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在繁鬧的城市里生活久了的市民,越來越懷念清新的空氣、安靜的環境、空曠的田野和綠色環抱的大自然氛圍,因而回歸自然已成為一種時尚、一種趨勢。世界各國一些具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已經把目光投向了農場和村莊,建起一個又一個農業公園,開發出多彩多姿的旅游農業項目,并且取得了明顯的效益。
農業科技公園
在人多地少的新加坡,為了對有限的土地進行綜合開發和高效利用,有關部門將高科技引入農業并與旅游事業相結合?,F在,全國已興建了10個農業科技公園。公園內不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種植,而且精心布局了花卉展覽、魚類和珍稀動物的觀賞、名貴蔬菜和水果的生產,還相應地建有一些娛樂場所。公園設計科學、視野開闊、景色怡人、四季協調、鳥語花香,令人陶醉。農業公園內應用最新技術管理,各種設施造型藝術化。如養魚池由縱橫交錯的“水道”形成,“水道”為圓形或橢圓形,并配有循環處理系統。菜園由一些新穎別致的栽培池組成,里面種上各種蔬菜,由計算機控制養分。同時在整齊眾多的田間林蔭大道旁栽種各種瓜果,游人不僅可以漫步其中,而且還允許盡情品嘗。進了公園,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令人心曠神怡。
農村旅游區
早在1985年,馬來西亞就建立了一處農林旅游區,作為科技示范和生態保護的樣板,并以此發展農林業旅游觀光。該園區距吉隆坡35公里。區內設有魚池、果園、菇房、稻田、花園、植物園、禽場、畜場、野餐區、灌木林區和雨林區等,兼具公園和迪斯尼等名園的部分特點,突出自然屬性。如稻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從秧苗到收獲的各個生長階段,并有插秧船和收割機供參觀者親自動手。四季館有溫控四季農業景觀,其中冬景館對生長在熱帶的參觀者吸引力最大。
牧場旅游
盡管澳大利亞有美麗的海灣和沙灘、湛藍的天空和明媚的陽光,但每天都有許多滿載外國旅客的大巴奔向各個牧場,牧場旅游業正在這里興起。
澳大利亞的市民同樣鐘愛牧場風光,他們常于周末和假日,自己駕車,帶上孩子,選一個離家不太遠的牧場小住幾天。大人們放松一下身心,孩子們則可親近自然,了解鄉村生活。據澳大利亞旅游局統計,在全國旅游業總收入中,牧場和鄉村旅游收入超過35%。
觀光農園和務農旅游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展,日本農村出現了許多觀光農園。只要買一張門票,就可以自由地在農園內參觀,看看碧綠生青的蔬菜,聞聞芳香四溢的鮮花,采摘鮮嫩的野果,盡情地享受大地之美。近年來,日本還興起了“務農”旅游。東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為中心,組織參加者去農村體驗農民生活,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采摘農場新鮮水果
當蘋果、梨子、葡萄、西瓜之類的瓜果快熟的時候,美國各家農場就在報刊、電視上登播廣告,招攬游客幫助農場采摘水果。采摘的規矩是:在果園內可以隨便吃,不用付錢。當游玩結束離開時,人們將自己采摘的部分水果過秤帶回家,價格比城里超級市場便宜,更主要的是得到了別有情趣的享受。
“產地采果”形態的觀光農業
在我國的臺灣省,“觀光農業”近幾年發展較快?,F在,臺灣主要是發展漸具規模的“產地采果”形態觀光農業,即引導游客到利用農業生產的場地,參觀產品、設備及成果,使人們獲得調劑身心、學習農業生產技術以及體驗農產品收獲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