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來,我和我的企業以各種形式進入中國人的視野,從白手起家時的街談巷議到擁有億萬財富——一步一個腳印地,我們一路走來了。
我想,作為擁有比較多財富的群體,在考慮自身發展的同時,也應該考慮財富是從哪里來的,我們為什么能夠得到這樣的財富?如果能考慮到這些,他就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心態了。至于說一個很富有的人忽然變得沒有財富了,如果這個人是我的話,我覺得沒有問題。因為不管做什么,哪怕我去掃大街,人家都會覺得:這個人年齡雖然大了一點,但工作挺認真,地掃得也很干凈,而且還能提出一些綠化的建議。他們有可能會提升我當組長,接著,他們發現我還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有可能還會繼續提升我做副經理,之后,他們說不定就會給我加工資。
我和我的兄弟們是做養殖業起家的,我們養鵪鶉,看著鵪鶉下蛋,把它們賣出去,再一分錢一分錢攢起來;我們要生產飼料,要給它們吃補品,要給它們打掃衛生,還怕它們生病了……多不容易啊,每掙一分錢都不容易。有了這種經歷,我們就相對能吃苦,能夠在困難的條件下去創業。
現在我們不但做農副產業,還做金融投資業、房地產業、零售業,這些產業是城市產業,需要給外界好的形象。以前我不喜歡穿西服、打領帶,覺得穿起來不舒服。下屬就批評我說:劉總呀,你也不帶個頭,你看看人家做產業的,都穿皮鞋、穿西裝、打領帶,連走路都是很有姿勢的。你的破桑塔納得換成奔馳。我想了一下,接受了。不然的話,人家怎么會相信你呢?你的車那么破,會不會你建的房子也那么破呢!所以我就買了輛奔馳,平時自己開,有時接待客人用。
現在,對我而言,在錢的數字后面再加一個零和再加兩個零沒有什么區別。我在民生銀行一年的分紅就有好幾千萬,也就是說,我不做其他的公司,也可以活得很舒服。但是,如果一個人只把掙錢、只把活得舒服當作追求的惟一目標,那就太悲哀了。我覺得,支撐一個人不斷前進的應該是夢想和信念。
一個人小時候養成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比如說我喜歡吃麻婆豆腐、回鍋肉、水煮蘿卜,吃這些東西,我就高興,我就吃得飽,即使你現在花幾萬塊錢請我吃一頓,我也不會覺得有多好。我小時候家里窮,七口人就靠父親一人的工資維持全家生計,因此,我盡可能幫助家里做一些事兒:撿煤渣,打零工。20歲之前,我幾乎沒穿過新衣服,沒有穿過鞋。我對我媽說:要是今后能夠一周吃一頓回鍋肉、兩天吃一次麻婆豆腐就好了。我問我媽:到了共產主義的時候,是不是能實現?我媽說:大概能夠吧。
我不知道別人都如何看待財富。去年,我去四川西昌,那段時間,我心情特別煩躁,總覺得有很多不順心的事。在西昌的一個山坡上,我看見一對老夫妻,他們在挖紅薯,挖起來的紅薯特別大、特別多,他們特別高興,我非常感動,就給他們拍了一張照片。我覺得,那個時候他們特別幸福,因為他們種的紅薯豐收了,盡管可能賣不了多少錢,但那種豐收的喜悅,跟擁有億萬財富的喜悅,我覺得在內心的感受上是一樣的,并沒有什么區別。
這件事對我觸動特別大,到現在,他們的形象在我的腦海里依然特別的清晰。
劉永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曾經排名首位的中國富豪,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樹 瓊摘自《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