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頭也攝出了社會信任危機,要解決這個危機不能一味地奉行‘技術主義’、過多地依賴技術,而應更多地放在‘契約精神’的恢復和重建上”
——上海讀者
山東買票記
來到山東出差一個多星期,對這里樸實的人情十分留戀,可是前幾天在火車站買回程票的時候卻遇到了一些不如意。
中午時分,濟南火車站的售票處十幾個窗口都排著長長的隊伍,秩序還算井然。窗口上的標識顯示中午11點30分至12點停止售票,我一看還有45分鐘才到11點半,于是安心地排在隊伍中。可剛過11點,幾個窗口突然陸續關掉,其中包括我正在排隊等候的窗口。大熱天排了幾十分鐘,眼看就要輪到自己,窗口突然關閉,心中憤憤不平,于是,我找到了咨詢處準備投訴這個情況。小姐頭也不抬地問一句:“買到哪里的票?”我回答:“上海。”她聽到上海兩個字好像一下子醒悟過來,抬頭瞟了我一眼,潛臺詞似乎是“原來是上海人,怪不得多事”。“去4號窗口排吧,那里不休息。”時間緊迫,我也沒有繼續和她理論。
回來的路上一直在想,既然規定了休息時間,為什么不遵守,既然有不休息的窗口,為什么也不寫清楚?難道旅客的時間就不是時間了嗎?都說上海人挑剔,也許在服務意識上,上海人的挑剔是有道理的。
蔣明黎(上海)
查學位證
“我的畢業證!我的學位證?剛上MSN,就看到一個好友這個簽名,還加了若干感嘆號和省略號,一副痛不欲生狀。奇怪呀!這哥們兒若干年前就過了英語四六級,也沒拖欠過學費,不至于被學校扣住不讓畢業啊!
經過詢問,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這哥們兒在一家公司的北京分部工作。前幾天,總部下達通知,所有在北京的員工必須把畢業證和學位證的原件寄到總部。可兩地路途迢迢,萬一證件途中丟失,就只有傻眼的份兒了一畢業證和學位證可都沒法補辦呀!
“如今造假技術突飛猛進,他們即使看原件也很難看出真偽。不如上網查詢呢,既準又方便,而且特快。”我支招。“哎!早和他們建議過了。可人家嫌費勁。”費什么勁啊?上個網,輸入名字和證件號碼馬上就能查到,或者用手機也行,方便得很,也不貴,一次兩塊錢。
高校畢業生學歷查詢系統早就投入使用。當初建這個系統,國家肯定花了不少經費,目的也是方便社會查詢。如果每個單位都像我這哥們兒的單位一樣,查詢系統就形同虛設。如今到處都在喊信息時代,喊無紙辦公,管理人員是否也要努力運用現代手段,讓辦公信息化呢?
江漢文(天津)
父親外出打工
父親終于決定和同村的鄉親出去打工了,他這輩子這是第一次。
今年家里種了幾畝地菜,有辣椒、茄子、黃瓜、豆角、苦瓜以及土豆等。根據前幾年的蔬菜價格,今年的價格應該不會太低,但誰料到今年恰恰是例外,蔬菜的價格極低。今年還是家里加大種植蔬菜面積的第一年,著實讓父母感到傷心。以往,家里種地種莊稼,雖然說不能賺很多錢,但還不至于賠錢,可今年就賠錢了,而且賠得很慘,連當初買菜種子的錢都沒有賺回來。父親一咬牙決定與鄰居等人外出打工。
與母親通電話知曉這件事后,我心里也極其矛盾和不安,因為父親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廚子手藝在小鎮上開一家小餐館,但因為父親這人為人太死板,幾年前家里開的小餐館就賠得血本無歸,草草關門了。父親如今已經半百有余了,還為了我這個不知道什么時候可以在城市安營扎寨的獨生子四處奔波,想想這些,作為兒子,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有什么辦法呢?
張振峰(山東)
別忙著給城市定“個性”
杭州這幾年一直在主張打造“愛情之都”,民間呼聲很高。
之所以提出打造“愛情之都”,理由不外乎這些:杭州是民間傳說梁山伯和祝英臺發源地,至今西湖景區內還有斷橋,萬松書院等景點,同時又有阮郁和蘇小小的愛情故事。只有這點歷史遺存,想打造一個“愛情之都”,想法美妙,現實卻不可行。如果一個城市的個性是“愛情”,那必須要有衍生的產業和深厚的文化資源,杭州有西湖,有青山遠黛,有深厚的人文資源(并不是愛情)等,如果給這些安上“愛情”標簽,實在是“意猶未盡”。
現在,一些城市都在尋找城市個性,但個性沒找到,反而一葉障目,把好東西丟掉的情況屢見不鮮。如南京,有人提出要打造“博愛”之都,這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積淀十分深厚,拋棄“六朝古都”,而選“博愛之都”,不是一個好創意。
打造城市個性,一定要慎重,給城市個性取個好名字,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失策,反而會給城市帶來負面的影響和巨大的損失。
流沙(浙江)
“蝸牛”上路隱患多
近日,在浙江開化縣高坑塢口地段,10多輛滿載杉木的手扶拖拉機正吃力地駛上公路,每輛拖拉機之間車距只有一兩米,好似一列火車開來。過往車輛和行人看到如此“龐然大物”,只能匆匆避讓。停在路邊避讓手扶拖拉機的司機說,開化地處浙西山區,境內森林覆蓋率80%以上,是個出產木材的大縣,加之不少地方是盤山公路,車裝成這樣,司機根本看不到左右路面的情況,行車非常危險,對司機對行人都不安全。據說這條路和其他路上常有這樣的車輛行駛,這種情況嚴重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希望有關部門能管一管!
徐曙光(浙江)
“照妖鏡”
幼兒園開學了,校園重新整修了,很多同事在校門前躊躇,卻不急著進門,議論紛紛。他們議論的是學校的大門門楣上一塊圓形鏡子。這不是裝飾品——在我們當地這屬于“照妖鏡”,驅邪用。不僅學校大門上有,在園長辦公室的門楣上也有。
后勤處主任說,這是園長讓掛上去的。原因是幾年來一直不順。大家都知道是園長不太“順”。干了五六年了,年年受表揚,榮譽很多,但眼看手下的副職一個個升職進了教育局,她就是沒升遷。去年又遇車禍,還得婦女病差點割了子宮。回來上班后,像是變了個人,在辦公室偷偷地安了香爐,上班下班都燒一炷香……
接下來的新學期會議上,布置完搞好小朋友們榮辱觀教育的新學期重點后,園長開始就掛“照妖鏡”的事教育大家,“希望大家不要再爭論下去了,這都是為了每位員工好,把‘飯碗’端牢……”有同事在臺下問道:“要是小朋友問起,該怎么回答?”全場嘩然!
顧德明(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