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得失,我這樣回答:
對得失渾然不覺,是麻木。
對得失漠然置之,是自棄。
對得失斤斤計較,是庸俗。
對得失超然脫俗,是平和。
對得失運籌帷幄,是睿知。
得到便是成功,失去就意味著失敗——在一個急功近利的時代。在一個涉世不深的年齡,或者于一件具體事情上,也許就是這樣??晌乙f,得到和失去都是生命必要的附麗,它們互相依附、互相轉化。不要奢望成功之神永遠依附在身,那你會覺得很累;也不要擔心失敗的惡煞死盯你不放,事情總是會發生轉機。
生命的得失就像高速公路,通過高低起伏的變化,為“心靈之窗”解乏除困,我們只有通過適時調整自己才會變得歷練、成熟,生命的畫框才不至于流于蒼白、平板。
一個人如何面對失去?記得席幕容說過:“我要學著不后悔。就好像摔了一個茶杯之后又粘起來的那種后悔,我不要?!奔偃缡ナ且粋€殘破的茶杯,劉墉的做法是“可以補的時候補,不堪補的時候可以當它不存在,就算那殘破太顯眼,看久了,看慣了,也就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把殘缺修補好,灑脫地瀏覽,沉靜地思索,這不正說明一個的人豁達、歷練嗎?只有藝術地殘破變成美麗,才是一種真正藝術的生活。
等到有一天,時光把我們磨練得成熟些,我想,我們就能運用禪定之力將它黏合。有的人或許一輩子也掌握不了這門技術,因為那的確是一種別樣的人生境界。
我相信所有的殘破都美麗過,每一次失去都在歲月的河道里沉淀了太多美好的記憶。就像一樹落花,它綻放過光彩,散發過芬芳;就像一份愛,它曾讓你著迷,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流水,它奔涌而來;即使是灰燼,它也曾經燃燒過……
有些“失去”恰恰是一種把握人生的藝術。就像愛情,當你選擇了一個人,也就放棄了其他的選擇;就像求學或者是求職,當你進了這個門,也就失去了其他的路徑。但是,這又有什么可值得惋惜的呢?
當然,也可以不必付出一切。有寓言說一只漂亮的“狐貍”愛上了一個王子,希望王子馴化她。當王子完成任務要離開她時,她說:“你走了,我會很難過。”王子說:“是嗎?我不希望你這樣?!焙傉f:“不過,我也很快樂。只是麥子黃的時候,我會想起你的?!泵鎸κィ傋龅搅税Ф粋?。這說明,一個聰明的人,既要懂得享受擁有時的甜蜜,又要學會接受失去時的憂傷。
關于失去,你可以失去很多,但惟獨不能失去自己,因為只有你能為失去“買單”。正視失去,你會發現那酒瓶里“失去的”一半雖沒有重量,它卻既可以壓得人低頭彎腰,也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間飛翔;它雖沒有體積,卻既可以讓人敞開胸懷去擁抱整個世界,又可以讓人的心眼兒狹隘得芥子難容;它雖沒有色彩,卻既可以使人的心靈蒼白、幽暗,又可以讓人的內心世界絢麗、輝煌;它雖沒有標價,卻既可以讓一個人的生命上升到崇高的境界,又可以使一個人的靈魂貶低到零以下。
選自《心理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