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就國有獨資公司外派監事會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筆者的實際工作經驗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我國近年來實行的國有企業外派監事會制度,是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國有資產監督機制。監事會以其獨立性、專職性以及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維護出資人權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方面發揮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外派監事會制度應如何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才能更加順應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要求,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切實保證出資人監督到位,是當前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
一、強化國有企業監督是國資監管工作的重要內容
從管理科學來說,監督是作為一個普遍的制度因素而存在的,它是實現和完善管理目標的一個必要手段。沒有監督就難以實現有效的管理,往往會使管理流于形式,甚至成為花架子、空架子。
目前,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已經建立,并確立了“權利、義務和責任利益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原則,實現了行政職能和出資人職能的分離。各級國資委作為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依法行使出資人職責,監管國有資產。從我國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結構的運行來看,大多數企業設有董事會和經理層,形式上初步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的法人治理結構,但在實際工作中看,董事會和經理層運作極不規范:有的董事會、經理層沒有明確的議事規則,以一會代多會;有的董事長的意見就是董事會及經理層的意見,難以形成各負其職、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治理機制。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領導人更樂于享受真正出資人所具有的權利,而逃避真正出資人應承擔的義務。因此,相對于決策權、經營權來講,監督權的有效性更為重要,也就是說,強化國有企業監督,建立獨立的、責任明確的監督機構,不僅對國有企業來講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而且也是國資監管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對國有企業的監督應以外派為方向
就國有企業的監督機制而言,不論是外派監事會制度,還是“外派為主、內外結合”的監事會制度,或是“財務總監”制度,以及“外派董事”制度等,其形式、內容雖然不盡相同,但它們具有一個本質的共同點,那就是產生于外部、是外派機構,并由派出機構支付薪酬。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持監督的獨立性,才能在監督的過程中不受被監督者利益的驅動。正如很多企業職工所說,“下級監督上級是假,同級監督是虛,外部監督才是真”。
可以說,外派監事會制度作為出資人監督的重要方式,是目前為止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監督機制,其有效性最主要的原因也就在于“外派”,在于其與被監督企業無任何利益關系。如果不是外派,那監督工作的有效性勢必會大打折扣。它與企業自身的內部監督和其他機構的外部監督一起,構成了對企業監督的有效機制。
三、外派監事會的實踐有效保證了出資人監督權的到位
從筆者多年在監事會的工作實踐來看,監事會工作對出資人代表而言,有一個工作機構專司對國有資產運營和保值增值狀況實施有效監督,既健全了國有資產的監督機制,又規范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從而使出資人代表及時地了解企業資產、損益及經營狀況,又能對發現的問題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進而為出資人代表進行宏觀經濟決策、履行出資人職責提供第一手資料。對企業而言,有一個獨立于企業之外,與企業并無任何經濟利益關系的機構進行監督,有利于企業歷史遺留問題的揭示和處理,有利于進一步強化財務管理為中心的各項管理工作,有利于規范企業領導人的經營行為,提高其防范風險意識,提高經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對推進民主管理、科學決策、實現依法治企等都是有益的。
從山西省的情況看,外派監事會的工作制度已有五年,五年來,監事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和有關規定依法依規開展工作。已完成了對36戶企業的50多份監督檢查報告,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一是摸清了企業家底,使出資人代表對其監管的資產心中有數;二是揭示了企業存在的重要問題,使國有資產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三是促進了企業的改革發展和經營管理的提升,使企業的法人治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四是增強了企業及其負責人的被監督意識,使企業及負責人的自律能力得到提高;五是維護了國有資產出資人權益,有效保證了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
四、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監事會工作的幾點意見
一是改變監事會組成人員的結構和專職監事的任職企業個數。現國有獨資公司監事會成員中一般只有一名兼職監事(職工代表),而專職監事在兩戶以上的企業同時任職,這樣,監事會就沒有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實地監督檢查,更無法保證監督檢查的深度和廣度。應改變這種監事會組成人員結構和專職監事任職企業個數的現狀,爭取達到每一位專職監事只在一戶企業任職,同時增加兼職監事(職工代表),從而對所監管企業進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監督檢查。
二是改進監事會工作的方式。根據規定,監事會每年應對企業進行一次年度監督檢查。但從實際來看,這種定期檢查的結果落后于企業的經營運行,落后于國資委對企業的監管。要使監督工作與整個國有資產運行的節奏相一致,與企業的經營運行相一致,應在改變監事會組成人員結構和專職監事任職企業個數的基礎上,改進監事會工作的方式,把監督檢查時限縮短為當年的每個月,按季匯總,年末調整出報告。這樣既可保證年度監督檢查報告的時效性,也可對平時監督檢查中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跟蹤關注,并及時報告,從而使監事會的監督檢查報告更加詳實、有價值。
三是建立外派監事會科學的內部考核機制。從監事會幾年來的運行情況看,缺乏對監事會的考核制度。要改變這種狀況,應建立外派監事會科學的內部考核機制,從工作紀律,工作程序、業務考試、工作成果等多方面因素考慮,綜合企業、辦事處等多方面的意見,科學地進行考評,并依次進行考核獎懲,以達到提高效率,獎優罰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