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夫人,原全國政協(xié)常委、大型扶貧計劃“幸福工程”發(fā)起人,2006年10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多數(shù)中國人最早知道王光美并且留下深刻印象,是1963年春天,她陪同國家主席劉少奇出訪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四國。那時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獲知“國內(nèi)外大事”,除了報紙、廣播,就是看電影前面加映的《新聞簡報》。出訪結(jié)束后,一部新聞紀錄片在全國各影院上映,人們從銀幕上第一次看到了王光美的形象:一襲旗袍包裹著曼妙勻稱的身材,一條項鏈映襯著高貴優(yōu)雅的氣質(zhì),真誠的微笑掛在她的臉上。
在那個突出“政治掛帥”、以艱苦樸素為榮的時代,王光美的出現(xiàn),無疑給色彩單調(diào)的中國人帶來了一縷充滿人文情懷的溫馨。在人們的感覺里,王光美的“美”為中國人爭了“光”。
后來人們知道,在這次出訪的背后,還有一些當時看來絕對正常、日后卻引起“嚴重后果”的小故事。這次出訪的目的是打破“帝修反”的封鎖,擴大中國的國際空間,同時又是新中國的元首第一次攜夫人出訪,外交部禮賓司長專門到劉家檢查服裝,認為一件都不能用,必須全部重做;由此,才了解到王光美的衣服“還不如我們一個駐外大使夫人的多”。王光美去上海訂做衣服前,毛澤東請她帶信給正在上海的江青。在同江青見面時,她建議王光美不要戴別針,“要像安娜·卡列尼娜那樣”。人們有理由認為,王光美在“文革”中受到江青的殘酷迫害,除了劉少奇的原因,與這次出訪不無關(guān)系。
王光美再度以更高的知名度出現(xiàn)在國人面前,是三年后的“文化大革命”。她此時的“身份”和“罪行”令人發(fā)指——“美國中央情報局的戰(zhàn)略特務(wù)”(王光美就是因這條罪名被逮捕)、“國民黨在大陸潛伏人員的總指揮”(李宗仁夫人郭德潔就是回來與她聯(lián)系的),等等。
在當時的一次群眾集會上,時任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的江青聲淚俱下地控訴王光美:出國訪問,我不讓她戴項鏈她非要戴!對此場景,當時就有人表示極不理解:即便如此,又何至氣得流淚甚至發(fā)抖呢?個中真實原因,大概只有江青最清楚。
1967年9月13日深夜,幾個人來到王光美的住處,宣布對她正式逮捕。兩個月后,王光美被投入秦城監(jiān)獄,監(jiān)號是67130。她被單獨囚禁12年之久。劉少奇怎么樣?幾個孩子都在哪里?七歲的幼女小小見不到媽媽會怎樣?她一概不知。王光美回憶,那時她常想起劉少奇與她最后分手時留下的那句話:“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我相信黨和人民總會把問題搞清楚,相信歷史總會恢復(fù)它的本來面目,不管遭受多大的冤屈和磨難,也要堅持活下去。”出獄后,王光美一直留有一個心理障礙:不喜歡防盜門。
王光美再次進入國人的視野,已是1980年5月。中共中央為劉少奇召開平反昭雪大會前夕,她率子女來到河南,迎取劉少奇的骨灰。當河南省委書記劉杰將劉少奇骨灰交到王光美手中時,她悲痛難抑,俯身將臉緊緊貼在骨灰盒上,一幅照片留下了這個令人肝腸寸斷的瞬間。平反大會上,鄧小平緊握王光美的手說:“是好事,是勝利!”遵照劉少奇生前交待,王光美和子女將他的骨灰撒入海中。
王光美1921年出生在北京,父親王治昌官至北洋政府農(nóng)商部工商司長。王光美排行老七,與她關(guān)系最好的六哥王光英,后來成為著名的“紅色資本家”,創(chuàng)辦了光大銀行。她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是中國第一個原子物理專業(yè)的女碩士。
劉少奇比王光美大23歲,是一個操著一口難懂的寧鄉(xiāng)話、從湖南農(nóng)村走出來的職業(yè)革命家,性格嚴肅,不茍言笑;王光美則是出身于官宦書香之家的大家閨秀,不僅說著純正的京腔,還會一口流利的英語,興趣廣泛。
據(jù)王光美的回憶,他們的戀愛過程的確缺乏浪漫色彩。1946年11月,國共和談破裂,一架小飛機把在北平軍調(diào)部中共代表團當翻譯的王光美送到了延安。這時的劉少奇剛與前妻因性格原因分手,帶著一雙小兒女,又當?shù)之攱尅`嚪f超、康克清等幾位大姐正在張羅給劉少奇幫忙。劉少奇先對王光美產(chǎn)生好感應(yīng)是毫無疑問的,從王光美的回憶看,她最終接受劉少奇的感情應(yīng)基于三點:對革命領(lǐng)袖的尊崇,對劉少奇坦誠性格的好感,對劉少奇?zhèn)€人生活的同情。
婚后,王光美擔(dān)任劉少奇的秘書。一次,她向劉少奇提出,希望有空的時候給她講講過去的經(jīng)歷。但劉少奇不愿講,說:“你不要從我的過去了解我,而要從我的今后了解我。”王光美說:“這個回答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很深的教育。”
王光美從劉少奇的“今后”中,看到了他的忠直坦蕩和實事求是。有一次,江青向王光美談起了一些中央的事情,并毫不隱諱地講周總理和鄧穎超的壞話。王光美聽了很緊張,回去向劉少奇說了。劉少奇為此專門找江青談了一次話,對她進行了批評。當時黨內(nèi)敢找江青談話并對她批評的人,大概只有劉少奇一個。還有一次,在1962年初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的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在分析造成中國嚴重經(jīng)濟困難的原因時說,三分天災(zāi),七分人禍。那聲音振聾發(fā)聵。
1961年春,王光美陪同劉少奇回湖南老家調(diào)查,看到劉少奇多次沉痛地向鄉(xiāng)親們鞠躬道歉,說是讓鄉(xiāng)親們受了這么多苦,他要負責(zé)任;他還囑咐鄉(xiāng)親立一塊碑,把這事刻上去,讓子子孫孫永不忘記。王光美銘記于心的,還有劉少奇講的另一句話:“一個人能得到人民的信任,是最大的幸福。”
劉少奇和毛澤東一樣,都有夜間工作的習(xí)慣,王光美也陪著。工作人員看到他們辛苦,就背著他們申報了每人每天五角錢的夜餐補貼,就這樣拿了將近三年,共900元。劉少奇偶然知道后,大發(fā)了一通脾氣,要求一定要退還,王光美當然堅決支持。這樣,每月從本來就不寬裕的開銷中歸還100元,直到還清。
1967年1月6日,在江青的慫恿下,清華大學(xué)的“造反派”設(shè)計了一出“智擒王光美”的鬧劇。他們假冒醫(yī)院醫(yī)生,謊稱王光美女兒平平遇車禍軋斷了腿,需要截肢,要王光美來簽字。王光美和劉少奇心急如焚趕到醫(yī)院,發(fā)覺上當。王光美當即迎上前大聲說:“我是王光美,不是王光美的都走!”劉少奇還想看看情況,衛(wèi)士會意,立即架著劉少奇離開了現(xiàn)場。清華大學(xué)有關(guān)批斗王光美的資料也顯示,王光美在被野蠻批斗和羞辱時,她說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智慧、保留和抗辯。
多年來,王光美先后寫下了一批文章,并以訪談的形式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她不愿意過多地沉緬在對痛苦的回憶中,更愿意用“向前看”的姿態(tài),做好前人沒有做完或沒有做好的事情。出獄不久,她聽說李訥病得很重,家里非常困難,立即帶上老保姆趙阿姨前去探望,幫忙料理家務(wù)。李訥的兒子芝芝當時只有八九歲,至今還清楚記得,王奶奶經(jīng)常帶他去游泳。
2004年6月的一天,在王光美的召集下,毛、劉兩家的后人舉行了一次聚會。消息傳出,人皆唏噓,既為這次劫后重逢由衷欣慰,更為王光美的人格和胸懷而感動。王光美辭世后,李敏、李訥都在第一天趕到靈堂吊唁,并在最后一天率子女前往八寶山送行。在五天半的吊唁時間里,芝芝還遵照母親的囑咐,天天在吊唁廳幫忙,跑前跑后,不熟悉的人還以為他是個工作人員。
12年的牢獄生活極大地傷害了王光美的身體,68歲時又因乳腺癌動了手術(shù)。然而,晚年的王光美以更加活躍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發(fā)起了一項旨在為貧困母親提供幫助的“幸福工程”。王光美說她一輩子有個“怪癖”:不愿摸錢;但“幸福工程”最需要的就是錢。為此,她四處奔波,到處“化緣”,不惜把母親留下的幾件古瓷器拿去拍賣,將得來的56萬余元悉數(shù)捐給了“幸福工程”。有人問她,把母親留下的遺物捐出去,你難道不心疼?王光美說:“當然有些心痛!但我更心疼那些連飯都吃不飽的貧困母親。”
女兒劉亭說,母親的克己為人已經(jīng)到了一種“極端”的程度,她幾乎從沒為自己買過什么東西,但只要一聽說哪里遭了災(zāi),就必定要捐款,有時捐得連生活費都發(fā)生了困難。劉亭和保姆“合謀”,最多只在母親身上放50元,“但只要有事,這50元她也會捐出去。”
十年來,在王光美的領(lǐng)導(dǎo)下,“幸福工程”項目點遍及全國389個縣,累計有15.4萬名貧困母親和她們的家庭受到救助,受惠家庭人口70萬人,投入資金累計達3.1億元。2006年10月17日,王光美辭世的第五天,她以“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發(fā)起人身份,榮獲第二屆中國消除貧困獎“成就獎”第一名。女兒代她領(lǐng)回了那塊沉甸甸的獎牌。
2006年10月21日上午,八寶山第一告別室哀樂低徊,王光美身著一件已穿了十多年的米色風(fēng)衣,身上覆蓋著中國共產(chǎn)黨黨旗,安臥在鮮花叢中。胡錦濤、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等和數(shù)千名群眾,在這里送別王光美前往永恒。
下午3點多,王光美的骨灰由兒子劉源迎回家中。不多會兒,陰沉沉的天空淅淅瀝瀝下起了一場秋雨。入秋以來的北京,已經(jīng)好久沒下雨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士