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發展循環經濟已成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21世紀國際社會經濟模式的發展趨勢。這就要求企業在產品壽命周期全過程實施綠色營銷戰略,在綠色營銷過程中充分體現環境意識和社會意識,謀求消費者利益、企業利益、社會利益和生態利益的統一,不斷地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自20世紀90年代確立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來,人類對環境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不斷深化,由環境保護進入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深層探索。循環經濟模式是環境與經濟良性發展的實現途徑, 它對解決我國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矛盾, 推動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都將產生重要作用與深遠影響。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主體,企業實施綠色營銷戰略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選擇。
一、循環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增長模式
所謂循環經濟就是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的規律重構經濟系統, 通過資源的循環利用, 達到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廢棄物排放最小化, 將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 從而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經濟模式。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發展的經濟模式,它運用生態學規律指導經濟活動,回歸人類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之間循環運動的本質屬性,按照物質循環運動規律,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經濟系統與自然環境的良性循環。
循環經濟的運行原理集中體現在“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上(簡稱3R 原則)。減量化(Reducing) 原則要求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 因此又叫減物質化,這一原則有利于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傳統發展方式;再利用(Reusing) 原則的目的是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 減少生產和消費中廢棄物的產生, 這一原則可以防止物品過早地成為垃圾;資源化或再循環(Recy?鄄cling) 原則要求物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資源化能夠減少垃圾的產生,制成使用能源較少的新產品。這三大原則分別針對生產和消費流程的輸入端、中間環節和輸出端,每一原則對循環經濟的成功實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發展循環經濟對企業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發展循環經濟是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必由之路。
(一)發展循環經濟為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指明了方向
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已經成為我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是一個人均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將會越來越市場化。而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其價格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然呈現出總體上升的趨勢,國際礦產品價格不斷上漲就是有力證明,繼續依靠廉價的能源、原材料和資金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因此,節約資源本身就是在創造財富,降低資源消耗量就意味著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競爭優勢。企業只有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才能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發展循環經濟為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是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 “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原則中最重要的在于“減量化”。雖然通過對資源的再利用和資源化可以減少對資源的浪費,但是在源頭上予以控制遠遠勝于“亡羊補牢”。只有從源頭上控制了資源的消耗量,才能更有效地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對企業而言,節約資源產品和技術的開發是關鍵所在。實際上,生產節能的裝備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企業一旦掌握了這些領域的新技術,并將其轉化為生產力,必然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巨額利潤。此外,節能技術也是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資本。當前,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品成為世界各國未來產品的需求趨勢,率先研究節能環保技術,就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先機,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
(三)發展循環經濟為企業技術進步提供了新的動力
我國企業由于生產水平低,缺少自主開發的先進技術,多數企業仍靠購買國際上二三流技術來發展生產,這是企業資源利用效率低、經濟效益差的根本原因。企業應當以發展循環經濟為契機,大力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先進適用循環經濟技術,如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回收和再循環技術、重復利用和替代技術、生物質能轉換技術、環境監測技術以及綠色化學技術等。積極推進清潔生產,采用無害或低害的新工藝、新技術,降低生產和消費過程的資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同時加快循環經濟技術產業化示范和推廣應用的步伐,為推動企業技術進步,提升競爭力提供強大動力。
(四)發展循環經濟有利于樹立綠色企業形象,打破綠色壁壘
發展循環經濟是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根本利益,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環保問題逐漸成為影響國際間經濟合作的一個重要因素,被世界各國及國際經濟組織所重視,關稅壁壘作用日趨削弱,但包括“綠色壁壘”在內的非關稅壁壘日益凸顯。近幾年,一些發達國家在資源環境方面,不僅要求末端產品符合環保要求,而且規定從產品的研制、開發、生產到包裝、運輸、使用、循環利用等各環節都要符合環保要求,對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特別是擴大出口產生了日益嚴重的影響。加入WTO后,我國企業逐步向外向型發展,這就要求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產品逐步符合資源、環保等方面的國際標準,這樣才能打破“綠色壁壘”。
三、綠色營銷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
發展循環經濟,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這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但是,推動循環經濟主要還需依靠企業行為,要求企業在產品壽命周期全過程實施綠色營銷戰略,這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
綠色營銷也稱生態營銷、環境營銷或和諧營銷,是指企業在營銷活動中,謀求消費者利益、企業利益、社會利益和生態利益的統一,既要滿足消費者需求,又要實現企業利潤目標,還要注意自然生態平衡。企業對產品的創意、設計、生產、定價及促銷的策劃與實施等,都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力求減少、避免環境污染,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源,維護人類社會的長遠利益,實現經濟與市場可持續發展。也就是說,在綠色營銷過程中要充分體現環境意識和社會意識,包括產品的設計、生產、制造,廢棄物的處理方式,市場營銷組合策略。企業的綠色營銷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市場的消費需求,同時也要考慮到滿足這種需求可能造成的環境后果,并以此作為企業綠色營銷的出發點。綠色營銷的重點是企業、對象是消費者、受益的是企業和整個社會以及我們的子孫后代。
綠色營銷作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選擇,體現在具體的營銷活動中有其自身特征。與傳統營銷相比,綠色營銷不僅僅要考慮產品的生產、銷售、消費問題,還必須考慮生產前原材料、能源的開發、獲取及消費以后廢棄物的處理問題。因此,產品的壽命周期應擴展成從“孕育到再現”的所有階段,即“資源———生產———銷售一一消費———廢棄物轉化為再生資源”的一個循環過程。
(一)在產品資源階段,要重視資源的選取,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環
根據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的思路,從企業內部、企業間和全社會范圍來考慮資源的有效利用。重視選取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重視選取再生資源。在保護資源的基礎上合理地、可持續地開發、利用資源,加大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充分利用和開發清潔、無污染的可再生資源。加強對不可再生資源的開采管理,實現資源的保護性開發,減少資源的損耗。在資源的使用過程中,要加強對能源、原材料、水等資源的消耗管理,提高工藝,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在產品生產階段,要依據循環經濟準則合理設計產品
比如在設計包裝時,應增加用戶環境保護意識,選擇對環境污染少的材料,還應考慮包裝廢物的處理;運用綠色工藝,實施“清潔生產”;改進生產方式,實現再制生產,即把回收的舊部件,通過嚴格的檢驗、翻新,再用于制造新產品。富士公司和柯達公司在一次性膠卷照相機上就采用了再制生產方式,引起了各界的巨大關注。
(三)在產品銷售和消費階段,要建立以舊換新的回收制度
以舊換新以取得資源的再利用,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注重包裝的減量化、再使用和可降解,積極推行使用紙制包裝袋和可降解包裝袋。合理制訂綠色產品價格,鼓勵綠色消費。加強對綠色產品的宣傳,提倡綠色消費,幫助消費者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消費觀念;改變消費者的消費方式,樹立以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為時尚的新型生活方式;減少和抵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使用具有環境標志的綠色產品;抵制購買過度包裝等浪費資源的不良傾向;自覺實施垃圾分類投放,提高垃圾的再循環利用率。
(四)在產品廢棄———再生階段
一要減少廢棄物的產生,特別是一些廢棄量大、污染重的重點行業,如建材、鋼鐵、電力等,要注重提高其廢棄物的消納功能,降低廢棄物最終處置量,將工業垃圾降到最低程度;二要提高廢棄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通過生態工業園的建立,實現廢棄物的循環利用;三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積極推進各種廢棄物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建立生產和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和分選系統,不斷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利用體系。
發展循環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既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引導,又需要各行、各業的經營者高度重視,積極參與。企業需要圍繞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率,提高廢棄物資源化水平為主旨,實施綠色營銷戰略,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雙贏”,不斷地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