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的技術標準重大專項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項目為《財會信息資源的元數據標準的研究與制定》,項目號是:04DZ05056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會計數據接口的標準化對會計信息的社會化共享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此進行論述。
1996年12月30日,美國《商業周刊》發表了一組文章,首次提出“新經濟”的概念。隨后“新經濟”一詞在世界范圍內不脛而走,被人們廣泛接受、使用和傳播。《商業周刊》認為,所謂“新經濟”,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場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是以微電子學、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基礎而形成的對聲音、圖像、數字和各種傳感信號的信息進行采集、存儲和使用的技術。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企業通過日常工作中對數據的采集、輸入、儲存、加工、傳遞、發布等,已經把大量的會計數據和會計信息積累儲存在各自的計算機中。但是,對這些數據和信息資源的利用,還停留在以本單位為中心的傳統的加工利用水平,基本上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化儲存格式,也沒有進行充分的加工、利用,以達到社會化的共享,這在信息時代是很大的資源浪費。因此,客觀上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會計信息系統。
會計信息系統是一個面向價值信息的信息系統,是從對其企業中的價值運動進行反映和監督的角度提出信息處理和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統,因此通常被定義為:利用信息技術對會計信息進行采集、存儲和處理,完成會計核算的任務,并能提供進行會計管理、分析、決策所需輔助信息的系統。其組成要素之一就是:會計數據文件。
企業內外部系統之間的數據傳遞是通過數據接口完成的,有時,甚至系統內部數據傳遞也需要由數據接口完成,而不是簡單的采集。在網絡環境下,ERP系統的整合、開發與應用就更應該注意系統間的數據傳遞,明確系統間在業務上的合理分工,這些都需要我們對會計軟件系統的數據接口技術進行研究和探討。
然而,數據的格式千差萬別,導致其兼容性比較差。比如對應的貨幣性數據,其數據精確程度、對應的數據單位等都有好幾種,而這幾種類型的數據組合在一起被系統接受時往往因為精確度或單位不符合等,而被予以拒收和報錯。而且由于企業各個系統都是在不同的操作平臺和支持軟件下自行開發的,數據格式、結構、類型千差萬別,編程風格各異,各軟件公司技術保密,相互缺乏交流和溝通,沒有業界的協議,自然也就沒有統一的數據接口,很難實現數據共享,這就導致應用于企業內部的各個系統銜接性比較差,嚴重阻礙了高層次的會計信息系統的開發和運用,也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社會化共享。
所謂會計信息資源共享,是指同一會計信息資源可以被不同的使用者用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對于具體的會計主體,會計信息資源的共享有兩層含義:分享他人的信息資源和我方的資源與他人分享。可以共享的信息資源主要有原始資料、中間結果和終極信息產品。電算化會計信息資源共享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信息系統內各功能模塊間的原始資料共用和中間結果交換;會計主體內各職能部門間的經濟信息交流與利用;主體與上下級間的財務數據上報與下發;社會范圍內的財務狀況披露與經濟情報搜集。會計電算化后,會計信息資源共享,其主要的問題就是怎樣使同一信息資源的電子數據形式能夠被各需求方無障礙地解讀和利用,以避免出現“信息孤島”現象。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對會計數據接口進行標準化對會計信息的社會化共享有著突出的作用,解決了會計數據接口標準化的問題,在相應的政策法規和數據安全的保障之下,就可以使會計數據和信息在企業部門之間、上下級單位之間、社會各相關權益人之間進行真正的社會化共享,各需求方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權限,對會計數據和會計信息資源進行企業內、外部的再加工和社會化的充分利用。
一、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因為各個企業的會計數據和信息包含了企業內、外的資金變化信息和企業之間物資資源聯系等的信息。企業管理者可以對企業內的會計數據進行內部價值鏈分析,判斷如何降低成本,優化企業流程;可以對行業價值鏈進行分析,了解企業在行業價值鏈中的位置,判斷企業是否需要沿價值鏈向前或向后延伸。
二、對于上級政府而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財政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利用傳統的方法,很難真正意義上實現全面的監督核查。而會計數據接口實現標準化后,能夠解決稅務系統、銀行系統以及關聯企業系統之間的數據傳遞問題,政府就能對其進行匯總和審查,有助于政府財政部門掌握真實、有效的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數據。依據一整套模擬數據體系、指標體系,做到會計信息管理規范、防止會計信息失真、保障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政府稅收部門也可以通過企業提交的會計軟件標準數據接口導出數據進行稅務控制,看企業是否按照國家的法律按章納稅,以確保國家稅收的征收。
三、對于審計機構而言,可以通過會計信息共享,對原始會計數據、中間會計數據和會計信息、發布的會計報告進行審計分析。無論是社會審計、內部審計還是政府審計都可以應用會計核算軟件的數據接口標準,將不同格式的數據轉換成同一格式,使得審計中的數據不僅可以從跨年度的賬簿中獲取,也可以從不同版本的會計軟件中直接取得,還可以從標準憑證數據庫中取得。這就簡化了社會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程序,且出具的審計報告會更具有合法性和公允性。同時在內部審計監督中,也為集團公司對下屬子公司有效的調控和監督提供了方法。而政府審計方面,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的財政收支及公共資金收支的信息原先比較分散,且具有滯后性和不真實性,數據接口的標準化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
四、對經濟信息統計管理和經濟調控機構而言,可以通過會計信息共享,由社會經濟活動的原始經營交易數據出發,進行加工處理,不僅可以生成傳統的會計信息,而且可以得到社會經濟活動中各種物資的供需關系和各個行業之間的資源的動態變化與平衡關系,了解各種資源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和各單位之間的動態關系;可以用于預測經濟前景,輔助制定宏觀經濟政策,進行監管和調控,為經濟建設服務。
隨著數據庫管理系統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操作系統的升級,網絡時代高峰的到來,會計信息的社會化共享的呼聲越來越高。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于2002年發布了上海市地方標準:“DB31/T270-2002信息技術會計核算軟件數據接口規范”,解決了不同軟件的數據格式不兼容問題。通過三年的實施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是會計電算化史上的里程碑,開創了用會計信息化手段管理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時代。隨著國家標準的慢慢普及,基于會計數據接口標準化帶來的會計信息的社會化共享,將會進一步規范財經信息的管理,真正減少會計信息的不對稱問題,提高會計數據和信息的可獲得性、時效性、相關性和可靠性。各行各業積累的會計數據和信息,在社會各方面的充分共享和進一步加工利用的過程中,必將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