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餅還在齒頰留香,重陽登高的步履聲已越來越近,仿佛有人吟唱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它引領我進入重陽佳境,讓我領略閨中檀香從爐中裊裊升騰,那幽香與菊香、酒香交融,那醉人的秋意把佳人帶入與郎君相逢的夢中。讓我癡迷向往的重陽,我也要慶祝一番。
始于戰國時代的重陽節,經兩千多年的春秋更迭,才定格為“以職爻(音搖,構成‘易’卦的基本符號)為九”的記載,農歷九月九日,九為陽數,兩九相重,故為重九;日月并陽,兩陽相重,故為重陽。這一天,全國許多民族,許多地方以各自的方式方法慶祝九月九日重陽節,如登高野游、賞菊聚餐、祭天敬祖、養老尊賢、戴插茱萸(有濃香,能入藥的植物)、蒸花糕、吃螃蟹、做九黃餅、包栗子粽……
我該怎樣慶祝呢?看院中菊花正黃,那壺中美酒飄香,捋袖掌勺,做幾道家常小菜,約三五知己,把酒賞菊,歡度重陽佳節,伴清照沉醉花陰,也算得此生不虛也。
一、 吃菊花
菊花,又稱鞠、壽客、黃花。《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黃華。”屈原《楚辭·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它品種繁多,色彩豐富,既具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價值,還可作烹飪原料,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此番供小酌的菊花菜有:
(一) 菊花鱸魚
原料:約500克鱸魚1尾,菊花5朵,香菜10數支,白醋、鹽、胡椒粉、酒、豆奶(或牛奶)、蔥花、姜末等適量。
制法:鱸魚凈處理后在經過蔥花、姜末煸過的油鍋中兩面煎得微黃,入清水淹沒魚身,用大火煮得湯色奶白,下鹽、白醋和酒調準口味,撒胡椒粉、豆奶約半瓶,待湯汁沸起,下洗凈去蒂的菊花瓣和剪短的香菜莖,即可起鍋裝入湯碗上席。
特點:魚黃湯白與翠綠香菜、彩色菊花瓣相映成趣,味酸辣,有補肝腎、益脾胃、清熱生津之功。
(二)菊花假魚翅
原料:黃菊花5朵,臺球大小的土豆2個,胡蘿卜1根,粉絲100克,姜末、蔥花、糖、醋、醬油、味精等適量。
制法:粉絲浸發后入油鍋加醬油、白糖、味精輕輕翻炒至色澤起紅即起鍋裝盤,理順絲縷待用。另起油鍋倒入已煮熟壓成泥狀的土豆和胡蘿卜兜底翻炒,倒入先前用糖、醋、姜末、蔥花、 味精調成的鹵汁,翻拌均勻,起鍋連同洗凈并切成小段的菊花瓣,均勻地覆蓋在粉絲上,即成可以弄假成真的“蟹黃扒魚翅”。
特點:粗料精作,創意奇特,外觀和口感都能收到真蟹黃、真魚翅的效果。而且還有健胃消食、健脾益氣、養肝明目之功。
二、 吃螃蟹
重陽節螃蟹應令上市。蟹神畢卓有“左手持蟹螯,右手持酒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的感嘆。此番供小酌的蟹菜有:
(一) 色拉蟹斗
原料:色拉蛋黃醬1支,臺球大小的土豆6個,胡蘿卜3根,咸蛋黃4個,洋蔥1個,鹽、胡椒粉、白醋、味精等適量。
制法:土豆、胡蘿卜凈處理后煮熟,撳成泥狀;咸蛋黃蒸熟撳碎,洋蔥去老皮剁成細末。以上合拼加調味料和色拉醬一起攪拌均勻,每人一小碟分食。
特點:這是西化素蟹粉,慢吃細品,韻味奇特,有健胃消食,健脾益氣,降低血糖和血壓之功。
(二) 翡翠蟹羹
原料:小黃魚500克,咸蛋黃4個,鮮湯1碗,香菜50克,白醋、胡椒粉、鹽、味精、生粉等適量。
制法:小黃魚凈處理后隔水蒸熟,去頭尾骨,魚肉入油鍋與撳碎的咸蛋黃一起翻炒片刻,下鮮湯煮沸,加白醋、胡椒粉、鹽、味精調準口味,撒洗凈剁碎的香菜葉,勾薄芡成羹后起鍋裝入湯碗入席。
特點:此羹色澤淡雅,滋潤爽口,蟹味可辨,有益氣開胃,清肺潤燥,消食下氣之功。
此外,九黃餅、重陽糕和板栗大肉粽作為應令主食,這頓歡慶重陽的小酌,一定會使主賓吃得鼓腹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