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報紙上曾看到關于親情反腐的議論,大部分人認為,親情反腐靠不住。從反腐敗的實踐看,貪官與貪內助、貪子女同堂受審的現象不乏其例,而所謂廉內助、廉子女少之又少。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我們也曾聽到過一些深明大義之人,面對親人腐敗,堅持不懈、耐心勸諫,使涉腐者猛然回頭的消息。
這里有兩個相反的事例。女貪官、黑龍江省原政協主席韓桂芝和某市副市長周江華在收受賄賂過程中,陳昔平(化名)和周濤兄妹都使出了“三招”,其結果大不相同。
當陳昔平看到妻子韓桂芝第一次收受禮金時,急忙上前阻攔,并進行耐心勸說,而韓桂芝卻對丈夫發火怒吼,陳昔平只好將苦水咽到肚里,第一招宣告失敗;當韓桂芝經過做“工作”使兒媳的哥哥(兩條人命的殺人犯)即將取保候審時,陳昔平對其兒媳好言相勸,卻遭到兒媳一頓訓斥,陳昔平則掩面長泣,第二招又一次碰壁;當韓桂芝收下馬德的80萬元賄款交給其妹妹保管時,陳昔平指出“這是犯罪”,韓桂芝和她妹妹劈頭蓋臉地對他大加數落,陳昔平連連搖頭、不再堅持,第三招徹底敗下陣來。大咽苦水、掩面長泣、連連搖頭,陳昔平步步退讓,直至失敗。
與陳昔平相比,周家兄妹卻不同。當某包工頭來到周家送給周江華裝有現金的信封、剛走出大門時,周濤趕忙追出去把那個信封還給了包工頭,隨后又勸說父親懸崖勒馬,第一招使周江華很不愉快;當周濤從父親的電腦上發現受賄10萬元的賬單后,他又給行賄者退回了贓款,周江華知道后并未與周濤爭吵,第二招使父親陷入了沉思;后來周濤以妹妹周霞(在北京上大學)患病為名把周江華“騙”到北京,兄妹倆與父親進行了長達5個小時的談話,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直至向父親下跪,周江華被打動了,表示一定要把十幾萬元賄款退回去,第三招終見成效。后來當市紀委找周江華談話時,他很快交代了自己的問題,結果被免予起訴,只是被停職反省。追還信封、退回贓款、聯合談話,周濤兄妹步步緊逼,直至成功。
面對韓桂芝和周江華的腐敗,陳昔平和周濤兄妹都實施了勸諫“三招”,那么為什么韓桂芝仍執迷不悟、而周江華卻幡然悔悟呢?這里有兩方面的原因。從客觀講,在陳昔平的家庭內有一個以韓桂芝為磁極、以其妹和兒媳等人為磁力的腐敗磁場,他們組成了一個緊密的腐敗鏈,在強大的腐敗勢力面前,陳昔平原本就很脆弱的反腐愿望顯得更加弱小;而在周家,有一種以周濤為主、以周霞為輔的比較強勢的反腐力量,這種力量使周江華的腐敗動機和心理處于弱勢。從主觀講,陳昔平對韓桂芝等人的腐敗行為,思想非常矛盾,既害怕東窗事發,又心存僥幸心理,因而缺乏斗爭的信心和勇氣;周濤兄妹有較強的反腐意識和對反腐敗的清醒認識,因而能義無反顧地與父親的腐敗行為進行斗爭。
陳昔平與韓桂芝、周濤兄妹與周江華兩種力量的較量,是腐敗與反腐敗在家庭中的具體體現。由于主客觀方面的原因,作為身兼家長和官場上×長雙重身份的人,若想搞腐敗,其力量不可小視,沒有像周濤兄妹那樣的韌性,親情反腐很難取得成效。這就需要不僅在單位,而且在家庭也能形成一種強大的反腐氛圍。因此,我們在建立健全一整套教育、制度、監督反腐體系中切不可忽視“教育”這一重要環節,要不斷強化反腐倡廉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反腐意識,從而使親情反腐成為反腐敗工作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