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在對會計信息化各種認識分析的基礎上指出,會計信息化是基于現代信息技術平臺,融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與業務流為一體,反映會計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高度數字化、多元化、實時化、個性化、動態化的會計信息系統。
一、目前會計界對會計信息化的認識
1999年4月2日至4日我國有關部門在深圳舉辦了“會計信息化理論專家座談會”,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并就會計信息化和面向21世紀的會計信息系統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從理論和輿論上揭開了中國會計信息化的序幕,引發了一場關于會計信息化的討論,也推動了會計信息化的實踐。那么什么是會計信息化呢?專家學者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一)會計信息化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等)對傳統會計模式進行重構,并在重構的會計模式上通過深化開發和廣泛利用會計信息資源,建立技術與會計高度融合的、開放的現代會計信息系統,以提高會計信息在優化資源配置中的有用性。
(二)會計信息化應該體現信息環境下會計變革的要求,反映會計與技術的結合及其相互影響。
(三)會計信息化的涵義應該是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會計進行重整,并據以建立開放的會計信息系統。這種系統將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業務處理高度自動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夠主動和實時報告會計信息。
(四)會計信息化是將會計信息作為管理信息資源,全面運用以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為主的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獲取、加工、傳輸、存儲、應用等處理,為企業組織經營管理、控制決策和社會經濟運行提供充足、實時的信息。
(五)會計信息化是在會計工作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開發信息資源,利用信息促進企業組織發展經濟和提高經濟效益,并向社會各方面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務的過程。
二、筆者的觀點
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并且是一個開放的信息系統。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首先,具備信息系統的基本環節,這就是輸入、處理、存儲和輸出,而貫穿整個系統各環節的內容是信息及信息的流動。可以說信息是會計的生命。其次,它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具體體現在信息的輸入、輸出環節上。在輸入環節它接收來自企業組織內外各方面的數據,在輸出環節它將輸入系統的數據進行分類、匯總、轉換、更新等一系列的加工處理后傳輸給信息的使用者。從這個意義上說,會計信息系統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提供者,但它所接受的信息和提供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第三,對會計信息系統來講,無論是輸入、輸出的信息,還是處理、存儲的信息,都不是它自身的信息。換句話說,貫穿會計信息系統的全部信息是企業組織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物流信息的價值化反映和折射。在企業組織中,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信息系統的關系是,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獨立是現象,聯系才是本質。第四,會計信息系統與企業組織中其他信息系統乃至企業組織外部信息系統的聯系、溝通、融合、共振的程度受所處時代信息技術水平的影響和制約,并反映著一個時代信息技術的發達程度。信息技術不僅影響會計信息產品,也影響會計理論、會計方法、會計程序和會計管理模式及體制。在不同社會、不同歷史階段,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不同,它對e95e08950117113df98eb8e9315d46a9會計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從傳統會計到會計電算化,再到會計信息化,正是這種理論的有力說明。
由此可見,會計信息化的特征是:
(一)普遍性
會計的所有領域(包括會計理論、會計工作、會計管理、會計教育等)要全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目前,在上述領域中,后三個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運用,而且可以說是起步晚、發展快、成效大,只是還不能真正達到會計信息化的水平。而在會計理論方面卻相對滯后。準確地講,現階段會計信息化賴以存在的還是傳統的會計理論,既沒有修正傳統的會計理論體系,更沒有構建起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完善的會計理論體系。從會計信息化的要求來看,首先就是現代信息技術在會計理論、會計工作、會計管理、會計教育諸領域的廣泛應用,并形成完整的應用體系。
(二)集成性
會計信息化將對傳統會計組織和業務處理流程進行重整,以支持“虛擬企業”、“數據銀行”等新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這一過程的出發點和終結點就是實現信息的集成化。信息集成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在會計領域實現信息集成,即實現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間的信息集成,協調和解決會計信息真實性和相關性的矛盾;二是在企業組織內部實現財務和業務的一體化,即集成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在兩者之間實現無縫聯結,使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能夠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建立企業組織與外部利害關系人(客戶、供應商、銀行、稅務、財政、審計等)的信息網絡,實現企業組織內外信息系統的集成。信息集成的結果是信息共享。企業組織內外與企業組織有關的所有原始數據只要一次輸入,就能做到分次利用或多次利用,既減少了數據輸入的工作量,又實現了數據的一致性,還保證了數據的共享性。建立在會計信息化基礎上的21世紀會計信息系統是與企業組織內外信息系統有機整合的、高度數字化、多元化、實時化、個性化、動態化的信息系統,它具有極強的適應力。
(三)動態性
動態性,又名實時性或同步性。會計信息化在時間上的動態性表現為:首先,會計數據的采集是動態的。無論是企業組織外部的數據(例如發票、訂單),還是企業組織內部的數據(例如入庫單、產量記錄),也無論是局域數據,還是廣域數據,一旦發生,都將存入相應的服務器,并及時送到會計信息系統中等待處理。其次,會計數據的處理是實時的。在會計信息系統中,會計數據一經輸入系統,就會立即觸發相應的處理模塊,對數據進行分類、計算、匯總、更新、分析等一系列操作,以保證信息動態地反映企業組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第三,會計數據采集和處理的實時化、動態化,使得會計信息的發布、傳輸和利用能夠實時化、動態化,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也就能夠及時地做出管理決策。
(四)漸進性
現代信息技術對會計模式重構具有主觀能動性,但是,這種能動性的體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具體應分三步走:第一步,以信息技術去適應傳統會計模式,即建立核算型會計信息系統,實現會計核算的信息化;第二步,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會計模式相互適應,表現為:傳統會計模式為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而對會計理論、方法作局部的小修小改;擴大所用技術的范圍(從計算機到網絡)及所用技術的運用范圍(從核算到管理),實現會計管理的信息化。第三步,以現代信息技術去重構傳統會計模式,以形成現代會計信息系統,實現包括會計核算信息化、會計管理信息化和會計決策支持信息化在內的會計信息化。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