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簡歷
黃明字自霽,號仲秋,亦稱印翁。1957年3月生,江蘇鎮江人。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系畢業,并于94年進修于中國美院。現為中國古龍印社社長,哈爾濱太陽島書畫院院長、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美國世界名人協會理事、黑龍江省篆刻研究會副會長。
黃明作品曾七十余次參加市、省、全國及國際性書畫篆刻大展和獲得金、銀、銅獎,并三次到日本、韓國、泰國、香港、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展覽交流。2001年9月,應韓國忠清北道邀請作為黑龍江省書法家代表團團長赴韓訪問,并參加《韓中書法家書藝作品交流展》。
1999年初被授予“世紀功勛藝術家”稱號,并作為“二十世紀中國著名藝術家視窗系統”的首批藝術名家而進入Internet(國際互聯網絡)。同年七月又作為國際在世的著名書畫藝術家被載入《國際現代書畫名家教授大辭典》,并榮獲由國際美術家聯合會等十余家國際權威藝術團體聯合授予的“20世紀國際藝術名家教授成就大獎”,被評為“國際金獎藝術家”。
2003年榮獲當代“百家書畫家”稱號。2005年業績、作品被載入《黑龍江冰雪文化圖志》。書法、篆刻作品先后被國務院原副總理谷牧,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會主席周鐵農,韓國原總統金泳三、新加坡教育部副部長楊瑞文和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歷史博物館、徐悲鴻紀念館、中南海等重要機構、館院及海內外友人珍藏。
1993年4月被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傳記中心評為21世紀最有發展和最聰明、最有才能的年輕人,列入《1992-1993國際名人錄》。
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受組委會委托創作的《江澤民印》、《金云龍印》、《法赫德親王印》等作品,分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江澤民主席、國際奧委會第一副主席金云龍博士、亞奧理事會主席法赫德親王收藏,亞冬會組委會授予黃明“特殊貢獻”榮譽證書。
專家評說
“藝海珠蜂”四字,是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的書畫藝術家王卉老先生,在今年七月份到哈爾濱時為黃明所題;老先生還曾在《印小世界大宇宙天地寬》一文中這樣寫道“白馬王子”是黃明先生的近作,賞來有一種“融宇宙于方寸之間”的深刻感受。黃明人如其印,印如其人,是當今印壇幾位一流篆刻家當中的佼佼者,是集詩、書、畫、印于一身的江南才子,在海內外很具影響。他制印一萬八千余方,居黑龍江之首,有“印翁”、“龍江第一刀”的美譽。我讀過他很多作品,每次都有不同感受,詩詞美、音樂美、繪畫美、書法美皆被方寸之間所囊括和包容。
我稱他為“金銼刀”。他字法、筆法、刀法、章法獨到,線條及邊際處理生動自然,富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贏得賢達珍愛。亞冬會他受組委會委托,為江澤民主席篆刻印章,受到高度評價。我為有這樣的大弟子而深感欣慰和自豪,更為他在篆刻事業上取得的成績而由衷地感到驕傲。
由此可見,王卉大師對黃明的人品、藝品給予了很高的贊譽和評價。
黃明師承邢衍、曲江兩位名家,后拜著名書畫家、美術教育家王卉、鄧白為師,得其親傳,作品、風格日臻純熟。
鄧白評其作品為:自然、古樸、大氣、空靈;王卉則稱其:超凡入圣、美的旋律、金銼刀;于志學愛其作品:金石文韻;王冬齡贊其曰:融宇宙于方寸之間;周昭華褒揚其作品:融古鑄今;鄒德忠論其作品高華深秀;黑龍江省原省長、著名書法家陳雷先生兩次題詞:印海游龍、印照千秋;哈爾濱市原市長、著名書法家王化成先生為其題詞:方寸奇觀。
天賦
黃明是一位善書畫、精纂刻的藝術家。祖籍是江蘇鎮江人。
他對書畫的喜好源于他的外公書法造詣方面的“功引”。那年,九歲的黃明常常會陶醉在江南風光的美景之中……每次隨家人回江南,黃明就跑進竹林,癡迷地聆聽花鳥低語,一呆就是幾個小時。就是在那時,黃明的父母發現他有藝術方面的天賦和靈性。
最初,黃明是在父親戰友的引薦下,跟隨梁老師學習了十幾年的書法、繪畫和篆刻藝術。
那年秋天,黃明的老師鄭重其事對他說:“我已傾盡了全力,你的潛力無限,另擇高師吧!”這樣,黃明戀戀不舍告別恩師,成為邢大師的弟子。這是黃明藝術生命的轉折。邢大師的藝術指點,使黃明在各方面的藝術得以升華,有了質的飛躍。這些,無疑是給黃明藝術創作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風格
黃明的藝術作品,即以鮮明的個性的風格備受藝術界的關注。以視覺性強,充滿古樸和現代藝術感,特別是他的用筆長短兼用,軟硬舒展,滿幅縱橫,一任自然而內含功力,他的篆刻蒼潤奔放,古拙奇崛,融合漢晉磚瓦文字,三代銅器銘文乃至于秦漢古印之神韻而自出機杼,從而以其真率,質樸,自然,大氣磅礴與自己書法風格高度統一的印風而成為當代篆刻界最具有影響的開派人物之一。
榮譽
第一屆“冬運杯”篆刻大賽,黃明攜13方作品參賽。當年頗負盛名的曲江大師是當時的評委,當曲江老前輩在眾多的參賽作品中,有一方“愚公移山”的印納入了他的視線。曲老邊詢問其他評委:黃明是誰?黃明來了沒有?邊手拿方印感慨地說:“吳昌碩沒有刻出來,齊白石沒有刻出來,這個黃明刻出來了?!碑斈贻p的黃明出現在曲老眼前時,曲老凝神一眼就認定黃明成為他的弟子。
那次參賽,黃明奪得了銀獎,拜師曲老是黃明的幸運,每每有國際友人求印,曲老都會積極推薦自己鐘愛弟子黃明,曲老為黃明打開了通往世界藝術之門。黃明沒有辜負幾位前輩的希望,更加刻苦地努力研究和探索著的書法、國畫藝術,佳作頻出。
9歲開始學習金石書畫,師承邢衍、曲江兩位名家,后拜著名書畫家、美術教育家王卉、鄧白為師,得其親傳,作品、風格日臻純熟。鄧白評其作品為“自然、古樸、大氣、空靈”;王卉則稱其“超凡入圣”、“美的旋律”、“金銼刀”;于志學愛其作品“金石文韻”;王冬齡贊其曰:“融宇宙于方寸之間”;周昭華褒揚其作品:融古鑄今;鄒德忠論其作品“高華深秀”;黑龍江省原省長、著名書法家陳雷先生兩次題詞:“印海游龍”、“印照千秋”;哈爾濱市原市長、著名書法家王化成先生為其題詞:“方寸奇觀”。黃明刊石一萬七千余方,創全省之最,被譽為“龍江第一刀”。
跨越
拜師鄧白,是步入中年時期的黃明人生的一個箭步跨越。在兩位恩師先后辭世后,黃明只身遠赴杭州拜鄧白為師。鄧大師告誡黃明:人如其印、人如其書、人如其畫。鄧白將畢生研學傾囊給黃明,拓展了黃明的藝術空問,黃明坦言自己的筆法、宇法、章法、刀法、皆得幾位恩師真傳、“眾里云生探詩情,方寸之天豪胸臆。”在鄧大師的親點下,黃明探索各個流派的學識,迅速突破以往的領域,嶄新一個天地,心神合一,韻味無窮,股掌之間,黃明收放有致,柔韌自如。他的金石書畫創作也如日中天,在海內外大型展覽比賽上頻頻摘取桂冠。
古人云:“丹青難寫是精神”,而黃明的花鳥畫最具魅力與新意的地方,正是那心靈與性情的自然流露,以書法骨力與金石韻味表達出來的寫意精神。
當代書畫、篆刻中,黃明無疑是一位極具個性實力的纂刻高手。黃明始終把握在自己的“點”上,從傳統筆墨中求發展。當然,這無疑也來自于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黃明的書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蒼厚,質樸的金石氣息,線條的凝練,古拙,大大地豐富了語言的可讀。黃明以這種率意的形式一任情感的宣泄,完全進入一種無我的狀態。他通過對心中自然的描繪表達自己的審美追求,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傳統美學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