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黑龍江教育》相識已經8年,雜志刊登的《美麗的心靈》一文始終停留在我記憶最深處。這篇文章不僅教會了我如何去做班主任,也改變了一個學生的命運。
2002年我接了一個新班,班里有一名叫小榮的男生,他任性,成績差,經常擾亂班級正常秩序。當初為了教育他我想盡了辦法,但他還是我行我素。當時已是市級優秀教師的我大為惱火,擔心自己幾年來努力取得的成績被他毀掉,于是我一次次地向他家長“告狀”,希望他們能將小榮領回去,還班級一個“太平”。
就在我的“努力”即將“奏效”之際,我看到了《黑龍江教育》刊登的這篇《美麗的心靈》,我猛然間意識到如果我這樣做了,若干年后那篇文章作者的愧疚感就會同樣出現在我身上。經過認真思考,我調整了工作方法,用真情感化他,用愛心感染他,慢慢地他開始有了轉變,現在他已經上了大學,
時常想起這件事,便會暗自慶幸,慶幸自己在迷茫之際有《黑龍江教育》相伴!從此,我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從而在指導學生、班級管理以及教育科研等方面如魚得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黑龍江教育》不正是我們教師的活水嗎?有她的陪伴,我們會快樂;有她的指導,我們定會在教育領域踏實地贏得一片嶄新的天空!
編輯寄語:一段觸動心靈的往事,一份挽救學生的誠心,劉老師做到的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也是我們為之欣慰自豪的。真心地希望通過她,您能有所收獲,通過她,您能有所感悟,讓她陪伴著您,和我們一起看教育的鐘靈神秀,品教育的意味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