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風景的人也是風景的一部分,當游客游覽精彩世界的同時,何不也留給世界一個美好的印象呢?
華裔導游王先生在華盛頓的一個華人旅行社任職,干這行已有十多年,接待了很多中國來的旅游團。他說,絕大多數中國游客的表現是好的,但確有一些人的行為舉止非常不妥,最常犯的兩大“毛病”,一是到處拍照,二是大聲喧嘩。
美國:到處拍照、大聲喧嘩
美國是個非常注重私人權益的國家,很多人在自家大門上寫著“私人財產,不許進入”的字樣。一些不明情況的中國游客,看到人家的房子或院子很漂亮,不但私自進入觀賞,還四處拍照,這當然會遭到房子主人的嚴厲警告。即便在公開場所,中國游客也應注意哪些設施可以拍攝和錄像,哪些不可以,否則可能陷入麻煩?!都~約時報》曾報道一位來自尼泊爾的游客為家人拍攝關于紐約的錄像時,無意中把聯邦調查局的一個辦公室拍了進去,結果他當即被美國安全人員拘捕并被關押了3個月。
一些中國游客在旅游場所以及飛機、車廂、酒店和電梯等場所大聲喧嘩、高聲說笑的行為,顯得很刺眼。王先生說,有一次,他帶領中國游客參觀華盛頓附近的阿靈頓國家公墓,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墓也位于其中。公墓管理機構要求游客保持安靜,以表示向已故者的尊敬,但有兩名中國游客絲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路高聲說笑。王先生不得不趕緊過去提醒他們要小聲說話,以免引起他人不滿。
王先生認為,個別中國游客的行為固然是陋習,但更多的是出于無知。如美國公共場所的自動傳輸帶扶手電梯,一般是站著不走動的在右邊,左邊則保持暢通,以便他人走動快速通過,但很多中國游客不知道這一點,喜歡并排站立,堵住通道,這在美國人看來很沒有教養。
中國人在走向世界的同時,也用自己的點點滴滴的言行,勾畫著中國人的形象。每位走出國門的中國人都要用心當好“形象大使”。
法國:隨地吐痰陋習難改
說起中國游客在國外不受“待見”的地方,似乎許多人都能舉出一大堆: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不愛護賓館里的公共設施,甚至自助餐時間夾帶食品出餐廳等等。法國文華旅行社副總經理李曉彤女士認為,中國游客確實存在一些素質問題,但不是普遍現象??偟膩砜?,中國游客整體素質正逐步提高。近十年來,到歐洲旅游的中國游客組成、旅游方式以及舉止態度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這是不爭的事實。
出境游剛興起時,來歐洲旅游的中國游客多為兩種:一是公務團,二是在法國定居的華人子女為表孝心為父母報團游玩?,F在來歐洲的游客可分為四類:不帶孩子的年輕人;帶孩子的年輕父母;中年游客和老年游客。其中,中國年輕的游客人數增長迅速,這與他國游客以中老年人居多的情況形成了對照。年輕人選擇自助游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們在接觸資訊、接受教育和行為舉止等方面都與西方相近,這帶動了中國游客整體形象的提升。
中國出境游興起才十多年,中國旅游市場遠沒有國外成熟。中國人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可能一時難以改變。在歐洲的各種旅游項目中,“荷比盧德法五國四日游”是一條常年開設、很受歡迎的旅行線路,報團走這條線路的游客很多。就在這條線路上的一些旅館中,早餐時間會專門劃定一個區域,用中文寫著:“中國游客用餐區”。這些字確實讓中國人不舒服??芍袊慰统燥垥r說話聲音總是很大,影響到同時進餐的其他顧客。這其實是生活習慣差異的一種表現,中國人一邊吃飯一邊和同伴旁若無人地聊天在中國司空見慣,但對于習慣了安靜吃飯的西方人來說,就無法接受。
至于將自助餐食品帶出餐廳的情況,李女士說,現在已經很少發生這種情況。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中國游客不在乎買幾塊面包、幾個水果的錢,并且越來越多的人更希望能夠品嘗到旅游地地道的餐飲。不過,隨地吐痰確實是一部分中國游客存在的陋習。如果在國外隨地吐痰,肯定會招致周圍人異樣的眼光,這種無言的批評讓一些中國人臉紅。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現象,還需要中國游客整體質量的提升。
馬來西亞:穿著睡衣漫步酒店
上海游客喜歡用方言說“阿拉”如何如何,發音與“安拉”接近,容易在穆斯林中引起誤解。
作為最早向中國大陸開放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馬來西亞并沒有覺得中國游客有“另類”行為。
在馬來西亞,記者也很少看到專門用中文提醒游客注意文明禮儀的牌子。但也有少數出租車里有類似“不要亂扔垃圾”字樣的中文提示語。
不過,有的中國游客身著睡衣、短褲和大背心在星級酒店大廳里走來走去,這不太符合當地禮儀。從四季分明的中國來到終年一夏的馬來西亞,難免會覺得熱。但是馬來西亞公共場所的冷氣開得很足,室內外溫差很大,如果游客在酒店內穿著“短打扮”常常會感冒。這不僅是禮貌,也關系到游客的健康。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不同種族和宗教信仰的人民和睦相處。這里生活著600多萬華人,約占總人口的25%,他們較好地保留和傳承了華人的語言、文化和傳統。中國游客來馬在文化上不會遭遇太多的差異。再加上當地華人都會講流利的華語,如有不妥,導游會及時給以疏導或勸告,不會有太大的誤解或溝通障礙。
在東南亞另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文萊,前往旅游的中國人年年都在增加。近幾年來,來文萊旅游的中國游客在服飾等外表形象有很大的改觀。但由于一些中國游客對文萊文化、宗教等習俗不太了解,對自己的一些習慣不太注意,在文萊人眼里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有的游客喜歡在公共場所大聲爭吵,尤其在機場,還有的游客在航班延遲起飛時“索賠意識”過強,一些游客難改隨地吐痰的習慣。另外,更多的問題是中國游客對當地文化和宗教習俗不太了解,如有上海游客喜歡用方言說“阿拉”如何如何,發音與“安拉”接近,容易在文萊人中引起誤解。
中國駐文萊大使楊燕怡說,一些中國游客來文萊旅游時,要多了解文萊的國情,尊重當地文化宗教習俗。
?。?思摘自《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