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和未來社會都是一個學習型社會,誰會學習,誰就會得到更好的可持續的發展。而良好的學習習慣離不開讀書習慣的養成,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讀書的習慣,就顯得尤其重要。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在班級開展了“讀書周”活動。時間是每天15分鐘。
“讀書周”就是給每個同學都創造一個能夠給全體同學讀一周自己喜歡的書的機會。具體做法是,每個學生都可以申請自己的“讀書周”。在讀書的前一周要把自己的讀書內容以海報的形式做一個介紹,貼在班級的墻壁上,使其他同學對自己的讀書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通過宣傳自己的讀書內容,去獲得更多同學的支持,增加讀書活動的趣味性。如果申請“讀書周”的同學過多,也可以允許同學以組合的方式申請他們的“讀書周”,或者讓申請的同學做出自己的海報后,由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周”人選,并把最后確定的“讀書周”人選按順序安排好。
喜歡散文的同學可以申請自己的“散文周”,比如“朱自清周”、“三毛周”等;喜歡詩歌的可以申請自己的“舒婷周”、“郭沫若周”、“汪國真周”等;喜歡小說的可以申請“老舍周”;喜歡歐美音樂的可以申請“格萊美周”;喜歡流行音樂的甚至可以申請“港臺音樂周”、“大陸流行音樂周”。喜歡體育的可以申請“我的NBA周”、“中國體操周”等。也可以申請自己的“溫情小品周”、“戲劇周”、“古詩詞周”、“我的武俠周”等,總之要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權利。申請什么樣的讀書周,應該根據學生準備的文章內容而定,根據學生擅長的內容而定。學生可以申請任何一種合理的、自己喜歡的“讀書周”。
通過“讀書周”活動的開展,使班級大部分學生都參與到讀書活動中來,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避免了長時間讀書引起的乏味感覺。靈活的讀書方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讀書的內容和形式,也促進了學生讀書個性化的形成和發展。讀書活動,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使學生在這個平臺上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華,使他們感受到讀書帶來的快樂。學生的個性在讀書中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使他們變得更加自信、樂觀、豁達,也更樂于與同學交往。
在“讀書周”開展的過程中,我認為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一、文章題材的選擇。文章過于嚴肅,學生會覺得沒有興趣;過于娛樂,也起不到教育的目的;過于專業化,個性化是體現出來了,但是又與很多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太大的距離。所以選擇的文章題材要適合大多數同學的喜好。
二、文章的內容和思想性。好的文章可以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不好的文章對學生的不良影響卻是立竿見影的。因此為了引導班級讀書的方向性,使學生在讀書活動中真正有好的收獲,老師要幫助學生對讀書的內容進行選擇,給出合理的建議。
三、在讀書人員的安排上,盡量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有參與的機會,使活動的開展更加具有普遍性。
四、教師每學期要盡量安排一個自己的“讀書周”或者和同學合作一個“讀書周”,使教師時時刻刻和同學一起參與“讀書周”活動。
讀書是一種習慣,需要我們不停地去強化。只有現在養成了讀書的習慣,將來才會喜歡讀書,愿意讀書,也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學習型社會的發展需要。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第3中學初中部)
編輯/于赫
E-mail:hehe6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