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美關系新考驗
雙方對朝鮮政策存在理念差異
對美國領導的制裁朝鮮的努力,在韓國存在著相當大的障礙。
以朝韓兩國共同開發的金剛山旅游區為例,作為兩國間最大的合作項目,過去八年間,金剛山旅游區已接待了130萬名韓國游客,提供了讓韓國游客近距離窺探朝鮮的機會。在韓國看來,這一項目不啻為巨大的成功;但在美國眼里,這一項目似乎主要是給朝鮮政府提供了大量資金。
韓美之間理念的差異,導致這對“冷戰”盟友的關系出現緊張。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以新保守派為特色。而在韓國,現任總統盧武鉉的執政班子里,所謂“新自由派”的學者占據了主要位置,他們反對美國要朝鮮進行政權更迭的訴求。對他們而言,韓朝之間的交流,才是讓朝鮮擺脫孤立的最好方法。
“新自由派”的領軍人物,是48歲的韓國統一部長兼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李鐘奭。2002年,他就批評韓國國防部習慣性地在白皮書中將朝鮮稱為“主敵”的說法。盧武鉉就任總統后,這一說法已從白皮書中刪除。而2004年后,韓國國防部就再未發布過有關朝鮮軍力的白皮書。
美國《新聞周刊》2006年10月30日
泰南緣何動亂
素拉育愿和反政府組織談判
在家人眼中,生活在泰國南部的Pak Abu的身份,是農民和穆斯林宗教權威。但他們似乎并不了解,Pak Abu的另一身份,是泰國南部最大的反政府組織的頭目。他所組織、領導的反政府軍行動,從2004年1月至今已令1700人喪生。
反對力量的共同目的,是驅逐泰國政府對其領土的占領,最終恢復1902年即被泰國吞并的穆斯林古王國。抵抗力量從柬埔寨和緬甸購買武器。武裝人員主要在泰南的叢林中受訓,有的也到印尼、巴基斯坦等穆斯林國家受訓。
Pak Abu承認,如果最終無法建立一個獨立國家,他也不排除同馬來西亞實現合并的可能性。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曾批評泰國前總理他信對泰南叛亂所采取的強硬立場。
現任泰國總理素拉育最近對馬來西亞的訪問,則被視為解決泰南動亂的重要舉動。他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決泰南問題,并愿意同南部穆斯林領導人舉行談判。
美國《時代》周刊2006年10月19日
印度軍購丑聞不斷
對所謂“中間人”存廢頗費周章
印度的軍購一直像鬧劇一樣。過去20多年,軍火公司被禁止在向政府出售武器時雇傭代理人,但這一禁令形同虛設。印度的幾乎每份國防合同,都可以看到所謂中間人的身影。
10月10日,印度中央調查局在德里等城市突襲搜查了35名國防采購項目代理人。隨后,對前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提出指控,認為他在2000年印度向以色列公司訂購價值2.69億美元的導彈系統的采購合同中,存在不正當行為。其他涉案人員,還包括費爾南德斯所在的平等黨前黨魁杰特麗、前海軍參謀長庫馬爾上將等。
檢方指控杰特麗從該項目中非法收受2000萬盧比(約合43.3萬美元)的賄賂,庫馬爾也因支持訂購以色列導彈系統而非印度產品,被認為有“串謀”嫌疑。
對于軍購中間人這一現象,印度總理辛格曾指出,既然無法根除,不如合法承認他們的存在。但從中間人業務獲得好處的國防部官員則擔心一旦實現合法化,他們將被課以重稅。
英國《經濟學人》2006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