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已塵埃落定,縱觀今年作文試題,可以說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題不同”。今年作文命題革故鼎新,打破了連續三年“關系型”話題、“三自”方針、“故事”材料一統天下的格局,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蓬勃生機,體現了以下六“性”、六“化”:人文性,整體性,廣泛性,時代性,地域性,領悟性;人性化,一體化,多元化,生活化,個性化,理性化。
一、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宋男耘c人性化的彰顯
提高人文素養是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強調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制訂的宗旨。今年高考作文命制以“人文”為切入點,貫徹《課標》精神,提升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使作文試題更具人性化,更貼近考生心靈,使感情和理性得以彰顯,人格精神和思維品質得以展現。這種內在情感的醞釀和宣泄,具有“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的韻致。北京卷作文話題“北京的符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不僅彰顯了北京文化,更彰顯了中國文化甚或說中華民族文化。生活在國家首都北京的考生,理所當然要表達對北京的感情和認識,體現人文情懷和人性光芒。全國卷Ⅱ以“中國人讀書現象調查”為范圍,全國卷Ⅲ以“書”為主題,安徽、四川、江蘇卷以“讀”、“問”、“人與路”為話題,湖南、遼寧、上海卷以“談意氣”、“肩膀”、“我想握住你的手”為題,則讓考生關注讀書、善問、思考、責任、人生、未來等現狀和文化現象,傾注和表達真摯感情和真實認識,調動自身感受和文化積淀。這種切合考生實際、符合《課標》精神的命題思路對展示人文與個性起到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整體性與一體化的注重
以往,話題作文中“引材”引出話題就完成使命,今年較注重材料跟話題的內在關系,突出一體化思考、整體切入、綜合分析,整體把握立意方向,話題不游離材料,立意不脫離材料。這種整體性與一體化的注重,正是話題作文第一立意(保險立意)的需要,是話題作文“立意主導論”的具體體現。這種閱讀與寫作并駕齊驅、兩全其美的命制,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境界美。全國卷Ⅰ、Ⅱ“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且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正說明了這一點。全國卷Ⅰ的寓言故事:“一只烏鴉模仿老鷹抓小羊,未抓住小羊反被牧羊人給抓了。牧羊人回答孩子所問‘這是什么鳥’說:‘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如不整體思考而談烏鴉善學習、模仿的精神或老鷹率先垂范精神,就大錯特錯。全國卷Ⅱ主要通過兩組調查數據一體兩面的比較,揣摩現象背后的實質性問題,忽視此,只能偏題、離題。廣東卷“雕刻心中的天使”的故事、江蘇卷“雨燕減肥”的敘述更是如此。即便是安徽、湖北、湖南、遼寧、四川、江蘇卷的“讀”、“三”、“談意氣”、“肩膀”、“同”、“人與路”電要整體把握材料,一體化思考,領會命題的意向,整體認知思想內涵、藝術品位,才能準確立意。
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廣泛性與多元化的綻放
連續三年的關系型話題,讓人無可奈何,只剩下“萬馬齊喑究可哀”了,而“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則是一種期待。在這種期待中,“恕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今年高考作文題綻放出廣泛性與多元化的光彩,改變了以往注重心靈、情感、體驗、歷史與現代、現在與未來、人際關系、社會發展等人文關懷話題,轉化為從文化品位(像“北京的符號”、國民圖書閱讀和網絡閱讀的調查、關于“書”的主題涵泳、關于諸葛亮和戈多的引入)、審美標準(像關于“讀”的內蘊探究、“雕琢心中的天使”的構想、“我想握住你的手”的暢想)、價值取向(像有關“意氣”的論說、對“愿景”的理解、對“肩膀”擔任的思索)、鑒賞評價(像有關“三”的名句名言品評、對“生無所息/生有所息”的定位、對“星星”詩的聯想或領悟)、生存能力(像對烏鴉“東施效顰”的諷喻、對“雨燕減肥”的推崇、對“人與路”的逆向思維、對“問”的質詢)的廣泛而多元的生活方式等視角思考社會生活,創建自我認識,展現自我素養。
四、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時代性與生活化的張揚
命題指向決定思維方向、立意角度、拓展深度,應把考查重點放到觀察生活以及認識、思考、創造生活上,正如白居易所言:“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鄙钤诜钦婵罩械奈覀儜c時代脈搏一起跳動,讓文章放射出時代光芒。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是一種享受;而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則是一種品位、境界。今年高考作文題處處展現時代風貌,時時張揚生活色彩?!皢枴薄ⅰ白x”、“書”、“意氣”、“肩膀”、“愿景”、“雨燕減肥”、“網絡閱讀”、“留一點空白”、“人與路”、“北京的符號”、“雕琢心中的天使”,這些話題太具有時代性、太生活化了。毋庸贅言,我們應緊跟時代,關注現實生活。
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地域性與個性化的凸顯
全國高考由全國“一張卷”到增加“特區卷”再到各省“自主命題”,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今年高考作文的地域性與個性化凸顯,欣欣向榮,涓滑始流,紅勝火,綠如藍,雖稱不上陽光照耀,卻可說星光閃爍,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來評價似乎不為過。“北京的符號”——風景這邊獨好——應是最典型的標志!“北京的符號”形象化地凸顯著地域性和個性化——北京作為中華民族古國多代王朝的國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古老與現代結合十分緊密的城市,有古老的符號,也有正在形成的新符號,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的都打上了中國的印記——北京就是中國,中國就是北京——一個東方文明崛起與飛躍的標志?!拔蚁胛兆∧愕氖帧眲t含蓄而有情感地凸顯了氣宇軒昂、風度翩翩、襟胸開闊、意識超前的地處海上、個性十足的大都市“大上?!薄覈c世界交流的一個大窗口——的生存發展理念和形象藝術風采。個“我想握住你的手”讓大家感知、認識、領悟到了它的風度和胸懷、誠信和構想、睿智和理念。極富地域特色的“霧都”重慶(卷),關注“走與停”更具個性化,這種生活寫照的話題,表面講走路、行車,實則是要三思而后行,深層地去挖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涵義。
六、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領悟性與理性化的加強
古語“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揭示了一個認知過程,由感知認識到理性認知,昭示著一種思維品質和悟性的加強,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今年作文命題增加了思維的容量和品質,加強了領悟能力,注重了理性思考,由形象化轉向了理性化,考查考生認識力度、思想廣度、探究深度,以文學想像力、哲學思辨力和藝術鑒賞力,以拉開高考作文的檔次。今年山東卷的《星星》詩是較難理解的,綜合理解,詩所表達的是一個認識和感覺的問題。“星星”是人們向往的,但要擦亮眼睛,千萬別為情緒和物象所迷惑,寓意奠讓浮云遮望眼、要識廬山真面日、超越感性認識追求理性認知、要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消除認識與現實的差別、讓主觀的“視網膜”安裝上客觀的“角質”、“猜想”為虛“眼見”為實、“心知”方需“踐行”識、名副其實乃為大、讓單純的自穩成熟起來等等。全國卷Ⅰ對“自我認識不足”的諷喻、全國卷Ⅱ對“閱讀方式”的新追求、北京卷對“精神符號”的挖掘、廣東卷對“心中的天使”的塑造、江兩卷對“雨燕減肥”的啟示等等,都需考生具備“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思維品質,“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的語言能力,“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執著意志,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知,從材料本身出發揭示其寓意,寫出深層意蘊。
[作者單位:山東泰安英雄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