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2005屆彭早
那漫無邊際的道路,惶惶的人群,無數個未知的出口……
我的路的開始,一樣寂寥,孤單的身影徘徊在深邃的路上。路可以把人們引到想去的地方,但擁擠的人群仍然可以讓我輕易地迷失。路總是充滿了選擇,一個細小的分叉決定的是完全不同的遠方。我漫不經心地走,選擇了一條迥異的路,人們總是喜歡歧視異類,受人冷眼成了我的家常便飯。
我義無反顧地走著,有時覺得,生命像一場賭局,我押上了我的全部。我有自己的目標,我可以清楚地描繪出通向目的地的道路,但是,它一定存在嗎?
我經常妄談死亡,以表現我藐視死亡的氣概。但其實我又何嘗不在這危機四伏的世界中感到恐懼。我早已看到生活的驚奇與美麗,卻從未觸及過。
我經常沿路欣賞風情,隔江的那邊有美麗的夜景,燈火映紅了夜空和江水。不需要待到人潮涌去我已感到江這邊寂寞的空氣。我和其他孩子一樣喜歡追逐翩翩起舞的蝴蝶,但不知為什么,每當我想要一把抓住,我的手就會完全不聽控制地停在半空。感覺到的是火燒一般的刺痛穿過我的胸膛,我的心就像泥土一樣冰冷地沉淀。
只在夢中后悔過我的選擇,但身后那已走過的路更加渺茫。我疲憊不堪,經常找一些理由放聲大哭,即使對我最好的朋友也無法傾訴。
淚水沾濕的衣襟很快會干,昨日的悲傷,我很快遺忘。我不知道眼前的小站可否成為新的起點。我總是花很長時間,坐下憧憬我的未來。
下一個出口看到的是否是秀美的燕子塢已并不重要。因為我找到了你,你迷人的笑容,勝過世間一切美酒。我忘了考慮腳下是否是一條走得通的路,只是朝夢想過的地方一路追去,原來有終點的地方就有路和敢于夢想的人連接。你教我斬斷荊棘創造一條以自己命名的路,世上沒有選錯的路。
我們不能奢求一條完美的路,生命難測,歡聚時就放縱地唱歌跳舞吧!
我和你一起開始新的旅行,那天雨后我們到了那個你熟悉的小鎮,我忽然覺得人群不再迷惘而是溫暖,空氣中彌漫著煮土豆的香味。完美的露天電影結束的時候,淚水沿著擦眼的手一路滑下,溫暖指間,我們牽著手一起聆聽一對蝴蝶拍打翅膀。
秋天落下的時候,我們離開了那里——讓我心熔化的地方。嚴冬就要到來,滿天飛花的時候,我不會再感到寒冷。
【簡評】人生的路該怎樣走,作者痛苦而莊嚴的拷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十字路口,迷惘、孤獨、彷徨,但最終悟到“生命中沒有一條完美的路”,我們只要“朝夢想過的地方一路追去”,相信會找到一條“以自己命名的路”,這些語句就是成人儀式上的宣言啊,給人感動,給人力量。獨白式的心理刻畫讓人透視靈魂深處,冷峻、深刻。(廖支新點評)
悠悠地平
2004屆郝亞敏
現實和歷史是天與地的平行,但總有交叉的時候。凝望地平線,久遠的時光潮落潮起,此刻我心底升騰的,是對民族與歷史的想念。
魏晉·風·中原
那也曾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數不盡的兵戎相見之后,只余下“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魏晉文人站在這樣一個歷史的交界,創造著獨特的文化。
他們也曾凝望天邊,遙遠的地平線或許是他們的渴望。阮籍遨游天涯,以地平為限劃清與濁世的分界;嵇康隱居鄉間,以地平為限阻隔塵世的喧囂。地平線保護了“魏晉風骨”,隔開了兩個世界。
凝望地平線,我能感受阮籍窮途之哭的狷狂,和他“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慨嘆;能聽到嵇康那雅而不矜、光明澄澈的《廣陵散》。
地平線保護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生態,它已成為中國文人與濁世隔絕的防線,孕育了不染纖塵的魏晉文化。
宋朝·江水·黃州
由于諸多小人的圍攻,蘇東坡被貶黃州。
地平線隔離了帝京,隔離了家鄉。身處這樣一個當時算得上偏遠的小城,蘇軾的悲苦無以復加。
經過很長時間的困苦,也許有一天,當蘇軾抬頭望向遠方,看見那高度融合統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線,他突然感悟到:地平線雖造成了空間意義上的遙遠,但卻也營造出一個遠離流言的安靜的所在。這個世界雖沒有帝王,但它擁有文學,擁有山水,擁有人生的快意。
東坡的思緒漫過江灘,東去的滔滔江水寫意地涂抹出長江飛翔的意境。遠處的地平線上,一束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誕生。
民國·流火·上海
有著中國人的理性與細膩的魯迅,忍受著肉體和心靈的折磨,以飛翔的姿勢泯滅濁世中的自己,重生為后世傳頌的不朽的戰歌。
在那樣的時代,地平線就是先生日日凝望的地方。線外仍然是黑暗的中國社會。地平線分割的是光明和黑暗,它保護著先生心中的信念和希望。
回首歷史,地平線隔著兩個世界,它保護過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面對地平線,我看到民族的歷史,懸浮于大地上空永世蒼涼。地平線不是隔離了遠方,而是保護、是升華。我無以言述,雙目含潮。遠方,我愛戀的方向,是不朽的悠悠地平。
【簡評】本文的話題是“地平線”。作者從歷史的天空中擷取幾顆耀眼的明星:從生逢亂世,于亂世中保持自己傲岸人格的阮籍、嵇康,到被貶黃州仍不斷演繹出自己生命華章的蘇軾,再到民國流火上海燃燒生命激情的魯迅,視野廣闊而又不蔓不枝,緊扣“‘地平線’保護過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不是隔離了遠方,而是保護、是升華”的立意。文章用三個小標題標明時代的跨越,眉目清楚,結構清晰,思路流暢。文筆優美,張揚了作者的才氣;選材廣泛,分析透徹,顯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積淀和良好的思維品質。(劉西圣點評)
秋 韻
2007屆文(1)班周子清
秋天靜靜地向我揮手,我時常仰望蔚藍的天空,感嘆這個世界的不平與繁瑣。
枯萎的落葉似乎總是提醒著我,時間,又要遠遠地拋開你;你,又只能默默地眺望。秋日不似春日那般溫暖能把你融化,不似夏日激情似火可以將你焚燒,也不似冬日那般暮靄沉沉卻處處隱藏著令人驚慌失措的危機。
秋,平和而又溫暖。
每天自己背著一個很大眾的書包,仰著臉,慢悠悠的,就像一個幽魂似的漂走在這個世界上,游走在這個空空焉的地方。有時,自己會用迷茫的,充斥著探索的雙眼,仔細卻不失乏味地尋覓著這個世界中是否有一個和自己一樣的靈魂。但是,往往不如我所愿。孤獨的人注定要孤獨,于是我只能獨自一人徘徊于車水馬龍的城市中,沒有一絲聲響。
但,越是孤獨的人,其實越是渴望能被了解,能被接近,所以我也坐在街邊的臺階上,等待著、向往著這種理解。慢慢地等著等著,每到一年中的這個時候,我就會碰到這樣一個和我一樣多云多雨卻也有些疲憊的靈魂,是如此的令人熟悉,令人溫懷。
秋,又來了,是我的盼望讓它的到來更快了一步。
那時候,秋天迎面而來的溫柔,讓久久冰冷的自己感到一抹無言的安全感。但秋似乎停不下那被冬牽引著的腳步,風兒不斷地向北方追逐著,自己其實也想緊緊地跟上去,但是我那想要抬起邁向他的腳步,卻一步也跨不出去。
秋云似是頂不住秋雨那圓潤如珠的身軀,于是就慢慢地放開自己緊抱著的懷,十分溫柔地讓他慢慢地墜落,墜落在了彼方地平線上的一瓣快要枯萎的花蕊上。
每年的秋天,總是我最覺得幸福的時候,時間一長,自己漸漸地發現自己好像開始戀秋了。戀上了的是那冰涼中掠過的一絲溫柔,是觸摸時感覺出的雨水對他過去躺臥在云端的渴望。
我,戀上了秋天,戀上了秋。
不喜歡春天那溫柔又要你計劃的心智,不喜歡夏天那總要帶著你一起去無理取鬧的瘋狂,就連那凄美浪漫的冬日,我也無所留戀,因為我怕被那濃濃積雪掩埋得無影無蹤。
我,戀秋,戀的是那股清風傲骨,戀的是那股淡然微笑。也是戀著秋那如此的云袖飄飄,卻不會沾上一絲的紅塵。
時間拉拉扯扯地將秋慢慢地帶離了我的身邊,秋風,走過了我的身邊,秋云丟下最后一粒秋雨,不帶一絲累贅地隨著秋風走了……
又剩我一個人留在此地。我也想隨著云雨一起飄至秋的身邊,感受它的溫暖與冰涼。
秋,慢慢地走了。
【簡評】沒有哪個季節能夠像秋天一樣帶給人們這么多的靈感,平和、溫暖、安全、清風傲骨、云袖飄飄,也許就是“我”品咂、感受到的秋的韻味吧。品讀這篇文章,仿佛能夠觸摸到作者那多愁善感、細膩靈動如秋天般的情懷,“我”與秋,情和景,已是不可分割。清新的語言,宛轉的訴說,如秋風在吟唱,久久還在耳邊縈繞。
(廖支新點評)
落幕繚繚 清歌澹澹
2007屆理(1)班陳曦
夕陽順著鐵軌的盡頭緩緩隱沒在地平線上,我沿著廢棄的軌道一直往前走。沿路大片的田地,被絆住的香草氣息,已匆匆落幕的棕黃,靜如諸神,不知名的鳥兒用翅膀一遍又一遍撫摸一朵朵繚繚落下的日幕。
只是同片落幕下,逝去的傷痕已成為了蒼穹下最后的幸福陪葬,一同枯萎在世界盡頭。
這時,冬季也似乎一心想成為傷逝煉獄里的女祭司,跳著秋天的赤腳聞聲而來,氣勢洶洶。
其實我是喜愛這樣的冬季的。
每一絲堅利的風都有著鏗鏘有力的線條,陰霾而厚重的云朵無不充斥著霸道、顛覆的氣息。那種冬季特有的蠻野、剽悍、豪俠的陽剛之氣與寒結得令人畏懼的空氣一道歸于沉寂,讓它養成了如此高貴、狂野和傲岸的神氣,有如一種高亢的精神幻化,在火中涅槃,鑄就成為儒雅的殺手——不動聲色,高深莫測。那眉宇間的軒昂大氣更讓人為之折服,使你不由自主地想去奔跑,去放歌,去吶喊,以迎合為之傾倒的狂傲。
那樣的冬天過得很快,來時匆匆,去時也不留余地,只留下一望無際的春光明媚。
然而,這個冬季卻如此無情而漫長,沒有寒冷的顛覆與霸道,有的不過是消沉而平庸的靜謐,使人竟產生了錯覺,似乎在秋天降臨之際它便無聲息地戴著秋的面具站在了夏的身后。這些太多的靡靡之音揉搓了人的思想,致使城市之中一直飄散著一種粘稠的寒氣。
它就一直保持著這種不動聲色的姿態,你無法傾聽來自它靈魂深處的任何一種聲音,也或許它本身就無魂魄可言,不過是具被陰冷的寒氣保存得尚為完好的軀殼。但你卻永遠也無法了解它只是軀殼!你無法輕視無法蔑視它,因為你擔心隱藏在它身后的是什么,是否會不合實際地爆發,淹沒不可一世的城市,你只能任憑它的自由散漫,揉搓你蓄勢待發的狂傲,使得一切奔放的思想都在氤氤氳氳的水汽中一絲一絲地被抽走,變得殘敗破落。那時的你已無法再有任何激昂的感情,也不再去指望、去幻想春天何時才能到來,也許連春天也被它陰郁的氣息嚇得如篩糠般發抖。
這個漫長的冬,無邊無際,你又何處去尋春來臨的一絲一毫的痕跡。是的,這就是這個冬季的風格,平穩的,長久的,然而在我的心中已成為一種無聲的潰爛。
突然發覺在這無聲的冬季里走得太久,太累了,只想歇歇,想把最初的動機與想法通過驕傲的歌唱傳達出來。
此瞬間我想到19世紀末的歌劇舞臺及奢華布景,女主角憔悴的容顏如此不堪,她坐在銅制梳妝臺前,手執木梳,目光茫然,幾分鐘后卻聽到她撕裂出的像一匹帛緞般絕望高亢的歌聲,尖銳的聲音具有利器般的穿透與撕殺能力,使人全身的毛孔舒然張開,這種近乎解脫的快感如電流般淌過全身。
同是奢華的布景——繚繚的落幕下,金色的田野,香草的氣息,我或許也是如此憔悴。在如此艱辛的路途中,我開始歌唱,想唱出那最初的動機與心境,然而我聽到的不過是自己簌簌的清唱,全然沒有她那么撕裂般的高亢。如果在燥熱的夏季,這樣的清歌或許能讓人沁心,然而在這個冷色的寒氣中卻顯得如此蒼白無力,更讓這血色的天空變得傷痕累累。
我只能歸結于:我們的心境到底是不同的。這樣想著更覺得難過了,這熬人的冬,這寂寞的歌,更讓疲憊的心找不到絲毫依傍。
我無法停下來,無法憩息,因為停下來,等待我的將是更漫長的冬季,我只能在這落寞的黃昏,簌簌的歌唱里前行,因為只有這樣,這冷酷的仙境才會有盡頭。
我,堅信著!
【簡評】小作者駕馭文字的能力是構筑這篇文章品質的基礎。在厚實的文字功底上,也讓人看到作者“行走”途中縱深的情感。變幻的心境也映射出冬季的不同側臉,與洗練華美的文字融合在一起,使這篇文章熠熠生輝。(鮑學良點評)
一墻傷花
——記憶中的《花樣年華》
2006屆文5班李驥原
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
只要一個酒醉微酣的夜晚,只要小雨能夠剛剛模糊街角的路燈然而月亮還沒有落下去,你就不會知道他們是什么時候決定在一起。
這是60年代的香港,忙碌而喧鬧。
充斥著堵車的喇叭聲和一間透著日光燈的帶鐵籠的公寓中傳來的上海話。
你笑。只是微揚嘴角,呼吸著微弱的悲傷,靜靜走過。因為現在你只想回家,一直在一間風經常吹拂窗簾的房間里等待。沒有人來過這里。也沒有人會記住你門上的數字。
寂寞時,偶爾聽到隔壁有個男人。
你們總會相遇。在這狹窄而廢舊的樓道里。像一個只能在黑暗里存活的秘密,被毒辣的陽光曬過。正如你卷起裙擺讓他上樓的那一刻。
那時的你處于痛苦中,于是同樣的事情總會重復很多次。
你們還是一句話都沒說。
下班后獨自去看一場電影。回來時走過白天的巷弄,你看到了他。
透過指間的火光和掠過額頭的實力雄厚的霧,顯得憂郁和憔悴。最好有一陣遠方的小提琴聲飄過,映襯一場龐大而孤獨的內心演出。
這是一個坦蕩的男人根本不會出現的表情。就像在一場戰斗中深受重傷而略顯疲憊的困獸。在無人知曉的角落里舔著咸濕的傷疤。
一輛車開著大燈疾馳而過。要不是你用皮包拼命地遮住臉,你的哭泣恐怕早已被他發覺。因為你覺得你們像極了,如同鏡中的影子。
他還在繼續,活在刀光劍影浮生若夢的世界里。世界里只有分別和落幕。你永遠不可能知道那是一種怎么樣的光景,亦或是很多年以后的事了。
你經常夢到一輛火車,悄無聲息卻一刻不停開往某個地方,月臺上有很多乘坐火車的人,蜂擁而至,熙熙攘攘,你不記得你自己是否也站在其中。
因為一覺醒來,你就什么都忘了。
久違的事讓你不愿想起,當時在那煙霧氤氳的燈下寫下的故事,只當作是墻邊還未倒去的垃圾,腐爛已久,讓你嘔吐。
你變得不再曖昧,不會再為了一句話或一個人而徹夜難眠。
本來以為真的可以放心地坐上那輛夢里的火車,不說再見地遠走高飛。
只是到了人們說的那兩節最冷的車廂時,卻還是想起了他。
于是你經常靜穆地看著自己。也許受過傷的人都有著怪異的表情,睡前哭泣,天亮時清醒,諸如此類。但即使是在別人擁擠的目光中走過,你也是從容地只聽得到高跟鞋的踢踏聲,因為人就算沒有了欲望,也不是一件壞事。
突然失去了所有的開心,也就沒有什么能再刺痛你。
開始聽風,在窗邊哼起的痛苦吟唱,跑到山上找一棵大樹,就對著一個洞口。你把耳朵放在那里整整一個晚上,天亮時癡癡地笑了。那是一個掩埋已久的秘密。
至少讓你知道了在多年以前有人也試圖愛你然后不再離開。
然而只是多年以前。
樹中的聲音娓娓道著:
“一個人要離開2046要多長時間,那真的是一個尋找回憶的未來還是我早已逝去的青春,紅色的幕簾讓人內心擺渡,吹拂過我生命中的遍體鱗傷。那曾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夏天。麗珍,我曾這樣叫她。你的旗袍真好看,就像花一樣?!?/p>
你無法停止流淚。因為真正像花的并不是這身上的衣服。
正如一切悲傷而凄艷的來來往往,正如這似是而非的年華歲月。
終究謝了。
【簡評】這是一篇情感滲透力很強的文章,流年似水、花樣年華這類傷悼年華的話題,大抵是時下學生所愛表達的。文章中錯落的字句里能讓讀者看到一些有關愛、有關離開亦或有關傷逝的履痕,緩緩鋪開的語言里包含了豐沛的情感,這應該是這篇文章讓人回味的成功之處。(鮑學良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