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夫人切麗在跟少年球隊合影時,在一個搗蛋鬼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就被人告“毆打兒童”。其實,英國的保護兒童,與美國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看過一個美國電視臺討論“孩子該不該打屁股”的節目,電視臺播放了幾組“爭議性鏡頭”,在我這個外國人看來,那分明就是一拍。8vowCLOPxG9JTlOI/+hEYGvf3a8zb9WoO3OsbVatnRA=可美國人認為,這已經是撞紅線了。兒童的屁股是否能打還可商量,其他部位則全是禁區。
躲起來打也不成,孩子自己可以報警。旁人看到了,也有報警的義務。一個美國媽媽被孩子氣急了,仗著在空無一人的停車場,憤而揚起了巴掌。她還是很小心的,兩巴掌之后,就把孩子塞進了車里。不料被好事者全程攝下,鬧得沸沸揚揚。
打孩子重了要吃官司,大部分從輕發落,就是警察將孩子接走,送到專門的兒童救助中心,家長需要請律師找材料,證明自己沒有虐待兒童傾向,方能將孩子接回。
打孩子犯法,在小孩子當中也深入人心。到美國的華人孩子,第一件事就是相互傳授經驗:美國不許打孩子,然后揚眉吐氣,我爸媽一個指頭都不敢碰我的!不打罵,會不會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呢?奇特的是,我在外面看到的美國孩子,都非常規矩聽話。我總疑心美國的父母有什么“絕活兒”。曾目睹過一兩個當爹的,把蹣跚學步的孩子扛起來走到很遠放下,然后頭也不回地離開。孩子哭得那叫一個撕心裂肺,估計成效顯著。
這種手法不會常用,究其實,還是因為那個兒童救助中心。孩子說到底最怕的是離開父母,進去一趟,孩子多半又瘦又臟,比流浪兒好不到哪兒去。美國孩子大概從小就被耳提面命,犯錯不是挨頓打那么簡單。
(張 萍摘自《世界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