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97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06)12-0533-02
到2015年,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市場將經歷一些重大的變革?,F階段已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市場上市的幾乎所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專利藥都將不可避免地遭遇非專利藥的侵襲。到那時,非專利藥的入侵將使得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的市場不得不改寫其維持了數年以專利藥為主的市場格局,約26%的市場份額將會被非專利藥占領。對國外市場來說,未來這場激烈的市場爭奪戰已不可避免,而對于國內市場來說,這場變革帶給我們的沖擊將是一個難逢的市場機遇,還是一種新的競爭挑戰?
1 全球第三大致殘性疾病的治療新藥的研究狀況
精神分裂癥是以認知力和情感深度分裂為特征的一種疾病,表現為最基本的人類行為受到影響,例如語言、思想、知覺和自我感知等。該疾病的癥狀所包含的范圍較廣,最常見的為精神方面的障礙,比如產生幻覺、妄想癥和錯覺等。
據統計,精神分裂癥在全球的流行率為0.5%~1.5%,而在所有接受治療的患者中只有5%最終能夠得以完全康復。此外,由于精神分裂癥通常會引發合并癥,例如焦慮障礙、抑郁或精神性藥物濫用等,據Datamonitor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超過1/3(38%)的精神分裂癥患者要遭受至少一項或多項并發的精神病或認知障礙等疾病的困擾。因此,TB Ustun在1999年在針對精神障礙的全球負擔進行的一項調查統計中,將精神分裂癥列為全球第三大致殘性疾病,其排名之靠前甚至超過了半身不遂和失明,從此,精神分裂癥也成為了一個令人談之色變、避之不及的疾病。
因此,有效的治療是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致殘的重要手段,其中藥物是極為重要的一環。今后該類新藥研發的趨勢應該是可同時對抗精神分裂癥及與之并存的精神性疾病,如能獲取成功,才有可能繼續占領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的市場,從而避免非專利藥的競爭。但從目前在研的藥物情況來看,具有更優療效的創新藥極少,Datamonitor的調查顯示,臨床醫師對目前在研階段新藥的療效信心不足,大多持不樂觀的態度。因此可以預見將來的藥物市場將不再是專利藥的天下。
2 國外市場:難敵非專利藥的侵襲
到2015年,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市場將經歷一些重大的變革。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的市場不再是專利藥物的一統天下,非專利藥物將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到那時,藥物之間的細微區別,包括改進對不良反應、合并癥、局部應答的治療,提高藥物耐受性以及充分展示藥品的成本有效性等等,都將成為藥物在市場競爭中的重要砝碼。
以美國強生公司為例,中樞神經系統(CNS)一直是其引以為豪的治療領域,因為其不僅在2005年以4.2%的增長率為公司創造了90億美元的銷售佳績,業績超過了英國葛蘭素史克和美國輝瑞,結束了這兩家公司一直以來在CNS藥物市場上雄居霸主的歷史,成就了強生在該領域的全球領頭羊地位。
強生公司在中樞神經系統領域的主打產品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利培酮(risperidone,維思通,Risperdal),2005年該產品銷售額保持了強勁的增長趨勢,與上一年相比增長16.5%,高達35億美元。盡管如此,擁有包括利培酮等重磅炸彈級產品的強生在未來尤其是2010年左右仍將面臨非專利藥的巨大威脅。如今,強生公司已在積極開發新的劑型和后續產品,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非專利藥將會帶來的沖擊和影響,但據預測,其在CNS領域的銷售額到2010年將全線下降。
事實上,在未來10年內,現階段已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市場上市的幾乎所有的非典型抗精神病專利藥都將不可避免地遭遇非專利藥的侵襲。預計到2015年,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市場現有專利產品的制藥廠商將遭到來自非專利藥制藥商的強力擠兌,而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市場26%的份額亦會被非專利藥獲取。因此,如今該領域的制藥廠商都在不約而同地尋找新的市場途徑(如出口),以緩沖這一沖擊波對各自產品造成的負面影響。
3 國內市場:專利到期是機遇
由此可見,對國外市場來說,未來抗精神病藥市場這場激烈的爭奪戰已是不可避免,而對于國內市場來說,這場變革帶給我們的將是一個難逢的市場機遇,還是一種新的競爭挑戰?
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之一,由于社會和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在承受了越來越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的同時,精神疾病也逐漸增多。據統計預測,精神障礙性疾病在我國的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已經躍居首位,超過了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惡性腫瘤等疾病。然而,與之相反的是,現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的抗精神病藥市場卻發育得不甚成熟。據了解,在近3 000萬精神疾病患者中,得到有效治療的不足5%,與發達國家35%的就診率相差甚遠。另據對全國16大重點城市樣本醫院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精神障礙藥物在國內的整個醫藥市場中僅占1.58%的用藥金額,位列20大類藥物的第13位。在精神障礙用藥中,除了抗抑郁藥以51.5%的份額占據了這一領域市場的半壁江山外,抗精神病藥的份額尚不足1/4。這主要是受經濟條件和治療觀念等方面的影響。
從競爭格局來看,在國內抗精神病藥物市場,按用藥金額統計,超過80%的份額均被外資企業占據。以抗精神病用藥在全國16大重點城市樣本醫院中的統計為依據,2005年進入統計范圍的抗精神病藥生產廠家共有103家,排名在前10位的廠家所占的份額為94.1%,而3家外資企業占有了79.2%的市場。
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以36.3%的份額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抗精神病藥市場的領頭羊,禮來公司緊隨其后,擁有31.4%的市場,阿斯利康有限公司則以11.5%的比例居第3位,市場集中度極高。在國內企業中,則以成都大西南制藥有限公司、湖南洞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蘇蘇州第一制藥廠排名較為靠前,所占的份額分別為4.5%、4.1%和2.8%。而其余近百家企業只能在不足一成的市場上苦苦掙扎著。
從具體產品來看,目前國內抗精神病藥物市場上占主要地位的是強生的利培酮(risperidone,維思通,Risperdal)和禮來的奧氮平(olanzapine,再普樂,Zyprexa),這兩大產品在抗精神分裂癥用藥市場上共占有67%的份額。利培酮于1993年12月首次上市,由于價格相對便宜,因此在醫院的處方量上領先;奧氮平則為1996年9月首次上市,因價格昂貴而在銷售額方面略勝一籌,2005年的銷售額達42億美元,位居全球暢銷藥排名榜的第7位,也是抗精神分裂癥用藥市場中的王牌產品。此外,阿斯利康的喹硫平(pentiapine,思瑞康,Seroquel)1997年9月首次上市并于2001年底進入我國市場,在國內的業績表現也很出彩。2005年在全國16大重點城市樣本醫院的統計中,以11.5%的市場份額居抗精神病用藥排名的第3位。目前,該藥已經被列入《中國精神疾病治療指南》,在我國市場上一直被作為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一線藥物。

由此可見,市場潛力大、發育尚未成熟、專利產品占主導地位是我國抗精神病藥市場的三大顯著特征。人均醫藥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患者保健意識的增強,一定程度上會推動抗精神病藥物的使用,提升其市場總值。市場容量的擴大預示著藥物未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而藥品專利的紛紛到期也將催生出更多的市場機遇。因此可以說,在未來10年內,隨著抗精神病用藥領域幾大產品專利的紛紛到期,必會為專長于走仿制路線的國內企業提供絕佳的市場機遇。
(收稿日期:200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