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證明,出現記憶力衰退的人群當中,在40-50歲這個年齡段,只有不到25%的情況確實與某種腦部病變有關;50歲以上年齡段里也不到50%。多數情況下,養成好的記憶習慣,再加上健康飲食,就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記憶。
妙方一:大腦吃得飽,記性錯不了
神經元,特別是負責神經元之間溝通任務的生物膜能否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大腦是否獲得持久營養的滋潤,是決定記性好壞的兩個關鍵因素。事實上,大腦里的神經元是一個貪吃的家伙,多種氨基酸(利于大腦生成蛋白質)、脂肪酸(有助于神經元生長發育)都是它最需要的。我們常說的DHA和ALA,對增強記憶都有好處。有助于提高記憶力的幾種氨基酸,在富含蛋白質的肉類食品里可以找到。DHA大量存在于魚類、海產品以及蛋類產品里。ALA主要由菜籽油或核桃油提供,每個成年男子每天最好能保證攝入2克(兩茶匙)菜籽油,女性是1.6克。醫學專家通過動物實驗發現,當體內缺乏脂肪酸時,神經元生物膜會變得僵硬,不利于吸收并存貯信息。
在大腦需要的主要營養物里,葡萄糖是重中之重,一定要保證足量攝入。葡萄糖通過耗氧完成“燃燒”,釋放能量,就像汽車要靠燃燒汽油才能奔馳如飛。為滿足日常需要,我們平常應該多吃一些有“緩釋效應” 的多糖食品,例如富含淀粉的主食,也就是所謂的五谷雜糧。具有“緩釋效應”的多糖類食品可以向血液持續提供葡萄糖,讓體內血糖濃度保持在穩定的水平。假如早餐沒有吃好(比如說主食吃得不夠),大腦里的神經元就會處于一種“記憶虧損”狀態,特別是通過視覺接收信息的能力會大打折扣,比正常水平下降 15%。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晚餐也需要攝入足夠分量的緩釋多糖食品。這是因為,即使我們已經上床睡覺,大腦仍會默默無聞地梳理、存貯白天的記憶,同時剔除掉不需要長期保存的無用信息。假如葡萄糖供應無法跟上,就無法順利完成記憶的工作。
妙方二:智力體操也很有效
記憶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巧妙運用神經元的過程。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記憶寶典”,有人眼見才能為“識”,有人聽過方可記得,還有人摸過碰過之后會記得更牢…… 要想很快記住需要記住的東西,并能在需要的時候及時調取出來,就必須了解自己最擅長接收信息的方式。想知道自己主要靠什么方式記憶,可以做做下面的試驗。
一堆信,雜亂無章地放在眼前,觀察一段時間,然后收起來,回憶剛才看見了哪些信件。有人按照這些信件擺放的空間位置回憶,有人則按收信人姓名的字母順序回憶,還有人迅速總結信上的文字,編成一段順口溜幫助回憶……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除了自己習慣的記憶方式,我們完全可以訓練自己學習各種有助于提高記憶力的小竅門,強化自己的記憶能力,再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說,可以通過記住電話號碼盤上的位置記住電話號碼;想不起眼鏡放到什么地方,也不必滿世界亂翻,而只須努力回憶起最后一次佩戴的時間和地點,就能順藤摸瓜找回它。想讓一件事在腦子里記得更牢,醫學專家建議說,最好在初次記憶后的第三天,重新回憶一次,加以鞏固。
事實上,即使上了年紀,我們也不必常跑醫院,非要在醫生指導下正兒八經地進行恢復記憶力的訓練。有時候,書店里會賣一些記憶力游戲的書或音像制品,里面有許多非常有趣的小游戲,都對提高記憶力很有幫助。此外,最有效也最經濟的辦法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記點東西的好習慣,以便大腦神經元不斷接受刺激——這就是最好的“智力體操”。醫學專家也認為,哪怕只記住一個新信息,比如說報紙上的一條快訊、某個朋友的家庭住址或者電話號碼等,也不要讓這一天白白溜走。下一次去看電影,別忘了給自己留個家庭作業:努力記住電影的名字,主要演員是誰;再就是盡量拋開那些起提示作用的記憶“拐杖”,如N次貼、電子記事簿和其他現代科技所能提供的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