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運行受許多因素的影響,為了進一步發展和壯大科技企業孵化器,有必要對影響其運行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文章結合相關理論和國內外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的成功經驗以及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影響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有效運行的主要因素可以分為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兩大類。外部因素包括國家國家政策、社會相關支持網絡等;內部因素包括自身組織模式、發展戰略模式、運營模式、專業化等。
關鍵詞: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因素
一、 影響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因素的主要理論
理論界專家學者對影響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因素已進行了一定的研究。美國學者戴維·艾倫的觀點,認為影響科技企業孵化器有效運行的因素有:每個科技企業孵化器應該具備的自身的特點;科技企業孵化器每項經營活動都要適合所在地區和整個社會的需要;堅持培養商業機構這一根本目的,而不是僅僅出租廉價房屋;應選擇好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經理,選擇好客戶(新創科技企業);對在孵科技企業提供有效幫助;堅持以營利為方向,不過于依賴政府;建立并加強科技企業支援網絡。
雷孟德·W·施米勒、米切爾·道德·吉爾通過對美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調查以及與相關人員的廣泛討論,總結了美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有效運行的經驗,即在孵科技企業的商業技能;在孵科技企業的資金來源;科技企業孵化器自身的成功形象;科技企業孵化器對在孵科技企業的類資金支持;對在孵科技企業的創業教育;在孵科技企業的選擇;科技企業孵化器與高等學校的聯系;孵化程序與政策明晰的簡明項目指導說明;所在社區的支持;科技企業家網絡等。
Rustam Lal ka ka and Jack Bishop對發展中國家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進行了研究,認為影響發展中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有效運行的主要因素是:不論政府還是其他創辦人,他們都樂于將時間和財源投入到科技企業孵化器去實現他們的理想,并且作為總的小型科技企業計劃的一部分;大學、科研機構、工業部門、專業科技企業服務機構的技術基礎設施;對科技企業的真正要求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經營相關費用的系統性分析;對有前途科技企業的認真篩選;對國內外業務機會的追蹤;科技企業孵化器經理的選擇和培訓;對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在孵科技企業的投資渠道;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要鼓勵科技企業行為,并以新產品和服務激發市場。
二、 影響科技企業孵化器有效運行的相關因素分析
結合國內外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的成功經驗和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運行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影響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有效運行的主要因素可以分為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兩大類。
1. 外在制約因素。
(1)政府的扶持政策。在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無疑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國家和地方政府對孵化器的支持與推動是孵化器成功的重要因素,許多國家政府有專門費用支持孵化器運轉和擴大服務(如芬蘭和我國香港地區)。據統計,美國大概有2/3的孵化器得到聯邦或州地方政府的運營補貼。我國政府對于科技企業孵化器產業的誕生和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為:出資興建、制定優惠政策、提供補貼、積極向社會上宣傳和倡導等幾個方面,其中政府的政策扶持是至關重要的。政府的扶持政策主要體現為政府投資、稅收優惠信貸補貼、基金的建立與使用等。
(2)政府與孵化器的關系。政策性孵化器承擔的社會公共利益的責任實質上是政府管理職能的延伸,而孵化器又是獨立于政府的社會經濟組織,因此,政府應通過政策和法規對孵化器進行間接的調控來實現管理的職能;而以政府投資為主體的政策性孵化器有責任傳導政府的意圖,執行政府的政策和法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于孵化器行業的發展,政府更應該當好裁判員而不是運動員。應從微觀管理層面脫離出來,充分發揮其在宏觀管理方面其他組織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善孵化器產業的生存環境。
(3)良好的法律環境保障。科技企業孵化器立法需要重點解決四個問題: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立法地位;適應科技孵化需要的優惠政策;孵化從業人員的人才培養和資質管理;規范孵化流程、控制孵化風險。
(4)投融資環境優化。如證券市場與風險投資機制的成熟。近期對孵化器產業的調查表明,北美約四分之三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幫助顧客獲得商業銀行貸款或專業性的非商業銀行貸款以及貸款擔保。約三分之二的孵化器計劃能提供顧客與天使基金或風險投資者的聯系三分之一的孵化器能提供內部投資基金。
(5)網絡化支持。網絡化是指一個地區的科技企業孵化器之間要形成一個網絡組織“這個組織不僅包括孵化器,也包括大量的能夠幫助創業企業成長的咨詢服務機構或相關企業”這個網絡組織實際上就是把所有與企業孵化有關的主體聯合起來,實現服務、信息、知識、資金、空間等資源的共享,最終實現優勢互補。單個的、分散的孵化器不足以支撐起孵化器產業,只有將各個城市、各個區域、甚至世界范圍內的孵化器組成孵化器網絡,才能形成孵化器產業的整體構架。孵化器網絡化,一方面使資源的獲取范圍擴大,達到資源充分共享,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孵化器之間,孵化器與其他機構之間的雙向交流與互惠發展。
2. 內在制約因素。
(1)運營模式。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隨著環境的變化及對孵化器本身的認識不斷調整,在孵化器的發源地美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組織形態不斷演變,經歷了著眼于科技企業組織創業的經典綜合科技企業孵化器,著眼于孵化科技企業快速發展的現代綜合科技企業孵化器,著眼于對某一專業技術領域科技企業進行孵化的專業技術科技企業孵化器,人才科技企業孵化器,國際科技企業孵化器,虛擬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投資集團孵化器等階段。
(2)組織模式。組織模式是指按照組織追求的目標,對組織的結構和職能進行設置和布局,以實現組織的發展目標的結構形式。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組織模式與投入機制相關。投資人對孵化器的投入決定了孵化器的組織模式。目前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投入主體包括政府部門、大學研究機構、各類企業投資、以及非政府組織和國際組織等。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組織模式可以分為事業單位型和企業型。具體可以分為政府主辦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型、民營孵化器、大學科研院所主辦的事業單位型孵化器等多種組織模式。不同的組織模式下,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運行狀況各不同。
(3)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戰略和服務模式。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戰略模式是指管理者為達到孵化器所設立的目標、根據孵化原理、結合孵化器所占有和能夠獲取并支配的資源、對孵化器的功能和服務所作的全局性計劃安排。科技企業孵化器的服務模式是指依據孵化器的總體目標、將資源配置起來、使科技企業孵化器具備相應的性能。從這兩個定義可以發現、戰略模式是從資源獲取的角度來說、服務模式是從孵化器服務提供的角度而言。服務模式最終的落腳點在設置孵化器的各項具體的服務內容、相對于戰略模式、服務模式是在相應的戰略模式框架下更為微觀的設計。采用的發展戰略和服務模式不同,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運行狀況必然不同。
(4)孵化器內部團隊素質。孵化器內部團隊素質高低直接制約孵化企業的發展“孵化器的管理和運作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工作”即便是政府投資創建的孵化器,它的組織與運行也應該是由高素質、專業化的團隊進行管理“它不僅需要做好類似一般工業園的物業管理工作,做好低端的商務服務和生活后勤服務,更重要的是要提供能夠有效降低企業創業風險的各項孵化中介服務,如創業計劃重整、政策及信息咨詢、管理咨詢、人才獵頭、營銷扶持、提供公共實驗設施、組織創業沙龍、提供技術產權交易、提供風險投資等”當然,所有這些中介服務內容,不一定都由孵化器的管理機構來提供,但孵化器的管理機構應圍繞著扶持企業發展的目標,根據經濟有效的原則對孵化器外的各種社會資源進行統籌,低成本地將這些服務注入到在孵企業中。
(5)與入孵企業的關系。企業孵化器與入孵企業的關系可以說是孵化器經營成敗的關鍵。如果入孵企業能充分地理解并與孵化器保持良好的合作,則不僅有利于自身得到良好的孵化服務,也有利于孵化器更好地設計并改善服務。
一般來說,理解與合作的前提就是看孵化器所提供的服務與創業企業的需要能否吻合。在基本上能夠吻合的情況下,還需要孵化器管理人員去創造氣氛。例如清華創業園經常組織一些文化性或體育性的沙龍活動來與入孵企業共同營造“創業園文化”,以最終達到入孵企業和孵化器之間在文化上的認同甚至融合。
(6)專業化。專業化是指科技企業孵化器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優勢行業。科技企業孵化器在培育在孵化科技企業時,如果能夠精通其所在的行業,則能夠比較容易地輔導該企業的成長,并能夠實現專業化分工的規模效益。
由于時間、精力和資金等資源的有限,科技企業孵化器不可能擅長于所有的行業,因此需要聚集于某一個或者某幾個相關的行業,向能為某一專業技術產品或服務的開發和商業化提供支撐服務的共享儀器設備與實驗室、專業技術平臺和智力網絡以及可以運用于該行業的商業資源網絡的專業技術孵化器方向發展。美國的生物技術孵化器和加拿大魁北克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就是成功的典范。
(7)孵化器與風險投資結合的互利性。將科技企業孵化與風險投資兩種行為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實現雙贏的目標。由孵化器完善被孵化科技企業的整體運作框架,以及科技企業發展所依賴的技術創新思維,從而對風險投資者產生吸引力,然后由風險投資者提供科技企業發展所需要的種子基金及后續基金,進一步引導科技企業的發展,直至小科技企業孵化成功,從而從政府約束和市場約束兩方面保證了扶持高新技術科技企業的發展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共同效果。
參考文獻:
1.梁敏.科技企業孵化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模型設計.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2).
2.張平.我國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化運作研究.軟科學,2004,(18).
3.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2003年發展報告.北京:國家科技部,2004.
作者簡介:李建強,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工學院講師,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
收稿日期:2006-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