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利用世界杯宣傳新形象
這一屆世界杯與以往不同。以前的主辦者都是借機吸引世界游客,但德國卻利用本屆世界杯宣傳自己“新形象的轉變”。德國世界杯協調人于爾根·羅爾曼說:“我們想改變人們對德國的傳統印象。德國人一向以辦事準時、高效著稱,而被人忽略他們的幽默感。我們認為世界杯給了我們顯示新形象的機會。”對德國來說,就是表現出熱情好客、歡樂快活、又具現代思想的民族,而做好東道主和贏得比賽一樣重要。于爾根·羅爾曼說:“當然,通過一屆世界杯就改變人們對一個國家的形象認識不太可能,但如果人們在離開時說德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可以提供很多東西,那就足夠了。”過去,德國人對于談論民族性格比較謹慎,他們仍然有二戰留下的精神創傷,但這一切現在正開始轉變。年輕一代比他們的父母更容易對德國的成就,尤其是對戰后取得的成就,產生自豪感。80%的德國人自稱為球迷,因此,沒有其他事情能比成功地舉辦世界杯更能提升這份感情。
(《時代》2006年6月12日)
歐洲的教育制度亟待改革
從小學到大學,歐洲的教育資金嚴重不足,教育理念陳舊過時,這使歐洲新一代的受教育水平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當世界經濟從基于勞動力和工業,向由知識和創新驅動快速轉型時,歐洲的教育制度落后了。有些國家似乎有些運轉不良。眾所周知,歐洲的大學投資不足,官僚主義嚴重,培養出的畢業生很少,傳授的也都是過時的知識,這顯然對歐洲的繁榮構成威脅。事實上,盡管很多歐洲國家主張社會公平,但卻阻礙了教育和社會的進步。歐洲教育問題不僅僅使未來的歐洲工人受教育水平下降,在國際市場上喪失競爭力,它還和維護歐洲的社會結構息息相關。沒有充滿活力的經濟,現代歐洲福利國家的基礎就崩潰了。因此,對教育的更多投資和全面改革勢在必行。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變革都只是隔靴搔癢,“沒有一個歐洲國家對未來10年的教育發展進行過戰略上的討論”。
(《新聞周刊》2006年6月12日)
亞洲的摩天大樓建造熱
摩天大樓很難建造,甚至更難從中牟利,或許這正是它們擁有不朽魅力的原因。對于發展商來說,摩天大樓有三類:用以出租、用以作為公司總部和政府行為。在這三種情況中,用以出租建造的大廈最為普遍。建造這種摩天大樓風險最大,要想贏利,必須考慮包括土地資源緊缺在內的很多因素。如果技術上允許,工程師們建造的摩天大樓可以更高,材質更輕、外形更富于變化。新材料、電梯和計算機這三類技術上的革新,造就了當前摩天大樓設計的潮流。但是,所有的革新都沒有改變建設用以出租的大樓最大的障礙:摩天大樓的建筑周期太長了,很難在價格上漲的最好時機將之投放市場。歷史往往是,當摩天大樓即將竣工時,市場價格已經開始下跌了。因為長期以來對辦公樓的需求有增無減,像在倫敦這樣的城市,摩天大樓只用5~10年就可贏利,并能維持長達10年的收入。這正是許多人建造摩天大樓的原因。對于現在亞洲出現的摩天大樓建造熱來說,很難說不存在上述問題,但可能性很大。
(《經濟學家》2006年6月3日-9日)
中國的藝術正在日益商業化
在中國,商業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藝術,現在藝術也開始日益商業化,中國現代繪畫越來越受歡迎便是表現之一。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創造力的爆發使中國產生了一代敏銳、富于表現力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具有收藏價值。現在,藝術學校和拍賣行在大陸迅速發展,世界各地的畫廊和國際拍賣行突然都對中國藝術產生了興趣。當前大多數買家都是外國人,但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中等階層也開始購買藝術品。“中國很多富有的商人受教育程度都不高,他們借在辦公室里掛一些西洋繪畫,來顯示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普通的中國人和很多新旅館和飯店,現在也購買繪畫來裝飾墻壁。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現在不僅購買西洋繪畫,也購買中國現代繪畫。
(《經濟學家》2006年6月10日-16日)
(編譯:喬萍雷向晴責編:少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