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用一種全新的方式揭開了第五屆年會的序幕:“我們時代的青年領袖”特別圓桌會議。與“博鰲亞洲論壇”其他會議不同的是,青年領袖會議沒有設主席臺,沒有主旨演講,甚至沒有既定的程序。有的只是一個框架,一個我們這個時代成功者對話成功的平臺。
圓桌會議的發言嘉賓包括澳大利亞議會歷史上最年輕的議員邁克爾約翰遜、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亞太區副總裁歐思文、澳大利亞太平雜志董事長雷恩斯多克、百度掌門人李彥宏、國美老總黃光裕、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騰訊創始人馬化騰、霍英東集團副總裁霍啟剛、SOHO聯席總裁張欣等。
會議的主題被確定為“激情、夢想、使命”。有意思的是,發言的青年精英們提到的更多的詞并不是“激情”,而是“堅持”。
黃光裕這樣闡釋這一詞匯:做任何事情困難都是比驚喜要多,堅持非常必要,是成功的決定因素。
李彥宏則坦言:“我要承認有些時候我可能有一些失望情緒,比如說市場不夠大,中國市場比美國市場小得多,想到這些問題我總是對自己說,中國的企業要能夠進一步發展搜索引擎需要時間。”
不當壞人也能做成事
如果李彥宏出現在另外一個演藝明星薈萃的場合,長相俊朗、溫文爾雅的他也一樣會迅速形成焦點。《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沒有叫他“李總”或者“李先生”,而是有些美國式地直呼其名,他立即報以友好的微笑。
在他眼里,中國年輕人所身處的這個時代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變化。“有人說,三年可能就代表著一代,每過三年就會出來一批新的人”。他表示,他現在越來越多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這一代企業家應該做什么事情,應該考慮什么問題。
他講了一個可能很多“海龜”都曾經碰到過的創業故事。“六年前,我剛剛回國,有一個比我先回國的‘海龜’跟我講了一個他自己對于在中國做事情或者說做商業的感觸。他說,中國當時的商業環境其實問題很大,問題大到什么地步,——你的周圍有很多所謂的壞人,你要想好好按照正規程序做事情是做不成的,因為你周圍的人大都不按照正規程序做事情。只有你也按照壞人做事的方式去做事情的話,你才能夠在中國做成事情。”
“我聽了之后比較失望,因為我自己覺得我怎么也不可能變成一個壞人,我也沒有膽量和能力變成一個壞人。我怎么辦?當時還是心理比較害怕。五六年下來,我自己感覺現在的中國跟1999年底我剛剛回到中國的時候已經非常不一樣了。現在的商業環境、現在的市場秩序、現在國家的政策、現在人們的思維方式可以說是非常接近真正的市場經濟環境。你即使不是一個‘壞人’,你仍然可以做成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作為全球500強企業的高級領導人,UPS的歐思文曾任克林頓政府的交通部長助理總顧問,是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杰出青年論壇的24名創始成員之一。他對壞人與成功這個話題也很有興趣,“在中國成功不一定做一個壞人,要盈利也不一定做個壞人。我們在盈利的同時可以給我們的世界帶來更美好的生活。”
他評論說,一個青年領袖不能為了成功而成功,領導力的核心在于把個體凝聚起來做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在回答《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有關“青年領袖最重要的品格是什么”的問題時,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他最看重的是“誠實”和“愛心”。他說,沒有誠實,財富的社會責任就無從談起。盡管沒有直接參與這次圓桌會議,但潘石屹一直站在會場的最后一排傾聽。
為帥之道
作為1992年到1998年在任的菲律賓第12任總統,拉莫斯始終都是“博鰲亞洲論壇”的明星。《瞭望東方周刊》記者五年前論壇成立之際曾專訪他,當時他選擇了面向大海的一個茶座作為采訪地點。采訪時他手里一直拿著一支雪茄,但并不點燃。采訪完他看了記者的采訪記錄,主動在上面簽上了“拉莫斯獨家提供”的字樣。
盡管論壇已經開了五屆,但論壇理事長拉莫斯的年齡對很多記者來說仍是個謎。在官方材料中他沒有提供出生年份。這次論壇期間,他能步行的都堅持步行。本刊一位記者向他表示不解時,他把記者拉到身邊,一邊走一邊說:“來,我告訴你為什么,車是為老人準備的,我不需要。”
這位不服老的退休總統本來并沒有在“我們時代的青年領袖”特別圓桌會議的嘉賓名單之列。但當會議進行到大約一半的時候,他悄無聲息地走進了會場。工作人員趕緊把惟一空著的“超女”張靚穎的名牌撤換下來,安排他坐下。
“對我來講,要成為一個領導人應當能夠給人以啟發,還有一個基本的要求是要比別人更加努力,比別人更努力不是你比別人跑得更快,你可能比別人跑得快不了多少,但是你必須要比所有人有更多的耐心。你首先要成為自己的主人,要掌控自己。”拉莫斯這樣告誡現場的中外青年精英們。
他接著說:“在樂隊里面演出不管個人有什么樣的表現,他必須要同其他的樂手保持和諧,這樣才不會走調,才不會失去這種和諧,這也是我期待你們所擁有的品質。也就是說有能力讓一個集體或者說一批人、一群人,不管什么年齡什么職業,能夠把他們調動起來。”
頭發梳理得整潔油亮的霍英東之孫霍啟剛表示,拉莫斯的發言他都認真做了筆記,“領導人不僅尋求更多的利潤、金錢、政治上的成功,領導人要能夠給一群人帶來和諧。合作比競爭更重要。傳統產業是講如何打敗對方,對我們來說不變的主題是雙贏。”
黃光裕總結他的為帥之道是“多謀快決,錯了就改”。他說,事情需要多方面探討,但可能真理只有一個,方法只有一個,找到真理的方法非常不容易,你要有勇氣去嘗試,有勇氣去改變錯誤,在這個過程里面不斷創造價值。
“單純講差別的話,我認為大家的差別都是不大的,成功往往贏在半步的差距。這半步的勝出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得來。”他說。
伊利老總潘剛15年前還是一個剛剛分配到一家回民牛奶廠的大學畢業生。他現在領導的企業已經是年收入120億元、稅收5個億的行業老大。2004年底伊利發生了一場大的危機,很多媒體、股東、投資者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伊利會不會倒下。如何走出這場危機,是對這個從基層走出來的年輕人的領導力的巨大考驗。
潘剛說,當時管理層面對這種危機采取了公開、透明、坦誠的思路,請政府官員、股東和媒體人士到企業去看,讓他們感受一個真實的伊利,一個工作有條不紊、員工積極熱情的伊利。
“去年我參加北大創新論壇的時候,有一個朋友提出問題:伊利集團未來什么時候還會摔跟頭,當時引起大家的一片笑聲。這不僅對于伊利集團,對于中國的很多企業來說都是面臨的一個問題。”潘剛說。
他認為,所有的中國企業目前仍然是發展的初期階段。很多企業都在比速度,甚至都在評成長冠軍,這樣造成很多企業忽視了內部管理,在成長過程中留下很多隱患,企業的內部管理非常薄弱。“這種例子已經很多,也有很多深刻的教訓。”他提醒說。
“領導力”這個話題也吸引了SOHO的張欣。作為曾入選達沃斯論壇青年領袖會議的“領袖”,她也是這次圓桌會議惟一用英文發言的中方嘉賓。
“21世紀的領導能力需要新一代的思維方式。領導只是推動一些事情,推動人才之間對話。領導的能力將在你在最需要你幫助的時候提供幫助而得到最大體現。”
夢想和激情之源
熟悉網絡的人很少有不知道QQ的。35歲的馬化騰就是創造了QQ的“企鵝之父”。在馬化騰的領導下,騰訊已成長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應用服務提供商之一,構建了QQ、QQcom、QQ游戲以及QQ移動手機門戶四大網絡平臺。
“可以說騰訊在過去的七八年發展歷程當中,從最原始的兩三個人,從懷著初期的夢想,希望通過即時通訊打造中國人的社區網絡,開始一步步發展起來。”馬化騰說。
他認為夢想和激情是成功的必要因素。“我們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前景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作為中國的創業者怎么在國外巨頭紛紛進入中國的過程中脫穎而出,我想我們是需要有一個夢想和激情才能夠成功。”
黃光裕則這樣闡釋“夢想”,夢想有“大道”和“小道”之分。取道不同,人生價值和企業的發展道路就有所不同。走小道是投機取巧,追求短期利益,成不了大器。“我走大道,要公之于社會,將自己的夢想建立在多方收益并能夠承擔公眾責任的基礎上,不僅關注企業自身發展,更要關注國家和社會的發展。”
澳大利亞的雷恩斯多克既是雜志的主編,也是蘋果電視網和多家基金及公司的董事,最近又被澳大利亞政府任命為精神健康委員會主席。他的發言充滿了哲理。
他說:“我們的商業利益超出了企業的圍墻,這跟個人的激情和夢想有關。不同的使命給我們帶來不同的責任,無論我們在做什么,我們的激情和夢想都對塑造世界的未來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成為奧運會贊助商之后,潘剛對伊利晶牌提出一個新的口號“為夢想創造可能”。他說,我們把牛奶定義成健康,中國的消費者只有有了健康的體魄,才有實現夢想的可能。“我感到伊利就在幫助中國的消費者實現他的夢想。”
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作為網絡先驅的馬化騰也看到了責任的重要。他表示,中國互聯網的環境和其他地方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中國的1億網民多數是年輕人。
“中國70%的網民是30歲以下的青少年。因為我們是做即時通訊的,我們擁有年輕人數量更多,這也給我們帶來一個思考。未來我們如何為互聯網長期健康發展盡我們的義務,這是創業者尤其初具一定規模的企業家應該重視的問題。”
雷恩對領袖的理解是“領導者首先要能把一些機會帶給大家”。他同時提出,一個年輕的領導人也應該擔負更多的責任。“領導的核心是要了解我們對誰負責。領導也是一種矛盾,領導要在直接利益主體和更廣泛的社會效益之間取得平衡。整個社會的利益也符合客戶、員工、股東的長遠利益。”
李彥宏通過回顧自己的創業歷程表明了個人與時代的關系。1999年底他在美國硅谷準備回國創業的時候,網上的中文信息非常少。網上的信息少意味著搜索引擎沒什么用處。大多數的信息都不在網上。他剛回國的時候,每天早餐之后出去遛彎,當時他家附近的一個網吧有100臺電腦,沒有一臺電腦前面的用戶在使用搜索引擎。
2000年5月,百度開發了第一版中文搜索,搜集了大約500萬的中文網頁。這個在當時看來已經是世界上最全的中文搜索引擎,其信息量大概是網上所有語種信息的2%。今天,百度的索引有12億個中文網頁,占互聯網上所有語種信息的15%。
“我喜歡的東西是我的激情所在。互聯網上短信火過,游戲火過,還有其他誘人的東西經常出來,我們都沒有去做,我就是要做搜索。每次遇到記者總會被問,百度下一步會做什么9大家總是感興趣新的東西。我被問得也很無奈,我過去六年做的都是一樣的東西,為什么覺得我下一個月就會做一個新的東西出來?”李說。
黃光裕在發言中幾乎用了一半的篇幅講述“只有在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這一企業發展的“大道”。“我個人和企業20年來的發展歷程正是遵循著這樣的規則才走到今天。”他說。
黃光裕對自己的社會責任也有自己的理解。“如果說創業的初期主要是為了謀生,現在企業逐步壯大后,我感覺到這個責任變得越來越具體,比如讓員工在企業的平臺上有更多的發展,實現個人的自身價值,再比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為社會解決更多的就業,為行業培養更多的人才,這些都是非常具體的社會責任。”
作為中國乳業的領軍人物,潘剛得過很多獎項,但他最引以自豪的獎項是2005年最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這一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