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人代言的事情不好做,沒想到,2005年這樣的苦差事落在我頭上——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任命我也作一個“代言人”。
委托我代言,是為了“鹿”!
這可把我難住了,不干吧,這是公益事業,不可推托。干吧,我總得知道我的被代言者要我說什么呀?我去動物園,站在鹿圈外邊跟我的委托者對叫了半天,它們對我倒是“呦兒呦兒”叫了半天,可我聽不懂是什么意思。
回到家只好自己挖掘跟鹿有關的事情。鹿確實是我認識最早的動物之一。小時家中炕頭上貼著幅年畫:老壽星頭頂上飛著個蝙蝠,身旁站著只角上長杈,皮上有斑的梅花鹿。大人說這三位湊一塊就叫“福祿壽”,給人送來吉祥。
上小學時我上的是教會小學,圣誕節發的畫片上,穿紅衣戴紅帽白胡子的圣誕老人,坐著雪橇給孩子們送禮,拉雪橇的也是鹿!
您瞧,不管中國外國,鹿都是吉祥物!為人要連鹿都不認識,豈不成了傻瓜?所以日本人管混人就叫“馬鹿野郎”!據說這個詞是當年趙高先生在皇帝面前“指鹿為馬”的故事傳到扶桑后,當地人才創造出來的??梢娐乖谥腥瘴幕涣魃弦灿胸暙I。
“鹿”有多種,如馬鹿、坡鹿、駝鹿、麋鹿等,各有特點,但都屬鹿科。中華大地南北東西都有鹿的足跡。海南島特產坡鹿,所以其南端叫“鹿回頭”;興安嶺曾是駝鹿大本營,至今黑龍江、吉林人仍用滿語稱其為“堪達犴”;東邊臺灣鹿島因野生鹿群而得名;西邊西藏因有馬鹿而自豪。
鹿以樹葉為食,吃飽了臥在樹林中反芻休息,從不打擾人,又代表吉祥,按說人應當與它們和睦相處了吧,其實不然。以駝鹿為例:70年代調查,東北尚有18538只,到1987年再調查,就剩下一萬只左右了,十年減少了46%。再說麋鹿,當年為了讓皇上過打獵的癮,特意在北京南苑養了群麋鹿供他打著玩。八國聯軍殺進北京城后,洋人看到這從沒見過的動物,樂傻了眼,毫不客氣地來了個“徹底轉移”,把它們全裝上船運回西洋去了,從此中國就沒了這個品種。直到1985年,我們又從外國引進80多只,才補上這個空缺。
鹿的減少,原因很多:如自然環境變化使其棲息地大大縮??;鹿在繁殖期受到干擾和寄生蟲的侵害等都使其數量減少;但被人類發現它“渾身都是寶”,這恐怕是最為重要的一條原因。中國人就認為鹿茸可以補陰,鹿鞭可以壯陽,鹿角可作飾物,鹿皮可作服裝,鹿肉更是美食,傳統美味“八珍”之一的“腥唇”,就是鹿的下嘴唇。于是鹿就成了人的狩獵對象。從前大陸有的人就主要以獵鹿謀生,臺灣更創下過“年產十萬張鹿皮”紀錄。近年我國為了保護野生鹿種,同時提高原獵戶的生活水平,并保證鹿產品合法供應,大力發展人工養殖鹿業,取得了很大成功。不過,這些成果距離瀕臨滅絕的野生鹿種得到徹底保護還有很大距離。原來靠獵鹿為生的不獵鹿了,想偷獵發洋財的人卻來了;沒人公開獵了,偷著打的卻沒斷。從報上看到,前不久廣東湛江一個人抓到只小梅花鹿,裝在鐵籠中運到海南澄邁縣白蓮鎮街上去賣,那小鹿當著圍觀的人,兩眼流著淚水,猛然撞向鐵籠,自殺而亡,引起觀看的人對賣鹿人大加責罵。
作為鹿的代言人,看到這消息真打心里不是滋味。人類與鹿同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這么多年,有的人對鹿怎么就能下這樣狠心呢?看來在與自然界和諧相處、對野生動物講愛心、懂得保護自然生態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等方面,社會還有大量工作要做,不僅要加強宣傳,更要健全法制。
但是,作為鹿的代言人,我也不悲觀。因為在看到上邊那篇新聞的同時,我在《錢江晚報》上還看到另一篇文章,說的是浙江臨安自然保護區頃塘保護站一位叫徐智榮的工作人員。2001年,他見到有位婦女上山采藥時,撿到一只只有4.5公斤重的小鹿,便以300元錢買下來,把它送回自然保護區??墒切÷乖谏缴喜怀砸膊缓?,他就把小鹿又抱回他的工作站,每天喂它牛奶。三年時間,小鹿由4.5公斤長到了60公斤。這年冬天,有天他干活回來,發現小鹿不見了,而門外雪地上一片鹿的腳印。他飯也顧不上吃,冒著大雪,沿著腳印上山尋找了三個小時,才在山溝里把趴在雪中的小鹿找到。小鹿一見他就兩眼流著淚朝他叫起來。他根據情況判斷,小鹿是被它的同類叫出來,走到半路它走不動了,又被它們丟下的。這個老徐就把小鹿又領回了家。老徐工作時住在山上,休息時下山回家與妻兒團聚。從這次小鹿跑失后,他再沒下山。不久春節來到了,過年總要全家團圓吧,可老徐丟下小鹿不放心。想來想去,最后他叫全家都上山來,和小鹿一塊過了個團圓年。
同樣是和野生動物相處,你瞧人家徐智榮多有愛心,又多叫人感動!大家學習徐大哥,照這樣跟我的委托者友好相處吧!
選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