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賓1958年6月生于哈爾濱。1983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系國畫專業,獲學士學位。
現任東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藝術教育中心副教授。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青聯委員,九三學社社員,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會翰墨書畫院特聘畫家,中原書畫研究院榮譽教授。
1986年,作品曾獲全國青年美術書法攝影大獎賽優秀作品獎、黑龍江青年美術書法大獎賽銀獎、黑龍江省教師美術書法作品展銀獎,第四屆當代中國現代畫展創新獎、第四屆王子杯海峽兩岸書畫大展榮譽金獎;作品《雨后秋色》入選首屆中國書畫小精品創作大展銀獎,并被授予“百名當代藝術家”稱號。
美術版網址:www.0451—114中國名人書畫網
今年八月的一個早晨,還在睡夢中的我被一陣悅耳的電話鈴聲擾醒,電話那邊傳來王貴賓熟悉的聲音,告訴我他已回哈,并邀好當日上午在他的畫室見面。
走進王貴賓的畫室,我目睹了他山水畫的風采,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廳內巨幅《江南四月天》《夢里江南》等多幅山水畫映入眼簾。駐足在畫前的我不無感慨地說:“你的畫很有個性,同齡畫人中并不多見”,他笑瞇瞇地搖搖頭,一副神秘的樣子。
就目前而言,王貴賓的作品以寫意園林為主,含蓄幽靜、頗有詩意,使人浮想聯翩,深得有識人的喜愛。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傳統技法,現代意識及自然情韻的感悟。他的許多作品,來自生活,來自充滿著無限生機的大自然;一些形態各異的根雕、造型奇特的盆景,都給予了他創作的靈感及創作不盡的源泉。
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對中國園林的影響最為直接、深刻。畫論所遵循的原則莫過于“外師造化,內發心源”。外師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為創作的楷模,而內發心源則是強調并非科班的抄襲自然山水,而要經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以粹取其精華。
王貴賓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這種創造卻不違背藹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順應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中國人審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變自然,而是強調主客體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即“暢神”。它可以起到溝通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作用。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還可以通過“移情”的作用把客體對象人格化。莊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認為物我之間可以相互交融,以致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在與畫家交談間,我猶如置身于畫的意境之中,仿佛能感受到畫家王貴賓的心中——時有微風吹拂,竹影婆娑圍繞著青磚瓦墻,伴有幾聲鳥叫蟬鳴;一種避開時代的浮躁,追求純凈自由、素雅淡泊,田園意味濃郁的世界。
隨著話題的展開,談其畫家藝術成長經歷,他興致盎然地拿出一些原始的速寫稿來給我看,并說道:“這些,不僅忠實地記錄了我的人生足跡,凝聚了我的感情,而且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啟發了我創作的靈感和激情。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成了我最彌足珍貴的一筆藝術財富。”
王貴賓其人,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潛心修煉,非常刻苦,經常繪畫至凌晨3點種,甚至東方出現魚肚白時方能就寢。據王貴賓的同事講,他為人謙和,工作能力強;只要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一些社會方面的活動都能積極參與,口碑甚好。
望著面前這位樸實無華、平日寡言的年輕畫家,我不由得被他那種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所折服。“你每次翻閱和整理這些作品時,是什么樣的感受?”我手里拿著他原始的速寫稿繼續問道。他認真地說:“那些被遺忘的往事,當時速寫時的激動心情,都往往能激活我的創造靈感。有時一幅小小的速寫,會激發一幅新作的誕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深入生活,融入自然,使我的內心更充實。”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王貴賓對園林以及田園生活的熱愛,是繼承了古人的傳統。然而,與古人的園林相比,王貴賓的園林既與之有相通之處,亦有所區別,在審美價值取向以及表現形式上,王貴賓有自己的選擇,追求的是意境。王貴賓在繪畫構思布局上講究植物形象的群體感,不拘泥于一物,使整個畫面立體豐滿,寓意深遠。是一幅幅情與景的交融,墨與色的交匯,洋溢著濃郁的唯美主義情調的畫面,使人們頓生聯想。作為一名接受過系統美術教育的青年畫家,他觀察生活的視角以及選擇的題材,印有中國文化中傳統的痕跡,也有現代藝術的浸透。
歷代文人畫士對園林多有偏愛,與園林有關的詩文不勝枚舉。陶淵明的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借景物描寫表述了恬靜的心境,雖然這只是一句田園詩,但其中關于“借景”的描寫,很是傳神。總的來說,古人鐘情于園林的目的在于寄托其出世的理想,抒發其隱逸的情趣,而文人們尤其喜歡借一石、一木來表達孤芳自賞的情調。然而,王貴賓筆下的園林卻充盈著強烈的入世情懷。
江南地肥土暖,四季不乏綠色。王貴賓常常醉心在綠蔭清流間徜徉。他創作的園林山水畫不是一個孤立的院落、一座孤立的建筑、一片有限的景觀;而是院墻、花窗、隔扇、回廊、曲徑,里里外外無窮無盡……這些被反復運用的、極有意味的形象符號引人遐思,其中流露出來的是濃郁的生活氣息。換句話說,他所描繪的園林是溫暖的家居,散發出濃郁的人間煙火……以濃墨重彩寫園林,色彩絢爛奪人,色調與主題相吻合,而筆墨則與色彩結合起有機的整體,出色地表現出江南生活的樸實與靜謐,和諧與安逸。
王貴賓的作品,亦不像某些傳統的作品那樣大面積留白,他的作品是以“密”為特征的,但這種“密”并非是造型元素的繁復堆砌,而是以實寫虛,院墻、回廊、格窗、花木或隱或現、或藏或露,布局中不乏空靈之氣。他的作品中一般不出現人物形象,但通過某些細節暗示出人的活動,卻能使境生象外,突出了安閑隨意的生活。
這里選錄的是王貴賓新近作品,不僅代表現階段他的藝術探索和想法,追求傳統與現代審美的巧妙結合。同時,充分發掘了中國畫宣紙的美,水墨的美,把潑墨、潑彩和線條的穿插組合為一種富于張力的視覺效果。
回顧自己的藝術生涯,王貴賓是這樣說的:從不同階段的作品中看到的不僅是自己的變化,藝術風格的變遷,還可折射出時代的變革。一件好作品的產生是很不容易的,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都意味著無數的失敗和突破舊的風險。
突破,前進,再突破,再前進,在打破舊的平衡基礎上建立新的平衡,躍上新的藝術臺階,這是王貴賓在自己今后的創作之路上深深刻下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