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間權數在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中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可采用天數也可采用月數作為時間權數,這不僅會降低每股收益的可比性,還有可能導致操縱每股收益,隨著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時間權數應參照國際會計準則明確規定為以天數為權數。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可轉換公司債券、期權、認沽權證等潛在普通股作為融資方式將得到廣泛的運用,2006年1月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公司法》和《證券法》又進一步規范了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和責任。因此每股收益作為所有股票上市公司必須披露的重要信息之一就必須充分考慮這些潛在普通股的影響。從世界各主要資本市場的情況看,無論是國際會計準則還是美國、英國等一些國家關于“每股收益”的準則均要求計算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的每股收益。
為了規范上市公司及處于申請上市過程中的企業對每股收益指標的計算、列報和披露,增強不同企業及同一企業在不同期間業績的可比性,財政部在證監會發布的“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的基礎上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每股收益》(征求意見稿),增加了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的內容。而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就必須利用時間權數來計算普通股的加權平均股數。因此,時間權數的確定對計算和披露稀釋的每股收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時間權數存在的問題
每股收益的計算自1950年在美國逐漸發展起來以后,世界各主要資本市場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加拿大及日本均制定有每股收益準則,要求上市公司及處于申請上市過程中的企業計算和披露每股收益信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也在其第33號準則中對每股收益的計算、列報和披露等作出了規定。在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時須考慮可轉換為普通股的優先股、可轉換債券、期權及或有可發行股份等潛在普通股可能向普通股的轉換中引起對基本每股收益的稀釋效應。
雖然我國開始要求上市公司計算和披露稀釋的每股收益。但是,在計算時所用的時間權數上存在較大的缺陷。準則第十條規定在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時,分子應為當期可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加上可轉換優先股的股利和可轉換債券的稅后利息。分母普通股股數為計算基本每股收益時的股份加權平均數加上全部具有稀釋性潛在普通股轉換成普通股時將發行的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量。以前發行的具有稀釋性的潛在普通股,應當視為已在當期期初轉換為普通股;本期發行的具有稀釋性的潛在普通股,應當視為發行日轉換為普通股。具有稀釋性的潛在普通股當期轉換成普通股的,從期初至轉換日,應當將其計入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的普通股加權平均數;轉換完成后,從轉換日至期末,應當將其計入計算基本每股收益的普通股加權平均數。至于加權平均數量的計算,第五條規定:當期發行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期初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當期新發行普通股股數×發行在外時間÷報告期時間-當期回購普通股股數×回購時間÷報告期時間,發行在外時間、報告期時間和回購時間一般按照天數計算,也可以按月份計算。按月計算的,發行在外時間是指普通股發行的次月份起至報告期末的月數,回購時間是指普通股回購的次月至報告期末的月數。因此,在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時,時間權數既可以采用天數,也可以采用月數,這就會導致在實際運用中的混亂。
二、時間權數的影響分析
由于計算方法的不統一會導致計算結果存在差異,所以無論是用天數加權還是用月數加權,都必須做出明確規定,否則不僅會降低每股收益的可比性,還有可能導致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準則的漏洞來操縱每股收益,產生盈余管理現象。
例如,某上市公司凈利為200萬元,年初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為200萬股。10月20日發行面值600萬元,利率5%,2年期的可轉換債券,規定每10元債券可轉換為普通股1股。
則可轉換債券在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時可能有兩種結果
加權平均在外股數:
(1)200+600÷10x2÷12=210萬股(以月數加權)
(2)200+600÷10x73÷365=212萬股(以天數加權)
稀釋的每股收益:(1)200÷210=0.95元;(2)200÷272=0.94元
可以看出,時間權數的確定對于計算每股收益有著比較重要的影響,由于天數比月數要精確,因此用天數作為權數計算的每股收益都會比用月數作權數的每股收益要低,上市公司就完全可以自由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時間權數來計算和披露每股收益,當上市公司要讓經營業績更加有吸引力,吸引廣大投資者繼續投資時,它就可以采用以月數作時間權數計算每股收益,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每股收益較高,反之則采用天數為時間權數計算每股收益,使每股收益較低。因此,為規范會計信息的計算和披露,增強會計信息的有用性,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建議必須盡快規范時間權數的計算。
三、時間權數改進辦法
在西方發達國家,關于每股收益的計算和披露多數是遵循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SAC)通過合作研究,于1997年頒布的第128號美國財務會計準則(FAS128)和第33號國際會計準則(IAS33)的規定。《國際會計準則第33號——每股收益》(IAS33)中很明確地指出“時間權數是特定股份發行在外的天數占當期總天數的比例”,很清楚,國際會計準則是以天數為時間權數計算稀釋的每股收益的,而我國時間權數可以以天數加權也可以以月數加權的計算方法,可能在實際操作中產生混亂,讓上市公司計算和披露的會計信息不具有可比性,也會出現有選擇地操縱財務信息的消極影響。因此,財政部在以后制定和發布具體的每股收益計算指南時,應該參照《國際會計準則第33號——每股收益》的規定,明確以天數作為時間權數來計算和披露稀釋的每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