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來,我國的社區矯正試點工作已經在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面展開。從目前發展的情況來看,可以說是挑戰和機遇并存,目前存在著很多制約社區矯正工作發展的問題,其中,尤以國家立法方面的問題為重。
從很多方面來看,社區矯正屬于刑罰執行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以下簡稱“《立法法》”)第7條第1款和第8條第4項的規定,涉及到犯罪與刑罰的事項,必須由國家立法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加以規范。同時,根據中國《立法法》第7條第2款、第3款的規定,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基本法律(1aw),在刑事法律領域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等;另一類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修改的其他法律(act),包括刑事法律領域的《監獄法》和行政法律領域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等。
目前,無論是在基本法律中,還是在其他法律中,都沒有出現“社區矯正”的字樣。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這種現象的存在,是一個有違法治精神的重大問題,必須給予高度的關注。盡管在國家法律中規定了社區矯正的一些具體制度,例如,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等刑罰制度,緩刑和假釋、監外執行等刑罰適用和執行制度,但是,缺乏“社區矯正”的字樣,缺乏對于社區矯正基本問題的明確規定。國家立法中存在的這種現象,仍然會使人們對于社區矯正工作的合法性產生質疑,仍然會使人們感到一些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的立法依據不足,這很不利于社區矯正的順利發展。因此,必須解決國家立法中存在的空白問題。
為了解決社區矯正方面的國家立法的缺失問題,應當考慮從兩個方面努力解決。首先,要努力在有關的基本法律中,做出與其法律規格和任務等相適應的規定。目前,特別應當抓住刑事訴訟法修改的機會,爭取在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社區矯正的重大問題,起碼應當在刑事訴訟法中出現“社區矯正”的字樣,從而為制定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以及地方性法規等,提供起碼的法律依據。
其次,要努力爭取制定專門的其他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對于這項法律的內容,早在2004年筆者撰寫的文章中,就已經提出了比較具體的建議,認為這項法律起碼應當包括總則、社區矯正對象、社區矯正機構、社區矯正工作者、社區矯正工作程序、社區矯正工作內容、社區矯正工作保障等7章。后來,一些實務部門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新的探討。國家立法機關和有關行政機關應該重視這個問題。
在研究和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方面,國家司法行政部門在自己開展相關工作的同時,也應當考慮通過委托調研和起草的方法,推動社區矯正法的立法工作。例如,委托國內有能力的專門研究機構,進行社區矯正立法的調研和起草工作,為國家立法機關提供可供參考的法律草案文本。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大大加快立法進程,也有可能提高立法質量。在一些法律的修改過程中,已經采用了委托立法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在解決社區矯正方面國家立法缺失的問題時,也可以考慮第三種選擇,即制定作為基本法律的《刑事執行法》或者《刑罰執行法》,全面規定刑罰執行問題,其中既包括社區矯正以及死刑、罰金等等非監禁刑執行的內容,也包括監獄刑罰執行等監禁刑執行的內容。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社區矯正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