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周圍,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人們常說的“工薪階層”。大家經(jīng)濟不是很寬裕,因此過日子必須精打細算。有些聰明的家庭主婦在日常居家生活中,總能不斷地挖掘“錢”力,使生活“開源節(jié)流”。
在這里,我們不妨一起來學學他們的一些“理財”做法。
用舊家電“以舊換新”如今家電翻新很快,要買新的,舊的便總感覺到“棄之可惜”,而且新的價格也不菲,很多有心人總在留神一些家電商家開展的“以舊換新”業(yè)務,一旦抓住這樣的機遇,添不了幾文,便可買到新家電。舊家電最好別賣給上門收購的小販,因為那只能賣到廢品的價錢。
將舊家具租給外來“暫住人員”如今進城打工的人員很多,他們租房往往舍不得買家具,因為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挪窩”。筆者所住的小區(qū)是城郊接合部,許多打工者就是租他人家具,不少是租的“房東”的。出租家具要比將舊家具一次性當舊貨出售劃算得多,而且可“源源不斷”,注意,舊家具可不能是壞家具哦。
網(wǎng)上賣專用品不少人家孩子漸漸長大,嬰兒時期、幼兒時期的用具、玩具等由于使用時間短,大多完好無損,放在家中不但用不上,還占用地方,不妨在網(wǎng)上發(fā)個帖子,價錢低一點,定會有人回帖子購買的,筆者時常在上網(wǎng)時看到這樣的帖子,可不失為“轉(zhuǎn)銷”上策。
自己動手趕潮流筆者樓上住了一位30多歲女子,很愛趕時髦,可她的新潮衣服大多不是買的,而是在原有的衣服上改一改,買點花邊、貼片等自己動手。她說,自己動手改,不但省錢,而且可根據(jù)自己的想法,隨心所欲。
總之,只要在理財上動點腦筋,平時生活中總會有“錢”力可挖的。不過,光有開源還不夠,還得做好節(jié)流才能算是完整的理財——
像會計一樣記賬記賬能使家庭人員對自家的經(jīng)濟收支和結(jié)余情況心中有數(shù),又能使家庭人員本著先收后支,量入為出的原則,有計劃、合理地安排開支、節(jié)省費用,還能為制定下年度家庭經(jīng)濟收支計劃提供參考資料,有利于家庭理財。賬簿可采用收入、支出、結(jié)存的“三欄式”,按家庭經(jīng)濟收入額,如工資收入、經(jīng)營收入、借入款等費用支出額進行記錄,月末小結(jié),年度作總結(jié)。
輪流當家,個個都會用心理財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花起錢來自然顧慮要少很多。因而,越不管錢的越顯得大手大腳一些。建議全家人都參與到家庭理財中來,有時不妨將某一天的柴米油鹽交給家中的小孩來采辦,讓他也嘗嘗當家的滋味。當了家,誰都知道心疼起錢來,自然不會浪費了。
不隨意把錢借給別人朋友之間礙于情面借了錢以后,不好意思向人家催款。有的借款人不守信用,向你借錢時講盡好話,承諾什么時候能還,而一旦把錢借到手后,便以種種理由推托,即使有了錢也不愿歸還。
不盲目為他人提供經(jīng)濟擔保為他人提供經(jīng)濟擔保,其實這是依法認同自己是第二債務人的行為。不少人因礙于情面而為別人提供擔保,最后卻成為替人還債的“替罪羊”。一旦債務人逃脫,麻煩自然就惹上了身。
不亂出借有價證券如果你把儲蓄存單、債券等有價證券借給別人到銀行辦理小額抵押貸款業(yè)務,一旦貸款到期后借款人無力償還貸款,銀行就會依法將你的有價證券轉(zhuǎn)用于收回債權(quán)。因此,借出有價證券與借出現(xiàn)金的實質(zhì)是一樣的,要小心謹慎。
欄目管理/周正旺編輯/曾麗清
E-mail:awang3808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