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有一座山,叫作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作興福寺。興福寺有一把年紀了,大約一千五百歲。寺內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點是因為竹林里有一條曲徑。曲徑的特點是因為有一位唐人寫進了詩歌。詩歌的特點是到現在還非常動人和流行。這首詩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皆俱寂,惟聞鐘磬音?!弊质撬稳嗣总缹懙摹C总篮比耍隽嗣娜涡院童偪?。有潔癖,好奇裝異服。性情滲透在字里,詭異又憨厚。出奇得漂亮!
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這首美麗的詩歌里面。清早起床,推開房門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徑上,梳著頭發。根根發絲都飄向遠方:唐朝和宋朝。忽然發現,美麗的東西是橫截面,一旦美麗便永遠美麗。絕不隨著時間線性消失。常建的詩是美麗的,愈看愈感心旌搖曳,悟入清空;米芾的字是美麗的,詭異憨厚怎么也掩不住任性和瘋狂。美麗是不老的,唐詩不老,宋字不老,因而一千五百年的興福寺也永遠不會老。
入夜,聽慧云法師講經。古老的寺廟,偏偏有年輕的小當家。二十來歲的慧云法師,相貌還沒有徹底脫去男孩子的虎氣,談吐卻已經非常圓熟老到。可以舉重若輕地引領我們前行。南來北往,到過的寺廟不少,覺得哪一座也沒有興福寺這么濃濃的“禪味”。密密竹林,蒼蒼古木,處處透著禪意。
夜深深,在寺內緩緩散步。看風中低語的古樹,看樹葉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階,看夜鳥夢囈巢穴,看回廊結構出種種復雜的立體圖案,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時間失去滴答滴答的聲音,看僧人們的睡眠呈現一種寺廟獨有的靜寂。一仰頭,參天古柏的縫隙間晃出興福寺的月亮,小小的一彎冷月,朦朦朧朧。
興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因為它有興福寺,有興福寺生長了千年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興福寺的月亮不是單純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我在新疆看見過又大又圓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沙漠。那種月亮適合失戀少女、行吟詩人和深受聲名富貴所累的成功者。而我真是喜歡興福寺的月亮。從離開興福寺的那一刻起,我就在等待機會和緣分,再去興福寺住幾日。到了晚上,就出來曬月亮。
【簡評】這篇散文描寫了千年興福寺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作者來此小住,踏古探幽,尋訪久遠的美麗和空明;聽法師講經,感悟濃濃的禪味和禪意;夜晚,在寺內緩緩散步,享受一種寺廟獨有的靜寂;在月光下曬月亮,又是何等浪漫而富有詩意!全文意境優美,語言簡練,字里行間,充分表達了對美好寧靜的生活的追求和眷戀。
[作者通聯:江蘇南通虹橋106A—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