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主題闡釋
廣漠的宇宙,悠久的歷史,紛繁的社會,事無巨細,都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都滲透著人類珍貴的智慧與體驗,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人稱“萬物靜觀皆自得,世事洞明皆學問”,《圍爐夜話》中說:觀賞紅霞時,領悟到它明亮而又燦爛的生命;觀賞白云時,欣賞到它卷舒自如的美麗姿態;觀賞山岳時,體會到它靈秀高峻的氣概;觀看大海時,領悟到它的浩瀚無邊。因此,只要用心體會,天地之間無處不是好文章。面對翠竹時,能學習到待人應虛心有禮;面對菊花時,能學習到身處亂世應有高風亮節;面對松柏時,能學習到身處逆境應有堅忍不拔的精神;而面對芝蘭香草時,能學習到人的品格應該幽遠芬芳。在游玩與觀賞中,處處足以啟發我們的心靈,處處都是良師益友。
社會哲思類話題作文是可塑性極強的一種類型。它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對與錯、美與丑、長與短、大與小、難與易、利與弊等。它可以考查考生對于生命和人生的哲理感悟,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可以考查不同層次的考生的認識水平,一般要求考生從多角度頓悟人生,而且言之有據有理即可。這類作文題一般展示一段典型而有意義的人生,讓考生加以理性的思考,從而引導考生結合自己的人生歷程和其他人高尚的人生片段追求積極進取的人生。這樣的作文題目可以考查并提高考生的認識水平、思想水平、創造性思維水平、語言表達水平。在寫作過程中,切忌把作文視為哲學常識答卷,無論是價值觀還是方法論,都必須寓于敘述、描寫、議論、抒情之中,而不能用那些辯證法的術語名詞給文章貼標簽。
B經典閱讀
生機勃勃的太陽花
一天清晨,太陽花開了,在一層滾圓的綠葉下邊,閃出三朵小花。一朵紅,一朵黃,一朵淡紫色。乍開的花兒,像霞那么艷麗,像寶石那么奪目。在我們寧靜的小院里,激起一陣驚喜、一片贊嘆。
三朵花是信號。號音一起,跟在后面的便一發而不可擋。大朵、小朵,單瓣、復瓣,紅、黃、藍、紫、粉一齊開放。一塊綠色的法蘭絨,轉眼間,變成繽紛五彩的錦緞。連那些不愛花的人,也經不住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圍在花圃前欣賞起來。
從初夏到深秋,花兒經久不衰。一幅錦緞,始終保持著鮮艷奪目的色彩。起初,我們以為,這經久不衰的原因,是因為太陽花喜愛陽光,特別能夠經受住烈日的考驗。不錯,是這樣的。在夏日暴烈的陽光下,牽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無力,富貴的牡丹也早已失去了神采。只有太陽花對炎炎赤日毫不保留,陽光愈是熾熱,它開得愈加艷麗,愈加熱情,愈加旺盛。
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作為單獨的太陽花,其生命卻極為短促。朝開夕謝,只有一日。因為開花的時光這么短,這機會就顯得格外寶貴。每天,都有一批成熟了的蓓蕾在等待著開放。日出前,它包裹得嚴嚴緊緊,看不出一點要開的意思,可是一見陽光,就即刻開放。花瓣就像從熟睡中蘇醒過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張,開大了,開圓了……這樣一個開花的全過程,可以在人的注視之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便貪婪地享受陽光,盡情地開去。待到夕陽沉落時,花瓣兒重新收縮起來,這朵花便不再開放。第二天,迎接朝陽的將完全是另一批成熟的蓓蕾。
這新陳交替多么活躍,多么生動!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太陽花在開放的時候,朵朵都是那么精神充沛、不遺余力。盡管單獨的太陽花生命那么短促,但從整體上看,它們總是那樣燦爛多姿、生機勃勃。
開完的太陽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懶。在完成開花之后,它們將騰出空隙,把接受陽光的最佳方位讓給新的蓓蕾,自己則閃在一旁,聚集精華,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續給未來。待到秋霜肅殺時,它們已經把銀粒一般的種子,悄悄地撒進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將是不計其數的新芽。
太陽花的欣賞者們,似在這里發現了一個世界,一個公平的、科學的、友愛的世界。他們像哲學家那樣,發出呼喊和感嘆:太陽花的事業,原來竟是這樣的興旺發達、繁榮昌盛的呵!太陽花給予的啟迪,無疑是有益的。
考點訓練
1.太陽花“經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不超過28個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七自然段中,作者說:太陽花的世界是一個“公平的、科學的、友愛的”世界。請結合文章分析這樣說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對太陽花的描寫是從整體到個體,試說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結尾說,“太陽花給予的啟迪,無疑是有益的”。這“有益的啟迪”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指南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理的寫法。
在寫景狀物的作文中,有兩種寫作方法應該學會運用:一種是“借物抒情”,另一種就是“借物喻理”。借物喻理,就是通過一個事物說明一個道理。這種寫法,從表面上看,好像是狀物為主的,其實,狀物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某種道理。例如,我們學過的課文《落花生》,作者通過寫落花生的生長特點與它的用處,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寫借物喻理的作文,要注意三點:第一,要明確狀寫的事物。雖然生活中的一切事物、自然現象等,都可以作為狀寫的對象,但要善于發現它們的本質特征;第二,找出要說明的道理。我們要根據事物的本質特征,從中挖掘出內在的含義,說明某種道理,給人以啟示,并且說明道理時,要自然、貼切,不可牽強附會;第三,詳寫重點部分。對事物的本質特征要詳寫。
考點訓練第4題表面上是問太陽花給予了我們什么啟迪,實則問我們作者借太陽花要比喻一個什么樣的人生、社會道理。“太陽花在開放的時候,朵朵都是那樣精神充沛、不遺余力。盡管單獨的太陽花生命那么短促,但從整體上看,它們總是那樣燦爛多姿、生機勃勃。”從而告訴我們“一個科學的、公平的、友愛的世界,才是一個能興旺發達、繁榮昌盛的世界”的道理。
C經典作文
水有水的靈動,山有山的沉穩。水的靈動能顯其智慧,山的沉穩能顯其敦厚。然而海水的靈動卻不改始終如一的一色蔚藍,山雖然是沉穩的卻有它的敦厚。
請以“水的靈動,山的沉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1.話題包含兩個方面,可以就一個方面寫作,也可以兼寫兩個方面;2.字數800字左右。
范文展示
水的成長
水,就像孩子,它們一天天長大著,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
山,就像父母,雖然它們一天天地老去,但在孩子的眼中,它們是那樣沉穩,讓人能依靠。父母像大山,父母永遠是父母。
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兩滴……凝結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親腹中的胎兒,一天天地長大。
雨滴墜落下來,匯入山腳的溪流,雀躍著。它們順著山勢,順著山的引導,奔流著,就像父母牽著跌跌撞撞的孩子,教它們走路。
溪流順著山勢的引導進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兩朵……像是調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著鬼臉、眨著眼睛。而山是沉穩的,山有山的威嚴,看著河面上的水花,它們只是靜靜地微笑。它們擔負著樹林、草兒和小鳥甚至人類的生命,因為沉重,它們不能陪著河流玩耍。
漸漸地河流明白了,它們不再像從前那么頑皮了,而是涌起河水,靜靜地舔著大山的腳底,好讓大山站麻了的雙腳放松放松。
兒女也明白了,他們端著一盆溫熱的水,放在剛下班回家的父母腳邊,用水溫潤著父母的雙腳,用手感受著趾間的粗糙。
河流越來越寬大,望著沉重的大山,它想它應該為大山分擔些重量,所以它載起了航船。山望著河流笑了,笑得那樣舒坦,就像父母看見孩子把家里收拾整齊后的那種欣慰的微笑。
漸漸地河流來到了平原,它與大山漸行漸遠,雖然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在河流的記憶里大山卻依舊清晰。此時的河流已經能承載很重的大輪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大山在心中默念著。
終于,河流來到了入海口,曾經雀躍靈動的它,匯入了深沉的大海,學著大山的沉穩,海水也深藍。此時百萬噸級的輪船正載著貨物,載著旅人,在廣闊的洋面上行駛著。
技法點拔
借物抒懷,是常用的一種寫作技巧。面對使自己心靈激動的事物,人們也許會感悟,也許會沉思,也許會聯想,他們心中的火花在跳躍。通過描寫事物形象地抒寫自己的心靈感受,這就是“借物抒懷”。本文通過“水,就像孩子”和“山,就像父母”的比喻,賦予話題極富生活化的氣息,而親情、血緣關系的自然生發、聯想,又使得話題的思辨色彩更加生動。全文以明快、活潑的語言,既完整地記敘了在父母關愛、呵護下兒女成長的過程,又極其形象地點出了溪流漸漸匯入大海,有了“大山的沉穩,海水的靈動”的題意,是一篇相當溫馨、動人,有著個性化感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