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理由為自己的這個只有806平方公里的縣域單位驕傲。作為原來的縣級市和現在廣東大城市佛山的一個區,無論名稱如何變化,順德作為家電王國的地位已經逐漸穩固。這里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空調、冰箱、熱水器生產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電風扇、電飯煲、微波爐供應基地。
從用螺絲刀裝出第一臺風扇到用鐵錘造出第一臺冰箱,順德人似乎總有一種敢為人先的創業沖動。“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從順德大地開始傳遍神州的名言,似乎也成了順德的另外一個生動寫照。
《瞭望東方周刊》:順德在其他地方人看來富裕程度已經相當高了,即使按照慣性發展也可以有不錯的發展速度,但據說你卻呼吁要有憂患意識,為什么?
陳云賢:在經濟總量大好的情況下,我們進行經濟總量背后的數據分析,發現了三個主要問題。一是經濟結構單一。順德經濟結構以工業為主,而工業又以家用電器為主,經濟總量主要由家用電器承擔,單一的產業結構意味著較高的產業風險。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面特別是與廣州交界的鎮街發展快,而西部發展緩慢。三是土地等生產力要素資源越來越少,外延發展的道路急需靠內涵挖掘來替代。
《瞭望東方周刊》:很多較發達地區都出現了用地緊張的問題,順德有什么具體的應對舉措呢?
陳云賢:如何對土地資源進行有效地挖潛利用,我們提出了六字方針:“挖潛、利用、控管。”比如說過去園區廠房大多是單、雙層,我們現在要求建五層,這樣土地的利用率就大大增加了。我們也提出對自然村的居住用地進行合并,這樣可以空出大片村民自住用地。另外,以前有些抵押給銀行的土地現在已經到了銀行手里,我們采取措施從金融機構贖回來,進行有效的盤活。對那些多年閑置或超期未利用的土地,我們也采取措施予以收回。
在土地資源方面,順德和全國很多地方的情況一樣,就是最有潛力的在村這一級,而土地利用最低效的也在這里。目前順德區一級土地的單位投入產出大約相當于村一級的5倍。因此,我們也準備理順土地的管理使用體制,在受益方不變的情況下,對全區土地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和開發。
《瞭望東方周刊》:怎么才能改變家電,“一業獨大”的局面?
陳云賢:我們提出了幾大產業協調發展的“三三三產業發展戰略”。也就是說,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在每一個產業中,至少有三個支柱行業,在每一個行業中,又至少培育三個龍頭企業使行業鏈條壯大。
應該說,這是一個從既有經濟理論出發,并結合國內外經驗教訓提出的優化產業結構、抵御經濟結構風險的產業戰略。一些專家認為我們的這一戰略走在全國前列,是一種結合經濟學原理和本地實踐的理念創新和制度創新。
《瞭望東方周刊》:順德曾明確提出要打造聯合國采購基地,目前聯合國用品中哪些是順德制造的?
陳云賢:目前,順德有185家企業打人聯合國采購基地名錄,占到國內總數的一半多。采購產品主要集中在家用電器、家具、服裝等方面。目前已經有4個非常大的訂單,還沒有最后成交,主要是燈具及配件。除此之外我們也開始進入國外政府采購視野,向國外的政府機構提供順德制造的產品。
《瞭望東方周刊》:作為一個縣級行政單位,順德品牌之多在國內獨占鰲頭,美的、科龍、萬家樂、格蘭仕等品牌風靡全國。為什么順德的名牌特別多?
陳云賢:扶持培植國家級的品牌,包含企業品牌和商標以及10個鎮街作為順德經濟主戰場的群體品牌,對獲得國家知名品牌企業提供資金獎勵等方式進行引領,是順德企業能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秘訣。目前順德已經有了6個中國馳名商標、18個中國名牌產品、60個廣東著名商標和52個廣東名牌產品。
品牌培育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實現從仿造到制造再到創造的跨越。只有核心技術才能創造核心利潤,擁有核心技術才能擁有核心競爭力。我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國家人事部又批準了順德4個企業設立博士后工作站,加上原來的9個,我們已經有13個企業設立了博士后工作站,網羅優秀人才來推動技術創新,這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
目前,順德自己的專利已經超過3萬個,越來越多的專利開始由外觀設計轉為核心技術的專利。比如,最近我們一家企業借鑒微波爐高溫加熱技術,創新出微波高溫加熱壓路技術,這實際上很有可能改變并開創一個行業。
維護品牌的另外一個秘訣是制定標準,掌握行業話語權。比如,萬和集團就先后3次主導了消毒柜國家標準的制定,將殺滅乙肝病毒寫入國家標準,使許多不合格的企業退出這一市場。目前,順德的企業已經或正在參與的國家標準已超過150項。
作為中國的家電王國,順德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同行來參觀。我也提醒他們在對外交流中注意保護自己的晶牌和專利,因為在壯大自己的過程中,順德的家電企業實際上是在代表中國同主要的國際家電基地如日本、德國、韓國等進行競爭。順德已經成為中國家電技術和市場的風向標。
《瞭望東方周刊》:政府在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時,是不是自身也要進行政府行政的創新?
陳云賢:對。我們提出了一個理念,那就是將城市作為資源來管理和經營。在這方面,我們推出過90多個項目向社會招投標,比如路邊廣告牌,最高一塊拍到27.9萬元。再比如汽車吉祥號碼拍賣,最高的也賣出了25萬元。
我認為,政府創新就是將中央提出的理念變為執政的導向,并在具體行動上根據地方特點進行細化,找到切入點。在經濟學的歷史上,關于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問題,有人認為政府的手應該是無形的手,也有人主張政府的手應該是干預的手,我比較贊同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主要應該是引領的手。引領之手,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執政理念的創新。
比如,現在股市行情不錯,我們在全國第一個“五一”后召集企業進行座談和輔導,倡導他們抓住新一輪上市機遇促使企業做強做大。但企業積極性不高怎么辦?政府不能替代企業做事,但可以通過資金、政策等進行必要的引領。針對企業IPO之前上市成本高的問題,我們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減少企業上市的成本,這樣就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現在已經有幾十家企業排隊準備上市。
《瞭望東方周刊》:有人說政府的職能就是管好自己“掠奪”之手,用好自己的服務之手,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陳云賢:我認為就政府的服務而言,只有把事中和事后管理前移至事前進行“超前引領”,才算是最好的服務。比如在城市建設上,政府的引領可以促使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挖掘更大的潛力,引領企業和產業做大做強。同時,通過政府有效地協調引領,為市民、企業和產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這種引領是全方位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引領的關鍵在于政府要知道什么時候該適時退出。也就是說進入到一個階段后,政府要趕快退出來。比如,開始順德的很多企業并不是很重視會展,但政府從未來占據國內國際市場的高度出發,決定在每年10月份舉辦一個國際性的家電博覽會。在初期展位的租金都由政府來墊支,這樣一來企業當然高興參加。
另外,為了引領本地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我們每年爭取到55個展位到德國參加家用電器展,開始費用也是由政府出,這樣企業就拼命想跟著政府去。一旦企業嘗到子國際大蛋糕的甜頭后,政府就應該趕快退出來,讓企業自己發展。再比如鼓勵企業上市的例子,我們的想法是對企業扶持五年,等企業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后我們就撤出。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在引領私營企業主加強學習培訓方面也取得了成效。一開始他們到高校培訓的費用都是政府墊付,現在他們嘗到了甜頭,政府只需要出學費他們積極性就很高。再以后所有的錢都是他們自己出也會積極去了。
《瞭望東方周刊》:順德的戶籍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富裕起來的順德有沒有擺脫成長的煩惱,也就是人均GDP1000到3000美元這一社會矛盾突顯期?
陳云賢:我一個突出的感受是目前的確黃金發展的成分在增多,矛盾凸顯的成分在減少。經濟發展后一些社會矛盾還比較集中地存在,但矛盾的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目前在鄉村城鎮化和產業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勞資矛盾開始突出,而“三農”問題等矛盾開始呈現減少趨勢。
《瞭望東方周刊》:作為率先發展的區域,順德也率先面臨了新的社會矛盾,有什么辦法來應對?
陳云賢:我想強調的是,當下的順德絕對要用創新的思維模式解決出現的新矛盾。比如村級的賬務管理。農民的群體事件要么和征地價格有關,要么和干部腐敗有關,這些都與村級賬務透明和公開程度不夠有很大關系。現在,我們在順德試驗一個新的辦法,就是聘請中介機構即會計師事務所來管理,把賬務公開化、透明化,讓村官清白,也讓農民明白。在推行過程中有些村子覺得要自己出錢聘請中介來管理自己的錢有些舍不得。我們算了個賬,試點的22個村一共需要51萬元,于是我們決定政府應該發揮引領作用,就決定先由區鎮兩級政府墊付這一費用,等三五年后大家嘗到甜頭政府再退出來。這個辦法現在已經見效,我們爭取明年在全區普遍推行這一做法。
《瞭望東方周刊》:除了第三方管理村級財務外,政府在創新性解決新矛盾方面還有什么例子?
陳云賢:比如在解決勞資矛盾問題上,我們要求企業簽兩份合同,一個是企業和職工的,另一個是企業和工會的。一旦企業出現欠資等情況,在職工個人之外工會組織就可以根據合同有效介入,按照法律手段并借助團體的力量來解決矛盾。
我認為用創新舉措化解社會矛盾對建設和諧社會非常重要。首先是思想意識的創新。社會利益格局變化使得矛盾表現形式發生變化,我們的思維認識也要跟上這一變化。其次是引領發展的創新。我們不能簡單地就問題而解決問題,而是要在發展當中解決問題。政府引領得當、發展穩健,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把發展作為主流,矛盾就會消解下去,不是凸顯上來。第三是管理方式的創新,比如引入中介機構等。第四點是解決手段的創新。我們最近在處理一起選舉糾紛時,就沒有簡單地進行政府的表態,而是交由法院去裁決,這樣包括政府里的不同認識大家誰也無話可說。
《瞭望東方周刊》:有人說順德的成功也和順德人的個性特點有關系,說順德人是“南人北性”,既有南方人的精明,又不乏北方人的豪爽與魄力。你怎么看順德人的特點?
陳云賢:關于順德的特點,我概括了三句話。第一是基礎好。上世紀80年代從農業轉工業、90年代從計劃經濟轉市場經濟,順德都走在前列。第二是方向好。中國目前最有前景最有活力的是民營經濟,順德完全是以民營經濟為基礎,形成了規模,而且進入國際門檻。第三就是順德人的精神,也就是“真抓實干,敢為人先”。
(本刊實習記者王雅文對此報道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