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類新藥葛酮通絡膠囊上市
安徽古井九方制藥有限公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合作開發的國家二類新藥——葛酮通絡膠囊近日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正式上市。
以治療腦中風為主的葛酮通絡膠囊研發項目1992年立項,是九方制藥與中國醫學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重大發明專利,曾被列入中國醫學科學院專項基金項目、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創新藥物與產業化重大項目,直接研發投入超過1 000萬元,于2006年7月25日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二類新藥證書,同時獲得該產品唯一成分葛根總黃酮中藥原料藥二類新藥證書。
葛酮通絡膠囊源于藥典方“愈風寧心片”,曾為部頒標準,收載入國家藥典(1995年版)。大量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證明該藥的有效成分為葛根黃酮。但是傳統制造工藝有效成分含量低,黃酮含量在6%~25%之間,服用量較大,效果不明顯。自1996年起,九方藥業投入巨資研發并進行設備升級,現擁有分離、純化葛根黃酮獨家專利工藝新技術,首創低壓逆流色譜法分離純化葛根黃酮,將葛根素純度提高到98%以上。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中老年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性超過70%~80%,全世界每年約有2 500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病,占總病死率的50%以上。有關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病的患者達500萬人,死亡人數由20世紀60年代的第七位躍升至第一位。腦血管病在老年人中發病率遠遠高于心血管病,居老年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且缺血性中風約占全部腦血管病人的80%。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中風用藥市場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統計數據顯示:中風用藥市場規模2004年高達70.46億元,約占我國藥品市場的2.92%。預計在未來的3~8年內,該類藥物年復合平均增長率應在18%以上。治療心腦血管病的藥品中,中成藥以14.43%銷售額的比例名列榜首。
科學家在人類唾液中發現天然止痛物質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唾液中的某種物質有止痛作用,其止痛效果遠遠超過嗎啡。
據《自然》雜志網絡版日前報道,由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專家發現的這種物質名為“OPIORPHIN”。動物試驗顯示,這種在人體中自然產生的物質,其止痛效果是嗎啡的6倍。
研究人員發現,OPIORPHIN能帶動人體自身的防御系統對抗疼痛。此外,這種物質的分子結構簡單,容易人工合成,無需從唾液中分離,就可大量生產。
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發現能盡快用于臨床治療。不過研究人員也指出,對于OPIORPHIN的止痛效果還需進一步測試,并確定這種物質是否有副作用。
受損心臟可望由患者自體干細胞修復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實驗顯示,受損心臟有望借助患者的自體干細胞進行修復。
據英國《獨立報》近日報道,這項實驗是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豬身上進行的。研究人員表示,豬的心臟與人的心臟相似,因此對人體的臨床實驗可望在1年內展開。
據參與研究的愛德華多·馬爾萬介紹,他們先從豬的心臟中取出一塊不到1cm大小的心肌切片,然后培育干細胞,最后通過連接腿部動脈的導管將約1 000萬個干細胞注入豬的心臟。這些干細胞此前已被染色,這樣科學家可以看到干細胞與心臟結合的位置。
研究表明,干細胞能夠與心臟結合,2個月后,它們仍然存在于心臟組織中。這表明,在心臟病發作后馬上用心臟的健康部位細胞修復受損部位是可行的。研究人員準備用更多的干細胞植入心臟的不同部位,以檢測它們能否恢復心臟的功能。
研究人員表示,從患者自身心臟提取干細胞的最大好處是可以避免排異反應。
美研究出治療鐮狀細胞貧血病新方法
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研究人員近日宣布,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化合物,可以有效緩解紅細胞的鐮狀程度。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物質可望用于治療鐮狀細胞貧血病。
鐮狀細胞貧血病是一種較常見的遺傳性血液疾病,患者的紅細胞中含有異常血紅蛋白,細胞由正常情況下的圓形變為鐮刀形,而且變得僵硬,導致紅細胞阻塞小血管。
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的這種名為5-HMF的化合物,與紅細胞中的正常血紅蛋白和異常血紅蛋白均能結合,能增強血紅蛋白對氧氣的吸附能力。這時,患者體內鐮狀紅細胞的移動能力大大增強,鐮狀程度有效緩解,可以在血管內順利前行,避免了血管阻塞。
研究負責人唐納德·亞伯拉罕說,研究小組多年來針對鐮狀細胞貧血病開發出多種化合物。試驗證明,5-HMF是最為有效的一種。
弗尼吉亞聯邦大學發表的新聞公報說,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已于近日完成了5-HMF相關專利的審查工作,該校享有利用5-HMF開發相關藥物的專利權。
霉菌提取物可望用于治療脊髓損傷
脊髓等中樞神經一旦受損便難以恢復,但日本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從霉菌中提取的一種物質能促進中樞神經細胞再生,并使神經恢復運動機能。
據日本共同社近日報道,慶應大學教授岡野榮之等研究人員注意到,脊髓受損后,受損部位周圍的細胞會發生過激反應,并分泌出阻礙神經細胞再生的蛋白質。他們研究了10多萬種化合物后發現,從霉菌中提取的物質“SM216289”能阻礙這種蛋白質的活動,促進神經細胞再生,并防止受損部位擴大。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從背部切斷實驗鼠的脊髓。實驗鼠大腦發出的信號傳遞不到后腳,后腳陷入癱瘓狀態。接著,他們持續1個月向實驗鼠脊髓受傷部位施加這種霉菌提取物。3個月后,實驗鼠神經組織中有10%左右得以再生,斷裂的神經重新連在一起,后腳的全部關節重新恢復運動。而且,這種提取物未在實驗鼠體內表現出明顯毒性。
研究小組認為,在實際生活中的脊髓損傷病例,總有部分神經未受到傷害,因此患者只要接受這種物質治療,癥狀就可以得到改善。而對于慢性疾病患者,若結合神經干細胞移植等手段,也有望恢復部分神經功能。
日本國內現有超過10萬人因交通事故、運動傷害或工傷造成脊髓損傷,引發運動障礙及感覺障礙。但目前除在脊髓受損后立即抑制炎癥反應外,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