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讀報,一則消息掠入眼中:一種全新的美式代餐食品正式登陸。所謂代餐,顧名思義,就是用小小一塊食品代替進餐,不饑不脹,為人體提供均衡全面的營養。
這種“代餐”,私下覺得確實先進,特別對野外作業人員和探險隊員在工作時段中使用,十分有幫助,但如要就此掀起一股營養代餐的旋風,筆者則對此種時尚進餐文化,頗有質疑。
快,方便,加速,幾乎已成為現代城市的通病,講究速度是當今最大的時髦,“忙得喘不過氣”是現代城市人不可或缺的標記!
現代城市人要用更快的電腦,更快捷的交通工具,更及時的資訊,更快回報的理財方式,一個“快”字,令人人都拉緊了的彈簧無法松弛下來,就算有心想放緩步伐,也會被后面涌上來的人潮推著走。
因為忙,現代人看電影等不及最后一個鏡頭隱去便紛紛起身離座,用現成的問候卡代替書信甚至情書。因為忙,不少現代人的廚房灶冷燈黑,模范(無飯)家庭越來越多,盒飯快餐麥當勞越來越代替往日燈下合家圍桌進餐的天倫之樂。如今再來個全新的美式代餐食品,連吃飯進餐的時間都要如此吝嗇,那真是身為現代人的悲哀!
三個世紀前英國發明了蒸汽機,開創了工業社會的歷史,原意為提高生產效率節省勞動力,但并未令人類的休閑比農業社會手工作坊時增多;20世紀中后期掀起的電子革命,更是空前的精簡了勞動力和工作時間,但我們基本已完全丟失了農業社會留下的浪漫和休閑,我們的生活節奏繼續令人目眩的遞增已到了分秒必爭的地步!
在今天,緩慢等同犯罪,休閑等同偷懶。人們急功近利,只要結果,拒絕過程,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吃飯的時間卻越來越短,快餐文化令我們對食物不敢再有要求,它戴著效率的面具,在不知不覺間蠶食著我們的文明和生活質數,在肯德基和麥當勞快餐市場幾乎養育了一代上海人的今日,再來個“代餐”旋風,真令人十分迷茫!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社會及經濟研究中心前不久做了個調查,發現幾十年前有人預測,隨著人類的生活日益富裕,人們的閑暇時間將會每周增加起碼一天。主持調查的格爾舒尼教授沮喪的表示,19和20世紀調查過于樂觀,在20世紀初,閑暇是高層次人士的專利,但現在,越來越多證據表示,消費成了高層次人士的專利,而閑暇,已成稀世珍品。與兩代前的人相比,現代人在家吃飯的時間少了一半,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每日減少45分鐘……
這種事事講求速度,將快速等同為進步的現代誤導,率先在講求效率的西方受到質疑。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以美食著稱的意大利, 開始發起“慢慢吃運動”。事緣1986年,美國麥當勞快餐店準備在羅馬名勝西班牙廣場開設第一間意大利分店,遭到當地人強烈反對。意大利學者及評酒家彼得里尼集合了當時反對美式速食文化的力量,發起慢慢吃運動,并迅速傳到其它歐洲國家,運動至今已吸引了超過20萬人次的人,并在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都設有分部,2000年6月,“慢慢吃”成員更集合在香港推廣慢慢吃運動。
“慢慢吃”運動從享受飲食開始,提倡反急速的悠閑生活,希望同時保留快要失傳的有機農作物及食物(農家芝士、家制灌腸等),還有古老的飲食店鋪(如咖啡店、面包店、旅館等),并因此派生出一個“慢慢城市聯盟”,其標志是一只穿插在現代和古代建筑物中悠然而行的蝸牛。
這只蝸牛和“慢慢城市聯盟”表面看似與現代精神格格不入、唱反調、倒行逆施,但其精神卻是當今十分蓬勃的環保運動的先驅——透過城市規劃和文化政策來提倡綠色生活;城市擴大行人專用區和自行車專用車道,開拓更多的廣場和綠化地;減少汽車喇叭、霓虹燈和街頭廣告,支持有機耕種和手工業生產,竭力提倡一種健康和休閑的城市生活。
心理學專家認為,當人們合家圍桌慢慢享受進餐,由主婦從爐頭端出熱騰騰的飯菜時,是我們身心最平和,精神最放松之時。
不記得哪位智者講過,人類高一層次的時間體驗,就是悠閑,就這點講,現代人的體驗,遠遠不及古人,難怪近代無論中外,都少出絕代藝術大師和思想家!幸好,現代人已開始覺醒。
清代文學家張潮說得好,能閑世人所忙者,方能忙世人所閑。眼光似比今人獨到!
放慢一點生活腳步,從今晚開始,不要麥當勞不要快餐盒飯,不趕三四個飯局忙應酬,更堅決不要“代餐”,回家炒幾個童年時常吃的母親最拿手、給你印象最深的菜,與家人圍桌慢慢吃,共享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