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的吃虧
馬 德
有一個青島商人急需縫貨物的專用繩線,商人把電話打給河北白溝一個賣繩線的男人,要求他當天就把線發出,因為商人要趕在第二天晚上之前,把貨物包縫制好,然后隨船出口。
男人不敢怠慢,趕緊把線帶到霸州,然而等趕到霸州,開往青島的車已走。男人趕緊打電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對方,哪知對方急了,要他想盡一切辦法也要把線運到青島,否則,這批貨走不了,商人將血本無歸。
這下輪到男人犯難了,因為對方要的線,總價值才150元。他要是坐飛機去,自己肯定要吃虧。然而,男人最終還是選擇了坐飛機送過去。等他第二天上午11點出現在青島時,商戶早已等在了機場,而且熱淚盈眶。
從青島回來后,男人沒料到,以后的日子里,竟有許多客戶找上門來要和他做生意,而這些客戶大多是青島的那個商人介紹來的。
后來,男人頗有感慨地說:這個世界,當你真心為一個人去吃虧的時候,你收獲的,遠比失去的多得多。
(劉學烊摘自《雜文報》)
謝謝你往地上扔煙頭
李榮欣
當我把煙蒂隨手拋到干干凈凈的人行道上的時候,看到一位戴著紅袖章的女保潔工邁著蹣跚的腳步,朝我停車的方向走來。
為了彌補過失,我趕緊鉆出車門,要撿地下我丟的煙蒂。
我和那位女保潔工幾乎是同時伸出手,由于她更麻利,被她先撿到了。
這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媽,臉被太陽曬得黑黑的。看著她那清瘦和略顯疲憊的身軀,我更添了幾分內疚。
我囁嚅著對她說:“大媽,我錯了,我不該往您掃凈的地上扔煙頭,您少罰點兒款吧!”待我說完,她抬起頭瞟了瞟我,出乎意料地回答:
“我不罰您款,要說還得謝謝您哩。”
犯了錯誤還受褒獎,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兒?在我的追問下,她告訴我,她家中困難,老伴又有病,好不容易才找到這份每月400元錢的保潔員工作,全家的生計才有了著落。
“吸吧。”她心平氣和地對我說,“您扔了我再撿。要是沒人往這兒丟臟東西,人家就會不用我了。就是有你們這種人,才使我有了這份差使。您說我怎能不感謝您呢?”
(胡玲玉摘自《河南商報》)
每個靈魂都有一首歌
[美]阿蘭·考亨
彭嵩嵩 譯
非洲的一個部落里有一種奇特的風俗。那兒的婦女們在獲知自己懷孕了的時候,就會和幾個知心好姐妹結伴前往村子外邊的原野。她們來到蒼茫的大草原之上,齊齊地跪下來,向上天祈禱、冥想,直到她們聽到一種聲音——那是胎兒的歌聲。這個部落的人認為,每一個靈魂都擁有與眾不同的一首歌,這首歌能反映出一個人獨一無二的性格和人生的追求。姐妹們會把聽到的曲調牢記在心,然后她們就將這首歌響亮地唱出來。她們還會把那首歌教給其他人。
當那個孩子出生的時候,村民們會對著小寶寶把那首歌唱出來。當那個孩子開始接受教育的時候,村民們會為孩子詠唱那首歌。當那個孩子即將步入成年的時候,村民們會再一次聚到一起,給年經人唱那首歌。當那個年輕人結婚的時候,村民們都會前來祝福,新郎和新娘都能聽到屬于他們自己的那首歌。
最后,當那個靈魂即將從這個世界上消散而去的時候,家人和朋友們會聚集在那個人的床邊,一如當年的那個小寶寶出生時的情形,人們會唱著那首歌送那個人遠行。
我有很多次都向聽眾們講述過這個故事,很多人聽完之后都是熱淚盈眶。這似乎有點奇怪,這個故事講的是遙遠的非洲大陸上的事情,它是憑什么感動了我們的呢?我認為,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一直都埋藏著這樣一個心愿:我們應該擁有一首屬于自己的心曲。而且我們希望自己所愛的人能夠肯定它,支持我們把這首心靈的曲子唱出來,讓全世界都能聽到。你有沒有找到屬于你自己的那首心曲呢?
(摘自《都市天地報)
便當里的頭發
佚 名
在那個貧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學往往連帶個像樣的便當到學校上課的能力都沒有,我鄰座的同學就是如此。他的飯菜永遠是黑黑的豆豉,我的便當卻經常裝著火腿和荷包蛋,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而且這個同學,每次都會先從便當里撿出頭發之后,再若無其事地吃他的便當。這個令人渾身不舒服的發現一直持續著。
“可見他媽媽有多邋遢,竟然每天飯里都有頭發。”同學們私底下議論著。為了顧及同學自尊,又不能表現出來,總覺得好骯臟,因此對這同學的印象,也開始大打折扣。有一天學校放學之后,那同學叫住了我:“如果沒什么事就去我家玩吧。”雖然心中不太愿意,不過自從同班以來,他第一次開口邀請我到家里玩,所以我不好意思拒絕他。
隨朋友來到了位于漢城最陡峭地形的某個貧民村。
“媽,我帶朋友來了。”聽到同學興奮的聲音之后,房門打開了,他年邁的母親出現在門口。
“我兒子的朋友來啦,讓我看看。”但是走出房門的同學母親,只是用手摸著房門外的梁柱。原來她是雙眼失明的盲人。
我感覺到一陣鼻酸,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同學的便當菜雖然每天如常都是豆豉,卻是眼睛看不到的母親,小心翼翼幫他裝的便當。那不只是一頓午餐,更是母親滿滿的愛心,甚至連摻雜在里面的頭發,也一樣是母親的愛。
你是誰?
[德]安東妮·德海格
一位婦人暈倒在地。突然她感覺自己好像已經離開了人世,正站在天堂里的法官面前。
一個聲音問道:“你是誰?”
“我是市長的妻子。”婦人回答。
“我沒有問你是誰的妻子,而是問你是誰。”
“我是4個孩子的母親。”
“我沒有問你是誰的母親,而是問你是誰。”
“我是教師。”
“我也沒有問你做什么職業,而是問你是誰。”
“我是一名基督教徒。”
“我沒有問你的宗教信仰,只是問你是誰。”
一問一答沒完沒了地進行下去,婦人總是不能滿意地回答法官的“你是誰”這個問題。
不知過了多久,婦人醒了過來。
她下決心要找出“我是誰”的答案。她能找到嗎?
(李雄慧摘自《環球時報》)
愛要具備的四種品質
艾 樺
她出身于18世紀的英國王室,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公主。她美貌出眾自不必說,而且舉手投足之間都顯露著她高貴血統的氣息。自然,她的仰慕者亦是數不勝數。
18歲那年,她決心要尋找一位稱心如意的駙馬。公主征婚的消息一經王室傳出,便在整個歐洲上流社會不脛而走,一時間傳得沸沸揚揚,各國的王孫公子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都冀望能獲得這位美麗公主的青睞。
面對眾多的應征者,公主提出了一個問題:你覺得兩個人的愛情需要什么?這一問題惹得眾王孫公子議論紛紛:有的說需要高貴的血統才可以與公主門當戶對;也有的說需要富足的家財才能讓公主以后的日子不至于遭罪;更有的說需要英俊的外表和瀟灑的氣度才能與公主的美貌般配……大家莫衷一是,只有公主在搖頭。
這時候,公主發現一旁看熱鬧的人群里有一個其貌不揚的年輕男子在微笑,輕輕地搖頭。公主覺得奇怪,于是叫人把他請了過來。他是那么的樸實,樸實得就像一塊田地里的土豆。公主問他:你笑什么?年輕男子說:我笑他們不懂愛情。于是公主又問:那你認為愛情最需要什么?年輕男子說:忠誠(laval)、責任(obligation)、尊重(valued)、寬恕(excuse)。公主的眼睛亮了,接著問他:為什么你的答案有四項?年輕男子說:因為這四個答案的首字母加起來就是——L、O、V、E——愛!
(水云間摘自《百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