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實例分析得出,直接利用企業凈利潤指標評價企業中長期投資項目往往無法做出最優決策,還須考慮現金凈流量、貨幣時間價值和機會成本等。
某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條件,打算投資購買一套電子設備,用來生產目前市場上緊缺的Y產品。據測算,該公司生產Y產品需投資120萬元(其中:設備投資100萬元,流動周轉資金投資20萬元),資金來源系企業自有資金。該套設備預計可正常使用5年,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假定不考慮凈殘值。5年后企業不生產Y產品時可收回流動周轉資金。針對該項長期投資項目,有三人分別做出了不同的預測方案。
一、基于會計利潤的預測
針對該項投資,會計師張某做出利潤預測如表1。
二、基于現金流量的預測
會計師劉某卻認為,張會計師按照財務會計制度計算的凈利潤沒有任何差錯,但對一個項目的可行與否做出決策不能僅依財務利潤做出判斷,而必須考慮項目投產后每年增加的現金凈流量(現金凈流量=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項目投資的可行與否主要考慮流入公司的累計現金凈流量是否大于原始投資,若累計現金流量大于原始投資額,則該方案可行,否則該方案不可行。劉會計師對該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做出如表2預測。
三、基于貨幣時間價值的預測
該公司財務經理認為,張會計師和劉會計師的觀點都不正確。張會計師以會計利潤評價項目的可行性,雖直觀但未考慮現金流量情況;而劉會計師雖應用了現金流量的概念,但未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現在投入20萬元周轉金現金和5年后收回的20萬元周轉金現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價值上不應等同,因此,在長期投資項目決策中必須要考慮貨幣時間價值。此外,劉會計師還忽視了資金的機會成本,該公司用100萬元購買電子設備的同時也喪失了投資其他項目的機會。基于這些分析,對該項長期投資項目決策時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機會成本后計算該項目的現金凈流量。假設該公司期望的投資報酬率為8%,這樣預測如表3。
以上三種觀點中,張會計師僅以財務會計中的凈利潤指標對投資項目做出決策判斷,類似于投資回收期指標,這種方法計算簡便,容易被人理解,但它沒有從動態方面考慮現金流量和資金的時間價值,僅依凈利潤指標對投資項目決策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劉會計師雖考慮新設備投產后的現金流量,但他卻忽視了項目決策中最重要的因素——貨幣時間價值,同時也未考慮資金的機會成本,這樣判斷出來的結果也可能出現失誤,殊不知貨幣時間價值和機會成本正是項目決策中必不可少的考慮因素;而財務經理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和資金的機會成本,計算出的現金凈流量為136.63萬元,大于原始投資額120萬元,得出比前兩種觀點更為合理的結論。
可見,會計利潤雖然是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經營成果的重要指標,在財務決策方面我們也經常會用到這些指標,但決不能僅根據利潤指標的好壞直接對項目的可行與否做出決策,還應考慮其他因素,如現金凈流量、貨幣時間價值和機會成本等,然后再做決策。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