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山山水水,滄桑巨變,其實全飄散在你未曾注意的角角落落。以下介紹的十座小城,從地理上看,囊括了東、西、南、北、中各個不同的地域,它們從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國這個東方古國的獨特魅力。
木瀆:輕靈俊秀的古鎮
木瀆是江南古鎮,地處蘇州城西,太湖之濱,四周群山環抱。境內除了山川林石的奇俊,小橋流水的婉約,更兼古宅深巷之幽幽。鎮上河道縱橫,橋街相連,其中胥、香溪均為吳越遺跡,山塘老街則為乾隆御道。小鎮人家或臨街或枕河,粉墻黛瓦,重脊高檐,一派典型的水鄉古鎮風貌。古鎮區深宅大院毗連,尤以嚴家花園、榜眼府第和古松園等私家花園為最,其中嚴家花園集蘇州園林之大成,為江南名園。木瀆古鎮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獨特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中少有。
走進木瀆,你便走進了一部千年史詩,一幅千年古圖……
朱家角:上海的威尼斯
朱家角擁有“上海威尼斯”的美譽,小橋流水自是風韻柔媚。但這一切不是朱家角的全部,新油刷過的門窗背后,還是古老的宅子和在這里生活了千百年的人們,他們的日子仍然散發著淡淡的江南古韻。
朱家角古鎮的景區核心是“放生橋”,這是一座建于清代中葉的石拱橋,氣勢宏偉,構造勻稱,是朱家角的標志性建筑。站在“放生橋”上,可一覽古鎮全貌。朱家角也因為“放生橋”,于纖細之中透露出幾分豪氣。
朱家峪:齊魯第一古村
朱家峪村位于山東省章丘市官莊鄉,原名城角峪,后改名富山峪。明洪武二年,朱氏進村,因系國姓,故名朱家峪。自明代以來,雖經600年的風吹雨打,但仍較完整地保存了原來的祠廟、樓閣、石橋、故道和古泉。朱家峪為梯形聚落,上下盤道,高低參差,村子三面環山,北依平原,南達胡山與圣水靈泉,東依長流泉,西連半井龍泉與胡山森林公園。村南頭,文峰獨秀;莊北首,文昌閣樓危聳;筆架山偎依著村西首,低聲吟唱著一曲古老的歌。朱家峪有大小古建筑近200處、石橋99座、井泉66處,自然景觀100余處,被專家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標本”。
壽春:那一抹楚風淮韻
若御風俯瞰,安徽壽縣壽春鎮應是淮河岸邊一個小巧精致的“田”字,由方正的城墻、垂直的街道寫成。嚴格地說壽縣不算是古皖文化或徽州文化的分支,卻是楚文化的余脈,楚風淮韻,賦予它許多靈異。
古城很多孩子都寫得一手好字,博物館的碑廊、大小店鋪的招牌,都是極好的臨帖。小城雖不比西安,打個井就挖出一坑兵馬俑,農民于無意間撿獲的文物卻也不少,縣博物館藏品甚豐,有些精品散失在外。
青巖:幽幽古鎮情
看過姜文主演的《尋槍》的人,對這個古鎮應該不會陌生。
青巖離貴陽市29公里,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0年前,是貴陽周邊保存相對完好的一個古鎮。青巖還是個四教同存之地。
青巖古鎮沿襲了江南鎮子精致蜿蜒的做派,但是因為依山勢而建,所以又順從了許多山的形狀。貴州多巖層,小巷人家的外墻很多用層巖做成,很有質感。泛著巖石星點白光的一溜院墻,在青石板的襯托下,彎彎地延伸,惹人不禁想去觸摸。
德夯:美麗的峽谷
位于湖南省鳳凰縣。由于山勢跌宕,絕壁高聳,峰林重疊,形成了許多斷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這里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自然風光秀麗迷人,有“小張家界”之美稱。
這里居住著一群苗族百姓,民風古老純樸。他們以歌為媒,自由戀愛。這里的人們沿用古老的方法榨油、造紙、碾米、織布,用筒車提水灌田。小溪河旁,成千上萬大大小小的筒車,吱吱攸攸地轉動,構建了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
丹巴:神腳下的沃土
丹巴山寨是嘉絨藏寨中最具特色的,尤以甲居、聶呷、革什扎和巴底鄉最為突出。幾百幢民居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環境中,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去丹巴,就不能不去看墨爾多山。它是藏族最古老的宗教——黑教的神山,也是嘉絨藏族文化中心、藏區四大神山之一。
丹巴出美人,世所公認,特別是來自丹巴美人谷的美人特別多。如果你有興趣,不妨親自去飽飽眼福。
憑祥:中越最后的關卡
憑祥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與越南交界,邊境線長97公里,距離越南首都172公里。
憑祥境內有友誼關等國家一級口岸,是我國通往越南及東南亞最大最便捷的陸路通道。地處邊陲要塞的憑祥有著兩關一卡十九隘,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當你踏上這塊神奇的土地,就會被聞名遐邇的友誼關所吸引。
憑祥是廣西重要的旅游城市,除了友誼關,更有古戰場遺址、法卡山、金雞山、白玉洞、地下長城、亞熱帶森林等旅游景點。這里居住著壯、漢、瑤、侗、苗等八個民族,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花樣繁多的民俗活動令人留連忘返。
磧口:黃河邊上的渡口
在山西呂梁山中的黃河邊上,坐落著一座古鎮,這座古鎮叫磧口。
磧口確是有些古韻的。明代、清代就已筑成一條條街道,千百年來一直矗立在黃河邊,看著滾滾巨浪,承載著5000年的滄桑向東奔去。民居,依地形斜坡狀組合排列;街巷里,古老的黃河卵石鋪就街面,古舊黑灰的磚瓦構筑成的房舍,飄逸著樸實的民風。房屋已斑駁失修,雖殘破,但卻風骨奇峻,其中有些當年曾是店鋪的高墻大院,展示著歷史上商埠的痕跡。一條條青石,一排排大甕,一個個油簍子,一座座飲馬槽,充分讓人們感受著這里歷史的輝煌與商業氛圍的濃郁。
吐魯番:火焰中的天堂
吐魯番市位于新疆烏魯木齊以西、中國最低的盆地吐魯番盆地中央,因“唐三藏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而聞名。事實上,火焰山并非虛構,只不過火焰山的火焰非真火焰而是烈日下的紅砂巖灼灼閃光、熱氣蒸騰似火焰而已。這一切皆因吐魯番盆地的氣候獨特、光照充足、熱能豐富。雖然吐魯番是我國最炎熱的地區,但山里多溝谷,谷中泉水環繞,林木蔥蘢,廬舍毗接,非常適宜農作物生長。這一帶生產的葡萄等瓜果,汁多蜜甜,其中葡萄溝生產的無核白葡萄最令人垂涎。
維吾爾族人熱情好客,入吐魯番市,隨處可見頭戴四楞小花帽、穿長袍的男子和著西裝上衣裙子的女子。接待客人,主人會在門口熱情迎接、讓座和互相問候,簡直讓人以為到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