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邊一本書,睡前翻一翻,使他的生活更加愜意。徜徉在書的世界里,就像與很多思想家在交談,他永遠不會寂寞
生于書香門第家庭的慧聰網CEO郭凡生,自小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小學二三年級時,家人就驚奇地發現,小郭凡生已經能捧起厚厚的大書,一看就是一天了。可以說,那個時代的流行書他基本上都看過,一些革命故事的書——《苦菜花》、《鐵道游擊隊》、《烈火金剛》、《紅巖》,他都看了一個遍。等他再大一些,就開始看《悲慘世界》、《苦難的歷程》、《高老頭》這類的世界名著了。
18歲時,郭凡生走進了軍營,自此開始了更為廣泛的涉獵。有一段時間,他非常愛看詩詞歌賦,家人就常常寄書給他;身為高級干部的父親,也會寄來一些分析國際時勢的書,比如對尼克松,杜魯門精彩分析的書,《多雪的冬天》、《第三帝國的興亡》等等,這讓郭凡生大大開闊了視野。由此,他成了全營里書最多的人,他的一本《苔絲》甚至在全連傳看。
工作以后,郭凡生最推崇兩個人的書,一個是金庸,一個是二月河。從1988年起,郭凡生第一次接觸到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加上后來的雍正、乾隆,“皇帝三部曲”中,他每部都看了將近10遍。
在金庸的書里,他十分欣賞流淌的俠義之道;而在二月河的書里,他明白了要“善敗”和“為臣為君”的道理。
所謂“善敗”,就是“敗而不亂,敗而不潰,敗中有勝”。在郭凡生看來,這其實是一種理念,是一種隨時準備失敗,并在失敗中找到新起點的一種習慣。他感慨說,自己從做政府工作,到做研究,再到現在做企業,其實就是一種轉行,個中滋味也是很失敗、很難受的。
而為君之道與為臣之道,則在管理企業方面給了他不少啟示。
在郭凡生的心中,一個企業的老總就是這個企業的“君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所以,要善待你的子民,善待你的員工,發揚民主。根據這一點設立的內部網——慧聰墻更是早就名聲大噪。在這個主頁上,郭凡生還自己寫了對聯——“廳低壁窄但可容商海無涯細品味小成用智,語粗言微卻彰顯經營有道任評說大勝依德”,這正是他所領悟的最好注腳。
為臣之道,則是對于國家來講,作為臣民,就要為國家的大處著想,要有大局觀。在“非典”時期,郭凡生就帶領著慧聰國際與國家一起渡過難關。當時他發了“CEO第一號令”,不允許快遞人員把信件送到慧聰的樓里,不得踏入慧聰園;同時,慧聰園封閉辦公,園內員工未經允許不得擅自出入,否則就要開除。為了大局,他果真忍痛開除了兩名員工。在他看來,不能總強調自己的利益,這就是為臣之道。
平和的生活,總是少不了書。枕邊一本書,睡前翻一翻,使他的生活更加愜意。徜徉在書的世界里,就像與很多思想家在交談,他永遠不會寂寞。
從上大學到現在,由于強烈的興趣和專業的需要,郭凡生也大量閱讀經濟類的書籍。即使今天,這些專業的書和雜志還擺在他的床頭。在他看來,做公司,需要在宏觀上分析很多東西,他也一直把學術理論研究看得很重要。在他看來,做企業自然是為了掙錢,但同時也是在讓自己對企業制度的研究進一步延伸。
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今天,慧聰何去何從,這是郭凡生一直在考慮的問題。2005年,慧聰調整了與主業相關性較低的業務,并進行了重新定位,即做一個專注于B2B的電子商務服務商.致力于建設一個商人的社區。
14歲的慧聰再度燃起了創業的沖動,與書有緣的郭凡生.則會讓他和慧聰永葆青
中國新時代 200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