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財務經理何以挪用公款逾10億,鯨吞資產數千萬
10月24日傍晚6時,牽涉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下稱南航集團)委托理財巨虧丑聞的特大腐敗案,在廣州市中級法院結束庭審。
在此一周之前,“南航案”首次開庭即引起廣泛關注。法庭上,被拘一年有余的南航集團原財務部經理陳利明、原副總經理彭安發、漢唐證券原廣州總部負責人韓曉軍身著黃色囚衣,并排坐上被告席。因涉嫌單位行賄罪,已被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托管的漢唐證券亦派出一名清算組成員,作為單位代表列席被告。
公訴人指控,陳利明受賄約5367萬元,貪污約1234萬元,挪用公款12億元;彭安發挪用公款3億元;漢唐證券及韓曉軍單位行賄1642.6萬元。
這一驚人的犯罪數字,還非“南航案”所涉的全部。起訴書顯示,南航集團在2001年至2005年短短四年內,總計在漢唐證券、世紀證券違規委托理財43.55億元。這一“天文數字”,甚至遠高出2005年中“南航案”案發時外界的最壞設想。
此外,南航集團作出如此巨額的委托理財決定,僅憑集團總經理一人的授權,并未經由任何公司制度程序。作出授權決定者是當時的南航集團總經理顏志卿,他已于2004年11月退休。
10月24日的第二次開庭進入舉證和辯論階段。兩次庭審共歷時近15小時,當庭未作判決。
失陷委托理財
“南航案”以2005年夏曝出的委托理財巨虧為發端。當時案情雖不明朗,但這起發生于中國最大航空集團的重大經濟案,已引起海內外輿論大嘩。當年7月,陳利明、彭安發和韓曉軍先后被廣東省檢察院批捕。
檢方指控,2001年8月,陳利明、彭安發和時任南航集團總經理的顏志卿三人商量,決定利用集團公司的銀行信用貸款,委托證券公司理財。由于這一業務屬違規,三人商定此事不外傳,具體事宜均由顏志卿授權陳利明全權代表辦理,彭安發負責面上的監管。
因行業特性而握有充沛現金流的南航集團,素有盤活資金的內在需求。2001年后,這一需求因南航主營業務不振而被逐年放大。《財經》記者獲悉,南航上下,不但集團及下屬財務公司大舉委托理財,集團多個部門也都卷入其中。其中,既有直接委托券商理財的“雙方協議”,更有大量涉及中介的“三方協議”(參見《財經》2006年第9期“南航:沉重的翅膀”)。
在獲得顏志卿授權后,陳利明于2001年8月至2005年6月間,與漢唐證券、世紀證券簽署委托理財業務共計43.55億元,并以拿“顧問費”方式獲得巨額賄賂。
其中,2001年8月到2003年4月間,陳利用南航集團的銀行信用貸款,以南航集團名義在漢唐證券進行四次一年期的委托理財,共計16.43億元。漢唐證券原廣州總部負責人韓曉軍事先與陳商定,代表漢唐證券私下與陳簽訂“顧問費合作協議”,按理財金額1%分四次支付陳“顧問費”1642.6萬元。陳以其朋友的公司廣州白云東盛商業中心的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資料,委托韓開立銀行賬戶,將“顧問費”陸續匯入。
同時,陳、韓二人再次商定,按每年10%的固定收益率,將上述“顧問費”交由韓代其投資理財。
陳利明在庭上辯稱,上述費用均由韓曉軍自行匯入白云東盛商業中心賬戶,自己對此毫不知情,也從未取用過這些錢。
控方又指出,2002年4月到2005年6月間,陳再次利用南航集團的銀行信用貸款,以集團財務部名義在世紀證券進行了七次委托理財,共計27.13億元;其中,2004年7月至9月間委托世紀證券理財的總計12億元未能履約,造成南航集團虧損。
同樣,陳私下與世紀證券簽訂財務顧問協議,按理財金額1%-1.5%的比例,收受賄款3429萬元。數次合作中,陳有時以“王強”或“劉和”的假名簽署協議,有時并無簽署任何協議。部分款項委托韓曉軍投資;部分兌成港幣,轉入陳在香港的股票賬戶,并在香港買進東方航空股票680萬股;另有部分款項匯入房產公司,支付陳親屬的購房款(近227萬元)等。
2003年5月20日,以陳利明妻子為法定代表人的成盈公司,與韓曉軍控制的廣州朗富成經貿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委托國債投資協議書,前者將4000.29萬元交由后者投資理財,約定固定收益為10%。一年之后,雙方續簽協議一年,此時金額增至4500萬元。陳利明在庭上辯稱,他未在這份協議上簽字。
除以“顧問費”名義大舉索賄,陳利明還被控貪污罪。2003年3月,在南航集團委托世紀證券進行一筆5.13億元的理財業務后,陳指示世紀證券,將支付南航集團的一筆固定收益款1234萬余元,匯入成盈公司賬戶,將該款占為己有,并委托韓曉軍進行理財。
挪用之便
10月24日展開的法庭辯論,集中于陳利明是否實際控制漢唐證券、世紀證券給予的“顧問費”,以及韓曉軍的行為究系個人行賄還是單位行賄。
漢唐證券數位證人的證言表明,漢唐委托理財一般簽有兩份協議,主協議為委托理財的具體金額和保底協議;附帶協議則是關于顧問費和其他中介費用的比率等規定。漢唐證券規定,顧問費的比率在1%-3.5%之間,因南航集團是漢唐十分重視的“重大客戶”,經總經理特批給予韓曉軍3.5%的顧問費權限,但具體操作由韓自行與南航方面商議。
對陳利明的訊問筆錄顯示,陳承認白云東盛商業中心、成盈公司是其控制的殼公司。但在法庭舉證階段,陳表現激動,全然否認自己實際控制兩間公司,聲稱根本不知道存在“附帶協議”,也無上述兩公司公章 。然而,相關證人證言和大量書證,卻令陳利明的自我辯解蒼白無力。
公訴人還指控陳利明六項挪用公款的事實,發生于2002年12月至2004年7月間:陳分別向中信、興業、光大、招商、農業銀行的下屬分支機構,以南航集團名義貸款,金額從3000萬元至4.3億元不等。
由于南航集團是總資產高達723億元的央企,在各家銀行貸款并非難事。調查顯示,陳利用南航集團名義進行貸款及資金調度動輒上億元,其隨意性和自由度驚人。
在以南航集團名義獲得貸款后,陳數次將貸款挪作他用。這些資金或借給朋友使用,或被韓曉軍及世紀證券高層借用,或被用于填補證券公司的客戶保證金窟窿。
在陳利明被控的六次挪用公款事項中,其中五次南航集團只是按期或展期收回了銀行本金和利息,集團本身并無任何收益;另外一筆3億元的資金被借給韓曉軍,至今未收回。
造成南航集團巨額損失的挪用發生在2003年末。當年8月,韓曉軍由漢唐證券調至民安證券任職,當時民安證券極缺資金。這年11月,在未履行任何集團規定的借款程序,未簽訂任何借款協議,也未得到任何擔保的情況下,陳利明私自以南航集團名義從招商銀行廣州機場支行貸款3億元,該款之后劃給韓曉軍,用于填補民安證券公司保證金賬戶。

2004年5月,上述3億元貸款到期,韓曉軍未能按時還款,陳利明又私自操作貸款展期一年。當年7月,招行要求陳提前還款,陳又私自以南航集團名義從華夏銀行廣州分行貸出3億元,用于歸還招行貸款。
同是7月,韓曉軍從保證金賬戶將3億元支出,其中1.6億元用于歸還其在光大銀行的貸款,另外1.6億元劃到其個人控制的兩家公司,用于投資收購三江源證券經紀有限公司的股權。
至案發時,韓曉軍未能歸還3億元,致使南航集團也不能歸還華夏銀行的3億元貸款。
混亂的授權
上述3億元貸款挪用事件,亦為南航集團原副總經理彭安發被控挪用的緣由。公訴人稱,2003年8月,陳利明在向韓曉軍表示同意后,提出此事需請示彭的最后決定。隨后,韓由陳陪同去彭的辦公室,向彭提出借款3億元的要求。彭同意后,由陳具體經辦。
彭安發在庭上辯稱,直到2004年3月陳利明來到他辦公室口頭匯報委托理財的情況時,才聽說挪用3億元資金之事;此時該筆款項已經發出,他本人事先并未認可,但也并未及時向上級匯報。“陳當時表示,已經就此事請示過顏志卿,而且錢是‘鎖定’在銀行,未經南航集團的同意不得動用,資金是安全的。”
彭安發表示,陳利明擁有南航集團的法人授權委托書,擁有代表集團簽訂理財協議和從銀行貸款業務的權限,實際上陳利明是直接向集團一把手顏志卿負責。
現年58歲的彭安發是領航員出身,服務民航業近40年,是南航系內口碑較佳的技術干部;2001年升任南航集團副總經理,同時任南方航空(上海交易所代碼:600029)董事。在上市公司董事會排名中,彭安發位列第三,僅次于董事長顏志卿和副董事長劉名啟。
須發盡白的彭安發表示,自己雖然在南航集團分管財務,但并不能對具體業務進行授權,“想想這么多年我最遺憾的事情,就是老總一次都沒有授權給我。”
顏志卿的證言中也提及對陳利明、彭安發二人的授權權限:“陳利明一個人負責去和證券公司談,簽協議和從銀行貸款,負責款項調動”;“彭安發沒有向我提出要有決定貸款和給誰理財的權項,也沒有提出要有決定將銀行貸款借給其他企業和個人的權力,所以他沒有這樣的權力。”
《財經》記者向南航集團員工了解到,現年56歲的陳利明與顏志卿為湖南老鄉,出身貧寒,參軍轉業后進入南航,由顏一手提拔,素來頗得顏的信任和重用。
陳利明在庭審時表示,主管其工作的高層即是顏志卿、彭安發二人,只要其中一人同意,他就可以具體經辦有關業務。他聲稱,除了3億元貸款一項由彭安發同意以外,其他五項貸款都曾獲得顏志卿的授權同意,由南航集團辦公廳發出授權書后,他才能夠向銀行貸款,用于各項委托理財業務。
然而,此說推翻了陳自己在接受調查階段的供詞:此前,陳從未提及就貸款事項請示過顏志卿。他還否認南航集團對于委托理財有過任何書面的規章制度,而是“全憑公司少數幾位高層的授權即可操作”。
公訴人在庭辯時重點指出,南航集團的很多財務制度都不完備,管理混亂;集團總經理對陳利明的授權過于寬泛,授權委托書上對授權內容規定模糊,且并非一事一授權,部分授權有效期限居然長達一年。更不能回避的是,南航集團高層公然違反國家法律,授意違規委托理財,這才導致陳利明有機會在此過程中大肆受賄、貪污和挪用公款。
陳利明在最后陳述時痛陳悔意:“這是我人生歷史上的失敗,是一個悲劇。”據悉,陳利明之妻已于陳案發后自殺身亡。陳在湖南老家務農的兄長前來旁聽,在庭下唏噓不已,哀其家破人亡。
另一方面,彭安發則堅稱自己無罪。律師也為其作無罪辯護,認為公訴機關起訴彭安發伙同陳利明挪用公款的證據存在重大疑點,且證明彭有罪的證據,僅有利害關系人陳利明、韓曉軍的言詞證據,不足以作為定罪的依據。
目前,對于各被告方的判決結果尚待法庭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