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說過:“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于強者是筆財富,對于弱者卻是萬丈深淵。”
的確,人的一生沒有誰是平平坦坦的,一帆風順是我們善良的祝愿,但有誰能平步青云而終老一生?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經歷改變命運的一個個大坎——失學、失業、失戀、失去親人、失去財富、失去健康……
臺灣作家林清玄寫過一個故事:有一年上帝看見農夫種的麥子結實累累,感到很開心。農夫見到上帝卻說,50年來我沒有一天停止祈禱,祈禱年年不要有風雨、冰雹,不要有干旱、蟲災。可無論我怎樣祈禱總不能如愿。農夫突然吻著上帝的腳道:“全能的主呀!您可不可以明年允諾我的請求,只要一年的時間,不要大風雨、不要烈日干旱、不要有蟲災?”上帝說:“好吧,明年一定如你所愿。”第二年,因為沒有狂風暴雨、烈日與蟲災,農夫的田里果然結出許多麥穗,比往年的多了一倍,農夫興奮不已。可等到秋天的時候,農夫發現麥穗竟全是癟癟的,沒有什么好籽粒。農夫含淚問上帝:這是怎么回事?上帝告訴他:因為你的麥穗避開了所有的考驗,才變成這樣。
一粒麥子,尚離不開風雨、干旱、烈日、蟲災等挫折的考驗,對于一個人,更是如此。
有人說過,人的臉型就是一個“苦”字,天生就該受盡各種苦難。此言不謬。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聲中臨世,在親人的哭聲中辭世,中間百十年的生涯,無時無刻不在與艱難、困苦、疾病、災禍打交道。
假如人生沒有磨難,其本身就是一種災難。長期生活在一順百順、無憂無慮的環境中,淘汰不了劣者,篩選不出強者,人類就不會進化,社會也不會向前發展。而我們每個人認真審視自己的內心,總會欣然發現,點燃自己靈魂之光的,往往正是一些當時被視為磨難和困苦的境遇或事件。一個完美的人生,真的需要歷練。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苦難”是上帝饋贈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但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我們不必學那些宗教殉道者,將苦痛作為一種享受和目的,我們是具有正常生理及心理功能的人,有七情六欲,知道趨利避害,懂得享受生活,但我們知道“陽光總在風雨后”,“吹盡黃沙始見金”。
丘吉爾在自傳中這樣寫道:“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時,他就是你的屈辱。”
你戰勝了苦難并遠離了苦難,只有在這時,苦難才是你值得驕傲的一筆人生財富,才是你人生中經過歷練后的飛翔!
人生的兩個機會
佚 名
美國加州有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在2003年的冬季大征兵中他依法被征,即將到最艱苦、也是最危險的海軍陸戰隊去服役。
這位年輕人自從獲悉自己被海軍陸戰隊選中的消息后,便顯得憂心忡忡。在加州大學任教的祖父見到孫子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樣,便開導他說:“孩子啊,這沒什么好擔心的。到了海軍陸戰隊,你將會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留在內勤部門,一個是分配到外勤部門。如果你分配到了內勤部門,就完全用不著去擔驚受怕了。”
年輕人問爺爺:“那要是我被分配到了外勤部門呢!”
爺爺說:“那同樣會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留在美國本土,另一個是分配到國外的軍事基地。如果你被分配在美國本土,那又有什么好擔心的。”
年輕人問:“那么,若是被分配到了國外的基地呢?”
爺爺說:“那也還有兩個機會,一個是被分配到和平而友善的國家,另一個是被分配到維和地區。如果把你分配到和平友善的國家,那也是件值得慶幸的好事。”
年輕人問:“爺爺,那要是我不幸被分配到維和地區呢?”
爺爺說:“那同樣還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安全歸來,另一個是不幸負傷。如果你能夠安全歸來,那擔心豈不多余。”
年輕人問:“那要是不幸負傷了呢。”
爺爺說:“你同樣擁有兩個機會,一個是依然能夠保全性命,另一個是完全救治無效。如果尚能保全性命,還擔心它干什么呢。”
年輕人再問:“那要是完全救治無效怎么辦?”
爺爺說:“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作為敢于沖鋒陷陣的國家英雄而死,一個是唯唯諾諾躲在后面卻不幸遇難。你當然會選擇前者,既然會成為英雄,有什么好擔心的。”
是啊,無論人生遇到什么樣的際遇,都會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好機會,一個是壞機會。好機會中,藏匿著壞機會,而壞機會中,又隱含著好機會。關鍵是我們以什么樣的眼光,什么樣的心態,什么樣的視角去對待它。
如果用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心態去看待,那么壞機會也會成為好機會。如果用消極頹廢、悲觀沮喪的心態去對待,那么,好機會也會看成是壞機會。人生的際遇中,始終存在著兩個機會。對那些樂觀曠達、心態積極的人而言,兩個都是好機會。對那些悲觀沮喪、心態消極的人而言,則兩個都是壞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