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以來,交易所并購行動席卷全球。
納斯達克在倫敦證交所競購戰中,率先獲得24.1%股份;其競爭對手紐約證交所、泛歐證交所也加入競購。在大洋州,澳大利亞證交所、悉尼期貨交易所宣布,同意合并成立世界第九大上市公司交易集團,目標直指亞太區一流的金融市場地位。在亞洲,大阪證券交易所運營商正展開談判的消息逐漸浮出。
交易所并購整合的直接推動力,來源于資本市場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競爭壓力,同時也有風險監管的考慮。國際證監會組織在2000年發表的《現貨與衍生市場間的協調》技術報告中強調,現貨和衍生市場是一個市場,監管者的注意力,應集中在現貨和衍生市場的協調監管上,特別要采取措施盡可能減少市場分割。
全球交易所進一步整合,將引發證券市場的結構性變化。在不遠的將來,單一的主板市場或純粹的二板市場都將鮮見;多層次市場集于一身、現貨與期貨混合交易、標的證券與衍生品同臺登場,跨地域、多品種的大型交易所集團漸成趨勢。
中國的證券市場在全球化與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也可能順應國際趨勢融入這個模式。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在籌劃打造的一個綜合化的市場,除了股票、債券、權證、資產證券化產品及指數化產品,將推出更多的衍生品和跨市場品種。此舉順應國際潮流,但目前仍存在諸多限制,如政府監管范圍及上市資源管制的調整、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機制的有效性,等等。
交易所的合并大潮,使得即將成立的上海金融衍生品期貨交易所發展前景異常模糊。公開的報道指出,股指期貨已經被確認將在該交易所上市。由于同一股指期貨可能被多國交易所爭相掛牌,境外交易所也可能上市與中國同樣的股指期貨合約。為金融衍生品期貨單獨成立交易所,從短期看有其合理性,但在投資需求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分割的市場模式正在逐漸改變。與現有的交易所“強強聯合”,實現資源共享,降低成本,可能是未來中國交易所發展過程中借鑒的方向。
在全球交易所均衡格局未形成之前,并購整合仍將持續。單一市場提供多樣化金融服務是大勢所趨。中國市場正在進行改革,結合國際趨勢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將有利于中國金融市場掌握發展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