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多年前,江蘇徐州市的大街上,人們總能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用車推著已經會走路的孩子,她全然不顧路人不解的目光,推著孩子走走停停,用緩慢但清晰的聲音念著:“這……是……油……條……”“這……是……花……”
這一幕對于看過電影《漂亮媽媽》的人來說應該有些似曾相識。而那位年輕的母親卻不是鞏俐,而是萬選蓉。有著多年聾兒康復經驗的她是這部電影的顧問,里面有許多細節正是由于經過她的指導和修改才變得更加真實而生動,以致于導演孫周在首映式上說:“沒有萬老師,就沒有這部電影的今天。”而電影里鞏俐用車帶著兒子那一幕就是當年萬選蓉的縮影?;貞浧甬斈甑那樾?,萬選蓉發出孩子般的笑聲,指著自己辦公室窗臺上一輛竹編的小車說:“我特別愛買小車。那時用車推著孩子,一是為了能夠和孩子面對面看清我的口型,二是為了能隨時停車告訴孩子這是什么,那是什么。”
萬選蓉是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第一代聾兒康復專家,被人們尊稱為“80萬聾兒教頭”。今年已經60歲的她說起話來吐字清晰,且愛拉長音,如同在跟孩子細語,令人如沐春風,心里覺得暖暖的,全然不似一個“教頭”。
只為那一聲“媽媽”
1992年萬選蓉過生日時,已經上高中的兒子,送給她一份包裝精美的禮物,并讓她在打開禮物前先讀一讀自己的信。信中說:“親愛的媽媽,有一件東西,跟隨我們倆已有多年,無論是上班還是上學,你總是帶上我和它。當我的眼睛看到什么的時候,你就會把車子停下來,告訴我,這是什么,那是什么。搬家的時候我們扔掉了很多東西,惟獨它,你舍不得拋棄,你說這是我說話的見證?,F在,它已經安置在一個角落里面,媽媽,你想起來了嗎?”萬選蓉含淚打開禮物,果然是一輛小車。事隔多年,提起這件事,萬選蓉依然很動情:“這份禮物和信至今還放在我家客廳的玻璃柜中,我一看到它就想起當年的情景?!?/p>
萬選蓉的兒子梁小昆從小因為鏈霉素中毒而導致耳聾,為了讓兒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她下定決心,再苦再難也要教會小昆說話。也許從那時起,就注定了從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的她卻要和聾兒康復打一輩子的交道。
要教會一個聾孩子說話,如同要鐵樹開花。因為那時沒有成功的先例可以借鑒,也沒有現成的方法可循,然而,萬選蓉選擇了向命運挑戰——只要有1分的希望,就要付出100分的努力,一定要讓小昆回到有聲世界。為了教會兒子利用殘余的聽力,萬選蓉每天讓他聽各種聲音,從自然界的聲音到人們說話的聲音,讓他逐漸學會辨別聲音。為了讓他明白每個事物所代表的詞,她每天用小車推著兒子,不停地說,反復說,告訴孩子語言的含義。
由于沒有聽力的校正,聾兒學習說話比正常人要困難得多。為了讓孩子發音清晰響亮,萬選蓉學習了語音學、語言學、心理學等知識,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一本大學時的臺詞課教材被她翻了無數遍。說起這段經歷,萬選蓉回憶道:“小昆學會的第一個詞是媽媽。為了教會他這個詞,我反復教了兩萬多次。當他終于說出媽媽兩個字時,我高興得哭了。”
今天,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大學的梁小昆,已經獲得了經濟學學士學位,還通過了雅思考試,赴澳大利亞攻讀碩士。萬選蓉和她的兒子一起創造了聾兒康復回歸主流社會的奇跡!
投身聾兒康復事業
兒子的失聰,使萬選蓉體會到聾兒的痛苦和撫育聾兒的艱辛;兒子的康復,又使她認識到聾兒康復工作的重要意義。1983年,組建中國聾兒康復中心時,給梁小昆看病的同仁醫院的醫生,推薦了萬選蓉。他們認為,梁小昆的康復是個奇跡,是聾人不啞的成功范例。為了讓更多的聾兒學會說話,1985年,萬選蓉來到了中國聾兒康復中心,擔任語訓部主任,投入到了聾兒康復這個慈母般偉大的事業,一干就是18年。
那時,中國聾兒康復事業一片空白,聾兒康復研究中心剛剛成立,舉步維艱。如何將在兒子康復中積累的經驗轉化為一般聾兒適用的方法,成為擺在萬選蓉面前的難題。 為此,她研究了心理學、語音學、哲學,甚至學習了一些醫學知識,并將學到的理論不斷在實踐中摸索與總結,創造出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聾兒康復理論和訓練方法。
兒子康復的經驗告訴她,教會聾兒認識語言,尤其是一些表達抽象意義的詞,一定要用生動,直觀的方法,將之具體化。小昆學會“死”和“活”便是一個成功的范例。
小昆學會說話不久,萬選蓉發現他不懂什么是“死”和“活”。這之前她已經看了許多心理學方面的書,了解只有具體、生動的東西才容易被理解和記憶。為了讓孩子明白“死”和“活”的區別,她買了許多活蝦,讓孩子放在水里玩,充分體會什么是“活”,并告訴他,這是活的。之后,她又把蝦倒進煮開的鍋里,蝦一下子就變紅了,她讓孩子看到死蝦一動不動的樣子,說“紅了,死了”。孩子看看媽媽,又看看蝦,終于明白了“死”的含義,流下了難過的淚。這段經歷也被電影《漂亮媽媽》采用,那句有名的臺詞“爸爸紅了”就來源于此。
針對聾兒康復理論和語言形成的發展規律,萬選蓉確定了聽覺、發音、語言訓練等內容,編制了舌操、唇操,研究并實施了直觀教學法、暗示教學法、對話法等,建立了定期的家長聯系,座談,經驗交流和教學觀摩制度,奠定了中國聾兒康復中心的教學模式。這些方法科學有效,切實可行,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經她培訓的2000多名教師遍布全國各地,成為各省市地方的聾兒語訓教師的骨干;她培訓了許多聾兒家長,教會了他們對聾兒的特殊教養和康復方法;她親自培訓康復的200多名聾兒,已經進入普通學校學習,有的還上了高中和大學。
萬選蓉在聾兒康復的事業上碩果累累。她主持擬訂了《中國聾兒語言訓練教學大綱》;她撰寫了大量的論文和教材,提出了藝術行為在聾兒康復中的應用,對指導聾兒語訓發揮了重要作用;她編著了我國第一部《聾兒聽力語言訓練康復教材》,獲得了1988年度中國康復科研成果獎;在RI(90)國際康復會議上,她宣讀的論文《一個母親和聾孩子走過的路》,贏得了1000多名中外與會代表的熱烈贊譽,《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日本《朝日新聞》都做了報道,美國《紐約時報》全文刊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此外,萬選蓉還主持了多部教材的編寫和電視專題片的拍攝。2000年,為了表彰她對培育人類下一代事業堅韌關愛的精神和杰出卓越的貢獻,被授予“第二屆內藤國際育兒獎”。今年2月25日,萬選蓉60歲生日時,鄧樸方評價她是中國聾兒康復事業的奠基者和創始人。
為聾兒康復事業鼓與呼
萬選蓉將自己的一生總結為“一個稱職的母親,一個優秀的聾兒康復工作者,一個盡責的社會工作者?!弊鳛橐粋€政協委員,她始終保持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她說,“一個委員就像一棵樹,后面是一片森林。60多萬人里出一個全國政協委員,我們就要為自己代表的這些人盡職?!?/p>
我國目前有2000多萬聾人,其中0歲-7歲的就有80萬,并且還在以每年3萬的速度增長。老年性耳聾、藥物及意外致聾的情況比較嚴重。目前我國對耳聾的危害、致聾原因的科普宣傳不足,人們愛耳護耳的意識比較淡薄。為了增強全民愛耳意識,減少耳聾的發生,1998年,剛剛當選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萬選蓉,將確立“愛耳日”宣傳活動的提案,作為自己的第一個提案提交了上去。
這項提案得到了鄧樸方等16位全國政協委員的簽名支持。為了這份提案的落實,萬選蓉爭取到了中國殘聯和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的全力支持,并多次與經辦單位溝通,與簽名支持這一提案的政協委員們交流……1999年11月30日,衛生部等十個部門共同會簽了《關于確定“愛耳日”的通知》,規定每年的3月3日為愛耳日,自2000年起開始施行。
萬選蓉認為,要做好一名政協委員,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了解社情民意,發言時不能說些官話、套話,她笑稱這是永葆青春。今年大會期間,社會福利組安排萬選蓉做一個關于手語規范化的發言。這是一個被公認的并不好說的題目,為了把這個問題說既明白生動淺顯,萬選蓉幾乎一夜未睡,查了很多資料,結合自己有限的手語知識,做了充分的準備。第二天,她在發言中介紹了手勢語在語言中的地位、我國聾啞人的現狀、手勢語普及情況已經在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并同其他國家的情況做了對比,說明規范和推廣手勢語的重要性,建議有關部門將手語的規范問題列入研究議程。她一邊講,一邊用手勢語講解“家”、“花”、“中國”。最后,她對羅干同志說:“今天,我教您一句使用頻率最高的手語:我愛你。這并不是狹義的愛情,還包含親善、友好、愛心等意思?!闭f到這里,她舉起右手,伸出三個手指,微笑著做出了這個手勢。她的講話得到了會場內的熱烈掌聲,并給羅干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羅干同志在總結時,專門提到了這個發言,叮囑有關部門的同志考慮這個問題。
談到今后的打算,萬選蓉說,能夠當選為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她很高興。她要珍惜這5年的時間,多做些調查,多交一些提案,多做些事情。她認為,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主動性很大,不僅可以提建議,還可以盡自己的力量促成這些建議的落實。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并不局限于聾兒康復研究,她與別人合辦的北京陽光幼兒早期教育研究中心已經開辦了12年了,她還要繼續關心。此外,她還在為下一代的成長做著許多創造性的工作。當然,聾兒康復事業是不能少的,“我每個星期都要幫孩子們排節目呢。”看著自己編的舞蹈和小品由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們演出來,是她生活的一大樂趣。我們的漂亮媽媽還真忙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