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解放路湖濱路轉角處,有一座曲尺形房子,上面是朝陽旅館,下面是杭州書畫社。在上個世紀50年代,杭州市委書記王孚夷對杭州市文化局長孫曉泉講,杭州要辦一個文化單位,像北京榮寶齋,上海朵云軒那樣,作為文藝工作者、知識分子購物休閑之所,要辦成往來無白丁,很有文化氣息的單位。后來市里就撥了解放路湖濱路轉角處的房子,辦了一個杭州書畫社,1959年,慶祝建國十周年之際,正式開張。由郭沫若書寫的招牌,在西泠印社沒有恢復活動之前,杭州書畫社對杭州的文化事業,作出了不少貢獻的。杭州書畫社三樓有一個書畫室,當時潘天壽、諸樂三、吳弗之、陸維釗、沙孟海、張宗祥、馬一浮等一批老藝術家,經常在書畫社三樓畫畫寫字。
上個世紀60年代初,杭州書畫社朝南六間為營業大廳,朝西五間房辦了一個裱畫工場,那里來往的人就更多了,畫家和書畫愛好者都喜歡到裱畫工場來,因工場的裱板上經常有好畫,潘天壽、黃賓虹、吳弗之、諸樂三、陸維釗、周昌谷等名畫家的畫經常有,裱畫工場好似一個流動展覽館。我當年是杭州書畫社會計,我的辦公室就在營業廳與裱畫工場中間,我常到工場看裱畫,有時也參加一些輕便勞動。有一天下午我在工場里看到陳師傅在揭一幅畫,奸像夾宣要揭了一層再裱,我一看是潘天壽先生的一個橫卷,已經揭了一大半,還有一小段沒揭,我對陳師傅講,您慢慢揭,不要再撕碎了,把后面一段整塊揭下來行嗎?陳師說試試看,陳師傅非常小心的,很慢很慢的終于把后面一段整塊揭下來了,當場就叫陳師傅拓好上板,就是墨色略淡一些。第二天我從板上取下,為四面切平,變成一開冊頁,我就拿到潘老家,我說潘老,這幅小畫是從您裱的那卷畫揭下的第二層,請給我加點墨,蓋個章。潘老笑著問,還有呢?我說還有給小揚州揭壞了。潘老拿起筆在各處加墨后還題上重今同志存覽,壽又題,蓋了二方印,這樣就成為一幅完整的小畫。 (見圖一:21.5×39.5cm)以后動亂年代,兩次抄家,這幅小畫下落不明了。后在發還的抄家物中又發現了這幅畫。1985年春節,我將此畫給陸儼少先生看,并請他給我題個詩堂,裱在一起。陸先生當即題字:潘天老寫蛺蝶菜花,筆重神凝,著墨不多而剛健婀娜,想見賢者氣象,亦自不可多得。重今同志永寶之,乙丑春正月,陸儼少。(見圖二)后我又將潘畫陸題裱成一幅小立軸,潘老為我補這幅小畫距今已四十年,陸老為我題字已二十年,回想當年,不勝感慨系之。

葉淺予戲曲人物《陳三兩》
重今同志,前上一畫云廿五日可來杭,茲因科影略有耽擱,決改廿七日出發,并已由科影趙布光同志先期(約廿四日可到)來杭和孫曉泉同志聯系,原擬請你安排住處事,孫局長當可解決,特此奉聞,以免關注,即候近好,葉淺子,三月廿一日。(圖三)
這是一九七八年三月廿一日,葉淺予先生給我的一封信?;叵氘斈晡胰ケ本┏霾睿槺闳グ菰L葉淺予先生,那天正好他夫人王人美也在家。知道我是杭州去的,他兩夫妻特別客氣,問了很多杭州的情況。原在我心中葉先生是位老藝術家,我很小看過他畫的王先生,王人美是電影明星,我小時候就看過她演的電影,他們都是名人、藝術家。見面后他們一點架子都沒有,非常和藹可親,一下子就沒有距離了,以后我每次去北京,常去看望他們,他們喜歡龍井茶,每年春天必寄一點去,“文革”開始后,一切都中斷了。聽北京傳來消息,葉老在“文革”中受了不少苦,而且解除牛棚生活特別遲。
1977年初夏,葉老突然到杭州書畫社來找我,事先沒有得到任何信息,突然到來,甚為驚喜,那時正在東坡路造杭州文物商店,有拆遷戶無處安置,領導上叫我把住房讓給拆遷戶住,我搬到杭州書畫社三樓過渡,等文物商店及宿舍造好再搬出去。葉老來時我正住在書畫社三樓,在我臨時住處,我們交換了各自“文革”中的情況,他說此次是回故鄉桐蘆,路過杭州停留幾天,不料到處找不到人。接通了電話聽說是葉淺予,馬上就……,我說可能人家也有為難之處吧。

當晚我把葉老安排在華僑飯店住下,我與張琴娟在華僑飯店餐廳請葉老吃飯,請杭州市文化局長孫曉泉作陪,相聚甚歡。第二天我們乘車到各處轉了一圈,吃晚飯時談起在“文革”中被燒了些東西,張琴娟在演出時的劇照被全部燒光了。葉老說:燒了不要緊,我給你畫劇照。飯后回到房間里,葉老叫張琴娟做一個戲曲造型,張琴娟就做了一個“陳三兩”的造型,葉老在速寫本上寫速寫,一刻鐘不到,一幅“陳三兩”速寫完成了。葉老說回去畫好后寄來。兩天后我叫車送葉老回桐蘆了。
一星期后,我們收到一幅葉老寄來的“陳三兩”戲曲人物畫,頭飾、服裝都是葉老畫上去的,特別是一雙眼睛畫得特別傳神。附圖:(34× 69cm) 。
此圖裝裱后,我在邊上跋云:我家原藏琴娟同志劇照無數,“文化大革命”中均被視為洪水猛獸,全被一批歹徒所毀,一無所存?!八娜藥汀笨迮_后,友人送來陳三兩劇照一幀,甚以為感!1977年春,淺子先生自北京來杭,相晤于寒舍,論及“千年動亂”中之遭遇,大家均有同感。淺子先生遂為琴娟寫此陳三兩劇照,以資紀念也。時在杭州書畫社三樓我之臨時住所也。1981年冬至北方返杭后三日,記于一枝書齋,重今時年五個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