監管局人才信息收集、儲備與日常管理等費用。監管局通過外部的薪酬調查,同時比照公司日常執行監事的薪酬標準,對獨立監事的薪酬做出規定,并根據績效評估的結果,對不同的個體做出調整。
(四)監管局要及時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對獨立監事的職責及監事會與董事會的相互協同作出規定
通常情況下,監事會應以財務監督為核心,對上市公司的財務活動及企業負責人的經營管理行為進行監督。在特殊情況下,如果監事會內有三分之二的獨立監事簽名就可以召集股東大會。監事會與公司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監事會不參與、不干預公司的經營決策和經營管理活動。董事會內部成員對董事會的決策,特別是有關公司的重大投資和財務預算持有不同意見時,可以要求監事會進行審查。當持有不同意見的方案在董事會獲得通過并提交給股東大會討論時,監事會可以就該方案表明態度,股東大會在對該議案進行表決時,應該采取復雜多數制,即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通過。這樣,就可以在上市公司中初步建立起一個相對有效的制衡機制。
獨立監事除享有普通監事的職權外,還應有獨立的特殊權力,這些權力應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董事會必須有獨立監事列席,且獨立監事有權對公司的經營、決策以及職工工資、福利、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勞動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提出建議或發表意見,董事會必須如實記入董事會會議記錄中。如不同意,則需說明理由并應在會議記錄中載明,但獨立監事不享有董事會會議的表決權。二是公司的利益沖突交易必須向監事會公開,并得到多數獨立監事的批準。三是獨立監事有權批準對董事因遭到指控而付出的費用給予補償。四是獨立監事可單獨行使監事會的職權,但召集臨時股東大會須有至少兩個獨立監事同意。
(五)獨立監事在監事會中應當是強勢群體
也就是說,監事會成員的三分之二以上應為獨立監事。如果在獨立監事以外再引入債權人監事,那么監事會的監督功能將得到更大的強化,并且將對董事會形成強有力的制約作用。
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場的基石。一個健康且有效率的股票市場必然要求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治理結構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而這兩個方面,正是我國上市公司的軟肋。要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需要把獨立監事制度作為公司治理結構建設的長遠之策而不是權益之計穩妥地予以推進。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