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聯原同志離開我們1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他對我的教誨令我終生難忘!
告誡我“永遠不要驕傲”
廖聯原同志解放前是桂中游擊隊的司令員,我是下屬象縣(現象州縣)游擊隊的一員,1954年8月,我從縣武裝部調到廣西省兵役局。1956年5月,廖聯原以廣西軍區黨委委員、廣西軍區副參謀長的身份,兼任廣西省兵役局長(正師級,大校軍銜),我在他直接領導下工作。
省兵役局是組建不久的新機構,它的任務是做好兵役工作,具體承擔著兵役動員、新兵征集、復員轉業、民兵訓練以及建立預備役等工作。廖聯原上任后,認真試點,工作井井有條,在抓好業務工作的同時,還注意抓好機關的組織建設和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
1957年11月的一天,廖聯原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個別談話。他高瘦的個子,戴一副金邊眼鏡,顯得年青、威武、英俊。他像一個長者,用溫和的語氣,詢問我的工作情況和生活情況,和我談國內的形勢,談軍區及兵役局的工作任務,鼓勵我努力學習,做好工作。他說:“要記住一點,永遠不要驕傲,驕傲的人,總有一天要犯錯誤的。”
“永遠不要驕傲”,這句話牢牢地銘刻在我心中。當時,我意識到,這是領導對我的關心和愛護,是對我的教育和忠告。因為我知道,組建省兵役局時,在全省各市、縣武裝部中,只抽調3人到省兵役局,我是其中之一。我當時20多歲,幾年來先后4次立功,一次被評為“乙等模范”,1956年3月還被選為軍區直屬機關黨代表,出席軍區黨代會并受到大會的表揚,這是容易滋生驕傲的“條件”,是值得我警惕的。但我卻沒有想到,談話后不久,1958年3月,我即被調到廣西軍區司令部辦公室任秘書。1958年7月,又調給時任自治區黨委常委、廣西軍區司令員、自治區副主席的盧紹武同志做專職秘書。“永遠不要驕傲”,實際上是對我調動前的“教育勉勵”,是給我打“預防針”,給我指出了前進的方向。
“永遠不要驕傲”,也是廖聯原同志的自責、自省,是他一次沉重的懺悔。1957年6月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就平樂縣發生餓死人事件作檢查糾正時,廖聯原和原省委常委陳再勵、王夢周等人,對當時省委的主要領導人提出了批評意見。批評他們搞浮夸、驕傲自滿、缺乏民主作風、不關心群眾生活等。后來,他知道這次發言闖了大禍,埋下了禍根。而產生這個“錯誤”的根源就是驕傲情緒,因為他40歲出頭就擔任如此要職,這在當時是很拔尖的,是很受重用的,這也是容易滋生驕傲的“資本”。果然,在他發言后不久,1958年2月,即被批判為“反冒進”;1958年6月,即被打成“右派分子”,和陳再勵等6人被打成“黨內右派集團”,被開除黨籍,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并于1958年11月下放到紅河農場勞動。
其實,他們在會上的發言是完全正確的,是符合實際的,也是黨內正常生活所允許的。就在他下放后的3個月,韋國清同志就找他們談話,表明“你們的問題搞錯了”,并于1961年10月,給他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任命他為自治區民政廳救濟處副處長。我想,正是這個“永遠不要驕傲”的警示,使他警鐘長鳴,受益終身。幾十年來,他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勤奮工作;他身處逆境,仍然按照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豁達樂觀、心胸開闊,不為私利所困,不為世俗所擾;他光明磊落、作風正派、寬以待人、團結同志;他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生活儉樸、不搞特殊。因而,他獲得黨組織的徹底平反,擔任了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部長,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等職務,為黨、為人民兢兢業業地工作。
“永遠不要驕傲”,是廖老贈送給我的寶貴精神財富,50年來,它一直陪伴著我,作為我的座右銘。雖然我。在首腦機關并擔任“首長秘書”多年,卻能謙虛謹慎、安分守己,默默地做好本職工作;雖然我在外事部門工作10多年,卻能克已奉公,遵守外事紀律,協助領導做好外事工作。我始終牢記廖老對我“永遠不要驕傲”的教誨,用它來為我的生命之舟掌握航向。
笑談“沙場枕月”度中秋
1947年中秋節,廖聯原同志曾在貴縣(今貴港市)達開鄉(后為奇石鄉)組織“中秋起義”。1987年10月,在貴縣舉行“中秋起義”40周年紀念活動。時任自治區主席韋純束,當年中共廣西省農委書記李殷丹,以及林克武、韋章平、區濟文、高天梅、黃傳林、韋志龍等一大批老干部,當年參加起義的老同志代表、烈屬代表以及有關單位的負責同志參加會議,我在通志館工作,有幸參加了這次盛會。
在10月7日上午的紀念大會上,廖聯原同志說:“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國人民的傳統佳節,可是,40年前的今天,我們不是團圓賞月,而是沙場枕月,充滿著血與火的戰斗。”他的講話慷慨激昂、震撼人心。會后,我請教他和韋志龍同志“沙場枕月”的含義,他們說,1947年中秋節那天,是在戰斗中度過的。白天,攻打達開鄉的敵人;晚上,去解放中里圩。那年的中秋,一天到晚都在打仗,哪里談得上團圓賞月啊!
廖聯原同志是廣西貴縣(現貴港市)人,1936年參加革命并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到延安,1946年由黨組織安排,從延安回廣西組織革命,開展游擊戰爭。他像一粒種子,在群眾中生根開花。他克服重重困難,開展革命工作;他揭露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宣傳人民群眾遭受苦難的根源;他組建農會和“反三征”小組,發展黨員,建立革命武裝。1947年八九月,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達開縱隊,他親自擔任司令員兼政委,韋志龍任副司令員,1947年中秋節,他們在達開鄉發動“中秋起義”。“中秋起義”解放了大片地區,殲滅了敵人大量的有生力量,提高了根據地人民群眾的覺悟,提高了游擊隊的作戰能力。“中秋起義”后,游擊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革命烈火愈燒愈旺,在桂中形成了燎原之勢。
1949年5月,達開縱隊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桂中總隊,在象縣、武宣、貴縣、桂平、平南、來賓等地活動,共有武裝人員4000多人。
會上,林克武同志興致勃勃地賦詩:“郁江如鏡照長流,浩蕩波濤天際浮。不是雄風吹霧盡,何來明月共中秋。”會后,在奇石鄉的山坡上舉行“中秋起義”烈士紀念碑落成揭幕典禮,韋純束、李殷丹、廖聯原等同志在烈士紀念碑前種植了常青樹。
如今,政通人和,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每當我在八月十五團圓賞月、共享天倫之樂的時候,我總是想: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幸福生活必須珍惜。如果沒有老一輩革命者的“沙場枕月”,浴血奮斗,不怕犧牲,哪來幸福美好的今天!
兩次難忘的聚會
多年來,每當春節前夕,住在南寧的象州縣離退休老同志,都要搞一次聚會。廖聯原是象州的老領導,人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廖司令”,他和象州人民結下了深情厚誼,所以,每次聚會,都請廖老參加。
2000年1月31日,在自治區老干部活動中心二樓會議室,30多位老同志相聚一堂。戰友相逢,喜笑顏開,室外寒風習習,室內熱氣騰騰,大家互致問候,親切交談,春意濃濃,真情切切。廖老在會上向大家致以節日的問候,然后給大家講社會發展史。他寫有發言提綱,簡明扼要地講了社會發展的5種形態,還講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他強調,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是共產黨人畢生追求的奮斗目標。最后,他賦詩一首:“三山打倒正華年,男女青春換了天。解放戰爭勝利后,全心全意鬧翻番。”表達了他對戰爭歲月的回憶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決心。廖老的講話和詩作,獲得與會者的熱烈掌聲,使大家受到極大的教育和鼓舞,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2年中秋,是“中秋起義”55周年,也是寥老90高齡的生日。9月20日,桂中各縣住邕的老同志,在自治區總工會禮堂,舉行“中秋起義”55周年暨祝賀廖老90大壽座談會。寬敞的禮堂,擺設長方形的座位,座位前擺放水果和糕點。周邊的桌子上、椅子上、還有墻壁上,陳列著戰友們祝賀的詩詞和書畫。廖老雖然90高齡,但身體健康、精神矍爍、步履穩健、面帶笑容。當他和夫人李瓊同志走進會場時,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在廖老的座位前,擺著一瓶鮮花和各種壽品。會議開始,陳朝群等同志代表大家向廖老敬送了寫有“壽”字的大型壽屏。廖老對大家的祝賀表示感謝。在戰友們敬送的詩詞中,有這樣兩首:
“畢生戎馬度關山,
九旬壽慶日斑斕。
德高望重人敬仰,
百年鴻宴再登攀。”
“昔年起義縛蒼龍,
解放桂中建偉功。
今日詩文抒壯志,
壽星豪氣再稱雄。”
這些詩句,熱情地頌揚了廖老的革命功績,表達了大家的共同期望,衷心祝愿廖老健康、長壽!
從那以后,廖老再沒有參加老同志的聚會。我曾經到他家里看望過他,他的身體狀況已經越來越差。2005年3月19日,他在93歲高齡時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告別了親人和戰友,告別了這個他奮斗了一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