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跟二女兒學會了聊天,我隨便打開了“看誰在線”,點擊了“加為好友”。
我年近半百,個人資料欄除了注明省份和學歷外,其余什么都沒填。
孩子說,不要說自己年齡大,否則人家不會跟你聊的。我知道,網上聊天大多都是年輕人。
昨天,在大學讀書的大女兒來電話,說:“爸,學會聊天了嗎?女兒跟您聊一會兒。”“有啥聊的”我說。剛撂下電話,我妻子就勸道:“這是干啥?在網上和孩子溝通一下,不是挺有意思的嗎。”
和陌生人聊天,好像都蒙著面紗,真面目被裹得嚴嚴實實的,甚至是虛擬的。前天我和一個網友說:“隨便聊吧,比如情感、家庭、學業、事業上的喜怒哀樂什么的。”人家說:“話題太大,你太成熟了,你有職業病吧!”聊了一會兒,覺得沒啥收獲,還浪費了我許多的時間。
但也不完全是這樣,多少也開闊了眼界。一個石家莊小學五年級的女生,網名“笑煞江湖”,經常上網聊天。我問她,星期天都干什么?她說,學英語、奧數,二胡,還參加體育鍛煉。我說,你學那么多,不累嗎?她說,現在的社會,不多學點不行啊!接著打出“請勿打擾,我在查資料”!看,現在的孩子活得多累啊!第二天,我又問她,昨天在網上查什么資料?她說,《紅軍長征》。我又問她,紅軍是什么時間走的、在哪里出發?到陜北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她說,老師會講的。我猜這孩子根本沒有查資料,在和人聊天。
我覺得在學校和我的學生“聊天”,更有趣,而且更有意義。
為了打開學生心靈的窗口,我讓學生拿出一個大筆記本,要求在本面寫上“成長對話”,名字處設個自己知道的“密碼”。說出自己的困惑、煩惱、壓抑或快樂、感激、領悟……
翻開學生筆記本,我看到了許多學生敞開了的心扉:“師生間的誤解”,“同學間的交際”,“語、數、外,特別是數學和英語學不好”,“因為學習不好而不愛學習,甚至產生了輟學的念頭”,“上課不敢回答問題,聽某一科老師講課心‘突突’”,“性格孤僻,不愿和大家在一起”,“學習成績靠后,還總想超過別人”,“總感冒,心煩”,“下一年想重讀”,“想買一輛自行車,家窮買不上”,“上課總是溜號”……
我針對每個學生的心理問題,在本子上一一做了解答。如,有個學生說,某老師對他有誤解,還不容他解釋,他說他哭了,覺得心靈受到了傷害。我在他的本子上寫了這樣的話:課后可以再找老師談談,如果還不能“冰消雪化”,那就把頭抬起來,腳繼續往前走,別停下。我們面對的生活本來就是七彩的,有快樂,也有痛苦。鮮花和眼淚同樣美!
這種“成長對話”學生很喜歡,每當他們看了我的批語,臉上都會露出驚喜和快慰的神色。學生們知道。師生間這種“對話”是平等的、理解的、輕松愉快的。它跟網上聊天不同的是,我們師生彼此看到了對方真誠、率直的心,我們是在用心靈對話,用心靈“聊天”。
(作者單位:賓縣賓西第2中學)
編輯/于赫
E—mail:hehe6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