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12月一天的早晨,安徽和縣,刮了一夜的寒風安靜了下來,靜得能聽見馬大口大口喘息的聲音。烏江上起了點薄霧,這是天氣轉(zhuǎn)暖的前兆。他牽著烏騅馬站在江畔,船已經(jīng)準備好了,28個弟兄用著急的目光催促著他,烏江亭長提醒“江東雖小,地方千里,尚足自王”。然后,此刻他舉起了劍,結(jié)束了31歲的生命,也宣告了他最終成為劉邦的手下敗將。
然而,這一切并不能阻止項羽作為一個真正的英雄活在歷史中。
他不是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在其一生中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經(jīng)歷了上百場,困境和戰(zhàn)敗如家常便飯。7年前,同樣是在江畔遇到困境,不過那次是在漳河,他把船只沉,把鍋碗砸,把軍營燒毀,只帶上三天的干糧,結(jié)果把秦軍打得一敗涂地。于是,中國的字典上多一個成語“破釜沉舟”。
然而,這次又的確不一樣,“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行,今無一生還,縱使江東父老,見我生憐,再肯王我,我有何面目相見呢?”鄉(xiāng)親父老不是用來利用的,而是心目中重托。
自刎時,他一定想到了虞姬。那個夜晚,四面楚歌中,項羽和虞姬邊飲邊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聲中,虞姬血濺珠喉,香魂歸于渺渺的天際。于是,中國的戲劇中多了一出戲“霸王別姬”。英雄從來不拒絕兒女情長,美女更不是英雄故事的陪襯。英雄的品質(zhì)是愛其所愛,并付出真愛。
自刎時,他可能會恨劉邦背信棄義,背棄了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的“楚河漢界”的盟約,但他一定不會后悔沒有斬劉邦于鴻門之宴上,將其徹底排除于競爭之列。其時其地,縱有十個樊噲也難保劉邦不死;其勢其境,再加兩個張良亦無全身而退。不是“沽名釣譽”,更不是項羽智力低下,司馬遷的評價是“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奮其私智,就是其才智在常人之上。英雄本是惺惺相惜,對于英雄來說,最大的寂寞無疑是孤獨求敗,最大的快慰是有真正的對手。
拿破侖敗了,敗在滑鐵盧。可是拿破侖這個英雄的名字一直被世人記得,而打敗他的勝利者的名字卻鮮有人知道。項羽敗了,連婉約的李清照都記得他,她在丈夫趙明誠守城時棄城而逃時悲憤不已,蕩氣回腸道:“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司馬遷在《史記》將項羽列在《本紀》之例,他的對手劉邦以魯公禮將其合葬于谷城。項羽是道德的,是真心情,雖然有點悲情,卻并不失為英雄。英雄的品質(zhì)是光明磊落,浩然正氣。
英雄并不是始終和勝利劃等號的。當面對失敗時,英雄作為一種品質(zhì),更體現(xiàn)出其不同凡人的地方。
(王 為摘自《遼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