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球迷的“忘憂水”
鐵桿球迷老裘是我的近鄰,幾日不見,發現他家里新買的大背投又換成等離子高清晰度電視。問為什么?他說,他嫌背投電視不夠清晰,為了享受世界杯的精彩,所以就咬牙換了這臺高清電視!
前幾天,老裘本來找我有事,結果聊著聊著,他把正事撇在一邊,和我侃起了足球經,“足球是咱喜怒哀樂的活火山,也是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也難怪,全世界的球迷都為世界杯而躁動不已。
在世界杯的日子里,我周圍的真球迷們“黑白”顛倒,白天困覺,晚上精氣十足地貓在電視機前看球,生物鐘隨著賽事調整而改變。有時,半夜守在電視前,整個人一直游離在睡夢之中,忽聽到電視里劉大嘴的暴喊,才發現巴西人又進球了。
在整個賽事期間,我白天上班強撐著一副灰不溜秋的隔夜面孔,下班后為千方百計地討好巴結老婆,把多年的私房錢分批取出來,謊說是單位最近發獎金,這樣她拿了錢就不好意思和我爭遙控器了。
說實話,連著看一個月的世界杯,是個勞心勞力的苦差使。但球迷之所以如癡如醉地樂在其中,是因為它攪動我們的生活,使我們每一分鐘都亢奮無比,忘記生活的瑣碎與紛雜,也許這就是世界杯的魅力所在……
(江蘇宿遷 穆猛)
熊倪印象
1992年夏,初識熊倪。那一天奇熱,空氣似乎粘住了。這樣的一個下午,我倚在沙發上看奧運會跳水項目的轉播。這時,一個瘦小的中國男孩出場,他站在露天游泳館高高的跳臺上,身影在藍天碧水間被拉得很長,顯得特別地孤單。然后他在跳臺上優美地轉身,輕盈地落水,當他重新出現在游泳池的一端時,水面上一絲漣漪都沒有。這一次看臺上的掌聲格外響亮,中間還有幾聲長長的口哨。
這個小男孩讓所有人在昏沉的夏日精神大振。連我在電視機前,也感受到了那些水花帶來的清涼。他就是熊倪,那一年他十八歲。
再見熊倪。已經四年過去了.這回他站在亞特蘭大的跳臺上。已經看不出當年的青澀。只有22歲的他,看起來比同齡人成熟內斂。眉宇間甚至還藏著一絲憂郁。那一次的比賽,他無可挑剔地完美。
又見熊倪是2006年5月。我與他的距離僅僅五十厘米。這時的熊倪在人們的印象中似乎已經不跳水很多年,但是當一接近他.會有一種感覺,一股涓涓細流在指間輕柔流淌而去的感覺,水與他是那么地宿命相連。熊倪低調而有禮貌,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絲世界冠軍的驕氣。也找不到一絲廳局領導的世故。仿佛他從沒跳過水.也從未拿過金牌,仿佛我走近的只是個普通人。
(湖南李偉)
帶著夢想奔跑(一)
這是一群孩子的故事。帶著青春.帶著夢想。我一直認為。他們是麥田里的守望者,隱忍而又不羈。我寫下他們的故事.祝福那群在體操麥田里守望的小孩們能夠快樂,希望小孩不要受傷。也把這些文字獻給所有愛著體操和將愛體操的孩子們。
那面墻
在我讀過的所有體操運動員的回憶錄中。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同一件東西.“體操館里的那面墻”。我相信。所有為進國家隊努力的小隊員中.向往的是有一天能看看那面墻:于是。每一年國家隊的冬訓。都會有一批在前一年的比賽中表現出色的孩子們有機會到國家隊接受選拔,他們放下行李。都會匆匆去看一下那面墻,在那面墻前吱吱喳喳說個沒完,然后又安安靜靜想上好幾個晚上。
而那群在國家體操隊訓練的孩子們,他們只會在訓練時悄悄回頭看看,然后再埋頭苦練。也會在訓練結束.或者某次動員大會以后,一個人偷偷地在心底里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那面墻上。那面墻的名字叫“世界冠軍榜”,上面有每一個拿過世界冠軍的隊員的照片和簡介。
也許。這是一種悄無聲息的激勵.因為那是一面載著光榮和夢想的墻。(末完待續)(風移影動)
為巴爾干巨人駐守永恒
在瓢潑大雨中,塞黑人完成了世界杯上的最后亮相。這也是他們在國際大賽上的絕唱!這支曾與葡萄牙齊名的歐洲拉丁派代表,竟會淪落到三戰盡歿的落魄境地。世界杯預選賽上那支以不敗金身力壓西班牙而小組頭名出線的塞黑隊,現在似乎早已隨風而逝,遇雨而熄……
從此,一種風格悄然迷惘,一種藝術頓生滄桑!這支傳承前南斯拉夫藝術足球精髓的球隊,將在本屆杯賽后無奈地分裂為塞爾維亞隊與黑山隊。
前南球星米賈托維奇在南聯盟更名為塞黑后。不無信心地說過.“我們依舊活著。我們的球隊也依舊強大。”但現在,巴爾干半島紛繁復雜的政治氣候無情地粉碎了前南球員的夢想與榮譽。在不久的將來,當凱日曼與耶利奇各為其主時,會給巴爾干球迷帶來怎樣的回憶!十五年前是一家.十五年后卻要兵戎相見!普羅辛內茨基,薩維切維奇。潘采夫——傳說中的三個火槍手只能老淚縱橫……
1930年.一個讓前南斯拉夫人難以割舍的年代!當時。南斯拉夫力挫眾星云集的巴西.奪得烏拉圭世界杯的季軍。從此。世界足壇便有了南斯拉夫的身影。1950年至1974年他們先后四次殺入世界杯決賽圈;1991年歐洲冠軍杯決賽,貝爾格萊德紅星5比3點球戰勝里昂。隨后便一發不可收拾。2000年歐錦賽。南斯拉夫在落后三球而且被罰下一人的情況下,連扳三球。那一刻,米洛舍維奇與米哈伊洛維奇相擁而泣。憑借著鋼鐵般的意志與不屈的民族精神。南斯拉夫小組突圍成功。2003年2月,南斯拉夫更名為塞黑。留給人們的只是看似遙遠的回憶與無窮無盡的感傷!
“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塞黑離開了。帶著不屈的靈魂與未了的愿望。
(山東金林)
投稿郵箱:erhouma@hotmail com
責編/馬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